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56例88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6例26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CAG)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0例20只眼,眼压(25.35±8.55)mmHg,倍频Q开关53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激素性青光眼患者15例26只眼,行360°全周小梁网SLT治疗。激光治疗光斑直径400μm,脉冲时间3 ns,能量0.6-1.0 mJ。术后随访1-12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6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9.5±4.3)mmHg,随访末次眼压(19.0±2.6)mmHg,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SL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LT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经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角开放而眼压不能降至正常者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93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4.32±4.3)mmHg,日平均用药指数(1.48±0.57)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POAG患者32例48只眼,眼压(23·15±7·71)mmHg。Q-开关532nm Nd∶YAG激光,单脉冲,脉冲时间3ns,光斑直径400nm,应用Goldmann三面镜上方或下方房角180°范围内进行治疗,能量0·68~1·70mJ,点数50~80点。测量术后第1、2、3和4小时眼压,术后1d,1周,1、3和6个月,1和2年随访,对比术前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视野、杯盘比变化。结果患者术前眼压(23·15±7·71)mm Hg,术后1h为(17·15±5·41)mm Hg、2h为(15·05±6·10)mm Hg、3h为(14·89±5·66)mmHg、4h为(15·22±4·03)mmHg、1d为(13·58±3·08)mmHg、1周为(17·39±3·74)mmHg、1个月为(17·92±3·35)mmHg、3个月为(18·05±2·58)mmHg、6个月为(17·54±2·31)mmHg、1年为(17·94±2·81)mmHg、2年为(18·35±3·07)mm Hg;术前患者杯盘比为0·60±0·17,术后2年为0·58±0·18;术前视力0·59±0·30,术后2年视力0·61±0·33;术前用药平均为1·85种,术后2年为0·74种;视野术前术后无变化。结论SLT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跟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13只眼,采用532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以光斑直径400μm,脉冲时间3ns,能量0.6~1.8mJ行半周小梁成形术。观察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反应等。结果10例11只眼3个月眼压平均下降(10.2±4.1)mm Hg,术后第1天和2个月时下降幅度最大。2例2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仍超过30mmHg而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视力视野均无变化。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能量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4例88只眼,所有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初始能量0.3 m J,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结果:44例88只眼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累计成功率分别为70.5%、67.0%、59.1%、44.3%、33.2%,并且治疗后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失败的病例相比,治疗成功的病例较年轻(P0.05)并且治疗前眼压较低。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之后,65只眼用药与治疗前相同,23只眼减少用药。与治疗前眼压相比,治疗后用药不变的病例眼压明显下降,而治疗后减少用药的病例眼压保持稳定。治疗后减少用药的病例年龄及治疗前眼压均与治疗后用药不变的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2年的随访中,低能量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由于年龄较大以及较高的治疗前眼压可能导致更高的治疗失败风险,正规的眼科体检以及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单纯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16例20眼)术前和术后常规做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检查,前房深度检查及前房角镜检查,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前眼压(16~36mmHg,平均眼压27.8mmHg)与术后眼压(19~20mmHg,平均17.6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前房深度(1.31±0.62)mm,与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6±0.68)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军事飞行员原发性青光眼的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因原发性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住院的军事飞行员的疾病特点、飞行结论 及放飞观察情况. 方法 对95例因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住院的飞行员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95例住院患者中56例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中停飞15例,飞行暂不合格3例,飞行合格38例,放飞观察中延长飞行年限1~26年,平均6.36±1.43年.36例怀疑青光眼者进行青光眼排除检查,33例排除了青光眼,飞行合格;3例临床可疑,飞行暂不合格.3例诊断为高眼压症,飞行合格. 结论 飞行员最多见的青光眼类型是开角型青光眼;患POAG的飞行员若视功能稳定,在严密观察下能够继续飞行;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苏为坦与美开朗联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用药美开朗,联合治疗组在美开朗的基础上加滴用苏为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4w、12w后眼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4w、12w后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同程度出现结膜充血,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苏为坦与美开朗联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2例(58眼)。