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通过临床用药的经验并查阅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加以论述此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方案。结果药动学参数Cmax/MIC、AUIC及PAE理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的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时,需要从药物学动力学效应特性、联合用药及抗生素效应等方面考虑以便研究出最佳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给药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德清  王荣梅  张颖 《中国药事》2003,17(6):389-390
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合理的给药方案进行了论述,认为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必须从药动学特性、抗生素后效应及联合用药等方面予以考虑,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曲伐沙星的化学,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口服效果好,抗革兰阴性菌活性强.在一项旨在寻找抗革兰阴性需氧、厌氧菌活性比环丙沙星强,且半衰期长的研究中,发现了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TVLX,CP-99219).TVLX是在C-7位引入3-氮杂双环[3,1,0]已基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保持了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茵的活性同时,TVLX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显示强大的活性.其人体药动学性质表明可采用日给药一次的治疗方案.TVLX的抗菌谱和药动学性质在动物感染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中均得到很好的证明.现已完成了Ⅰ、Ⅱ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
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加雷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佳骏  崔岚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0):1808-1810
加雷沙星为一新型广谱喹诺酮类抗茵药,它不仅保持了喹诺酮类抗菌药对G-菌的抗茵活性,对G 菌的抗菌活性也明显增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其结构中喹诺酮母核6位去除氟不但可以改善活性,而且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现对其药动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家全  段秀民 《医药导报》1994,13(6):278-279
氟喹诺酮类是一类新型化学合成的抗菌药,其抗菌谱广,高效、低毒、组织分布好,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由于氟喹诺酮类的药效和药动学复杂,而与许多药物有潜在的相互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如下:1 抗生素类的相互作用 1.1 与氨基甙类联用 具有协同作用,对大肠杆菌、G~ 菌及部分绿脓杆菌的作用加强。有人采用诺氟沙星与庆大霉素联用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炎30例,取得良好效果。 1.2 与氯霉素合用 可产生拮抗作用,临床上应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985例相关用药文献报道资料,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抗真菌药物、其他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最佳给药时间以及临床较为合理的用药方式,为临床常用抗菌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恰当的安排临床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能够使药物的抗菌功效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能够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另外也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药后效应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及其合理应用。方法参考有关论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药物动力学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氟喹诺酮类药物动力学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莫惠平(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柳州545002)近年来文献中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少,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此类文献进行简述,以了解药动学与抗菌药临床运用的关系。1同类品种的药理及药动学特...  相似文献   

9.
<正> 环丙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本文用环丙沙星治疗淋菌性前列腺炎27例,观察不同给药方案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以求最佳用药方案,确保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余潜  黄山 《药学进展》2005,29(5):233-236
奥鲁沙星 (olamufloxacin ,HSR 90 3 )由日本北陆制药株式会社 (HokurikuSeiyaku)研究开发 ,属于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较之前开发的各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而言 ,其抗菌谱广 ,对G 菌、G- 菌及衣原体等均有杀灭作用 ,且副作用小 ,药动学特性好。现正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述一类新型母核上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的药效学/药动学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30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目前,全球已上市三种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新型广谱喹诺酮类抗菌药,保持了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同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也明显增强,且由于不含氟元素,其安全性更高,更少引起过敏反应和光毒性.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临床上使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新型无氟喹诺酮抗菌药在全球面临耐药菌的威胁下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2009—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应用及耐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09—2011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用药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耐药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为我院目前使用最多的氟喹诺酮类药,氟喹诺酮类药对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使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结论:氟喹诺酮类各品种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根据药物特性合理选用。氟喹诺酮类药耐药情况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是一类具有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的广谱抗菌药,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院内重度感染。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耐药机制主要包括靶酶突变、外排机制和质粒介导耐药。游离药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其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AUC:MIC)是决定这类药物能否达到最佳杀菌效果以及预防出现耐药性的关键药效学参数。除对肾功能损害患者应考虑适当调整氟喹诺酮给药剂量外,肝功能不全、细胞外液累积及烧伤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对重症患者而言,氟喹诺酮治疗方案的优化涉及多个因素,应视患者个体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并在综合考虑致病菌的MIC、氟喹诺酮的药效学/药动学性质以及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学状态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类的第3代药物,自1985年我国制成第1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至今已有20余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口服及静脉用药目前已达数十种,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当前在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1].当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由于临床用量大增,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耐药率迅速上升.因此,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不良反应、正确掌握其临床适应证,对科学合理的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应用氟喹诺酮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给药方式及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恢复时间,及其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的临床表现.结果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8.9%)多于女性(41.1%),且31~60岁(66.1%)患者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在给药方式中,单独给药患者(85.7%)高于联合用药患者(14.3%);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患者(64.3%)高于口服及外用患者(21.4%、14.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19~40岁患者的发生时间要长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恢复时间要短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 在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明确其适应症及禁忌症,选择最佳的给药方式及途径,合理用药,从而降低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79—2010年医学文献中收载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222例,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22例患者中,男性113例,女性108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单用181例,与其他药物联用41例;静脉给药173例,口服给药43例,未知3例。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及联合用药等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浅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第四代衍生产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通过介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进展、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监测现状,就合理安全用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氟喹诺酮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在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和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标准(JCI)认证前后医院内氟喹诺酮类用药合理性的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Ab)、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克雷伯菌(Kp)和大肠埃希菌(Ec)的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住院患者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合理性及氟喹诺酮类的用药差错。结果 抗革兰氏阴性细菌药物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Ab、Kp、Ec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Pa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持续下降。氟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逐年下降,与4种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Pa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显著正相关。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不同的是,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细菌耐药性相关性不强。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与口服使用量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基于肌酐清除率设计剂量的病历占比明显增加(P<0.05)。97.2%的氟喹诺酮类用药差错被药师前瞻性有效拦截。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用药规范性和合理性有明显提升。氟喹诺酮类与其他抗菌药在细菌耐药性方面的影响存在复杂的关系。控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可积极影响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性,但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是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半数AECB是由致病菌引起的,传统抗生素经验疗法在对付AECB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几起严重事件已使针对治疗AECB的抗菌药的选择明显复杂化。过去十余年中成功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的体外抗菌谱包括了AECB的所有主要致病菌,因此,它们在理论上非常适合AECB的治疗,其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也的确优于其它许多抗菌药。这类抗菌药的临床有效率与其它类抗菌剂相当,其细菌清除率高于或相当于后者。但是,它们在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的理论上的优越性并没有电不可能对其罕见的潜在严重不良反应作出评价。曲伐沙星和替马沙星事件已经开始动摇临床医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信心。尽管如此,把具有优秀抗菌活性、药效学和药动学性质的抗菌药,如新氟喹诺酮作为治疗存在危险因素的难治性或须入院治疗并采取特殊护理措施的AECB患者的首选药物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具有相似临床适应证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存在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及血糖代谢障碍的潜在风险.若干易感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及同时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等)可能增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在对1990-2010年间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科学筛选及分类(病例/系列报道、观察性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及药物警戒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与氟喹诺酮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及代谢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适宜的氟喹诺酮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以及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