术后随访6~18月,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前患者眼压(33.22±3.17)mmHg,术后1天、2周、6月眼压分别为(18.29±6.13) mmHg、(16.16±2.91) mmHg、(15.95±2.41) mmHg。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5眼(94.8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前房深度(2.15±0.26)mm,术后前房深度为(2.89±0.15)mm,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BM及房角镜下显示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软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蔡晓松  张晓辉  马新力  刘江  门洁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05-1306,1309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6~2009-12收治的46例4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TSCPC治疗,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眼部自觉症状及并发症。随访时间约3月,分别记录术后1 d,1周,1月,3月眼部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月以上,术前平均眼压55.86±11.46 mmHg,术后最后随访平均眼压为17.13±7.06 mmHg。经统计学检验,术前与术后眼压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33例视力无变化,8例视力提高,5例视力下降;术后患者眼痛消失或缓解;并发症较少,程度较轻,主要有球结膜水肿、葡萄膜炎、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等。结论:TSCPC能够有效控制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减轻患者痛苦,挽留患者眼球,成为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15例(15眼)患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患者,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施行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切开术。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状况及手术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 15例患者(15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4例患者眼压控制良好,眼压由术前的(39.48±2.43)mm Hg下降至术后的(14.20±3.62)mm Hg(P<0.01);1例患者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15例患者前房均形成,术后前房深度增至(2.06±0.04)mm,较术前明显加深(F=9.68,P<0.01);术后6个月角膜均透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压失控、眼球感染、球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有效,并且避免了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和分析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OL)植入前应用Ar+激光联合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和单纯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成功率和临床变化。方法高度近视眼患者60例112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联合激光组54只眼,先应用Ar+激光对拟周边虹膜切开部位进行环形击射,再以Nd∶YAG激光进行集中击射,直至将虹膜切开孔直径≥2.0 mm;另一组为单一激光组58只眼,直接应用Nd∶YAG激光对选定拟周边虹膜切开部位进行击射,直至虹膜切开孔直径≥2.0 mm。激光术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变化、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联合激光组和单纯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15.54±2.84)mmHg、(15.32±2.58)mmHg,术后30 min平均眼压分别为(16.96±3.90)mmHg、(16.43±4.57)mmHg,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激光组和单一激光组虹膜周切术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 151.2±232.3)个/mm2、(3 158.3±236.5)个/mm2,phakic IOL植入术后1个月分别为(3 068.1±265.9)个/mm2、(2 972.3±290.3)个/mm2,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但两组间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联合激光组仅1只眼需行二次激光手术,16.7%发生虹膜出血,出血量较少;而Nd∶YAG单一激光组5只眼行二次激光手术,25.9%发生虹膜出血,出血量相对较多。结论联合激光手术对高度近视phakic IOL植入术前虹膜周切术较单纯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有优越性,虹膜切开成功率较高,出现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冰冻羊膜在非穿透小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冰冻保存羊膜在非穿透小梁术中替代透明质酸凝胶植入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16眼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在巩膜瓣下嵌入羊膜,并随机对其中7眼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随访6个月.结果 16眼术前平均眼压27.94 mmHg,术后平均降至15.29 mmHg,(t=12.05,P<0.0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者,术后平均眼压14.84 mmHg,,未使用丝裂霉素C者,术后平均眼压10.95 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眼中仅1眼出现眼压失控,须二次手术加药物控制眼压外其余15眼均为功能滤过泡,无须加用降眼压药.结论 冰冻保存羊膜是一种有前景的用于非穿透小梁术中的替代植入物,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而轻.术中加或不加丝裂霉素C无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高褶虹膜型青光眼患者30例52只眼,首先药物降压,然后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超声生物显微镜激光治疗前后测量的房角开放度数。结果术前、术后1周、术后2和6个月患者的眼压分别为(22.8±3.2)、(15.6±1.7)、(16.6±2.1)和(17.2±2.3)mmhg。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眼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各部位房角开放度:术前鼻侧(11.76±4.51)°,下方(7.74±6.75)°,颞侧(9.81±6.94)°,上方(5.93±4.66)°;术后2周鼻侧(19.67±7.59)°,下方(13.80±7.61)°,颞侧(16.67±7.26)°,上方(12.30±8.24)°;术后6个月鼻侧(16.94±6.95)°,下方(11.38±5.71)°,颞侧(11.38±5.71)°,上方(10.23±6.23)°。激光术后2周及6个月各部位房角开放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10±0.37)、(2.26±0.42)mm,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周边前房深度分别为(0.91±0.22)、(1.11±0.18)mm,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患眼眼压被控制,没有出现反应性的眼压升高、前房炎症反应,出血、虹膜局部色素脱失、沉着及虹膜萎缩等激光的副损伤。结论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于房角尚未发生粘连的单纯虹膜肥厚的高褶虹膜型青光眼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加深患者房角及周边前房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Ahmed FP7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6~2010-10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人28例,采用Ahmed-FP7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羊膜植入术进行治疗.通过对病人手术前视力、眼压和手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2月病人视力、眼压的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Ahmed-FP7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羊膜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术后1 d时眼压,由术前53.51±5.67 mmHg降至术后20.49±6.52 mmHg;术后1周时眼压为18.42±4.37 mmHg;1月时眼压为16.76±5.32 mmHg;3月时眼压为15.43±4.87 mmHg;6月时眼压为15.57±5.22 mmHg;随访至12月时,眼压为15.55±4.62 mmHg.总成功率为93%.结论:应用Ahmed-FP7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羊膜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梭曼中毒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肉注射1/3 LD梭曼(1 LD=10μg/kg),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立刻用宾赛克嗪0.1 mg/kg肌肉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使用宾赛克嗪0.1 mg/kg静脉注射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 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犬染毒1 h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的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PO2由染毒前的(42.6±3.6)和(92.0±6.4)mmHg改变为(56.1±6.5)和(38.4±9.3)mmHg,发生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酸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犬染毒2 h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著性下降(P〈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pH值分别升高到76 mmHg、7.185±0.029水平(P〈0.01,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hEI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32 nm半导体激光联合Nd:YAG激光行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76只眼,34只眼行单纯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42只眼行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观察术中能量,术后眼压恢复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前房及房角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1h、1d、1和4周的平均眼压值,联合激光组分别是(16.07±3.32)、(24.56±3.01)、(18.36±2.01)、(16.12±2.13)和(15.91±2.38)mmHg;单纯激光组分别为(15.98±2.11)、(28.12±3.37)、(19.52±2.47)、(17.22 4-2.24)和(15.87±3.41)mmHg,单纯激光组术后1 h、1 d的眼压升高幅度较联合激光组高.联合激光组周边虹膜均一次透切成功,前房出血较少,前房炎症反应较轻,无视力损伤及角膜、晶状体损伤.结论 532 nm半导体激光联合Nd:YAG激光行周边虹膜切开术具有并发症少、一次透切率高和总能量低等优势,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房穿刺联合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治疗时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64例64只眼,按急性发作后不同就诊时间分为三组:A组患者20例20只眼,就诊时间在24 h以内;B组患者23例23只眼,就诊时间24~72 h;C组患者21例21只眼,就诊时间72~120 h。在保守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行前房穿刺联合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治疗,观察患者眼压、前房角开放及视力情况。随访时间6~18个月。结果治疗后A组17例(85.0%)、B组12例(52.2%)、C组4例(19.05%)在未用药或局部滴用1~2种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可控制至目标眼压。治疗后有效率:A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1)。其余31例31只眼接受了滤过手术。治疗后三组患者前房角开放180°者分别为:A组18例(90.0%)、B组13例(56.5%)、C组4例(19.1%);A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1)。三组患者术后眼压可控制,术后2 d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A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1)。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48 h)行前房穿刺联合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开放房角,防止青光眼病变的继续发展,减少甚至避免行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