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挖掘并分析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中医组方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纳入中药处方283首,涉及中药109味。频次≥79次的高频中药共有17味,其中居前8位的药物为土茯苓、甘草、肿节风、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莪术、徐长卿、赤芍。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使用性寒、味苦、归肝经的药物最多。高频药物组合有20个,其中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土茯苓,甘草”“土茯苓,肿节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置信度为1.000的关联规则有60个,频次居前3位的关联规则为“石上柏,乌梅-土茯苓”“甘草,莪术-肿节风”“石上柏,北沙参-土茯苓”。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提倡从血分立法,根据燥、毒、瘀的病因病机,治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之法,用药以皮肤解毒汤(乌梅、莪术、土茯苓、紫草、紫苏叶、防风、徐长卿、甘草)为核心处方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黎小斌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黎小斌教授临床治疗PCOS月经后期的有效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得到黎小斌教授治疗PCOS月经后期的140首病案处方,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45次的药物有11味,所用药物多归肝、脾、肾经,多用甘温之品。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肾不足证。高频药物组合有10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条药物关联规则,衍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数据统计结果体现了黎小斌教授治疗PCOS月经后期重视补益肝肾及健脾益气,兼以化痰祛瘀的用药特点,可为中医妇科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82-228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并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结果】依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得到文献32篇,纳入处方58首,涉及中药101味,总的药物使用频次为580次。高频药物(使用频次≥10次)有20味,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黄芩、石膏、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赤芍、淡竹叶、青蒿、水牛角等。101味中药根据药效可归为16类,使用频率居于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共得到常用药物组合7个,核心药对有牡丹皮-水牛角、石膏-知母、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等;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后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中药治疗登革热原则总以清解疫毒、凉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解表。选方以"银翘散"辛凉透邪,以"白虎汤"清泻气分热,以"犀角地黄汤"清解血分热毒,以"半夏藿香汤"化湿和胃,化浊避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鲁卫星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初步总结其在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方法:收集和整理鲁卫星教授治疗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处方,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归纳鲁卫星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处方137首,总用药频次1714次,包含142味药物,其中核心药物36味,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7.01%。对36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类功效不同的药物组合和6组常用药对。结论:鲁卫星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注重标本兼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心解郁、平肝息风、利水消肿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GraphPad Prism 9.0和SPS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18首处方,涉及126味中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共25味,频次居前的药物有茯苓、三七、炙甘草、山药、白术、丹参、薏苡仁、泽泻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主,药味以平、温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肺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山药-茯苓、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丹参-茯苓-三七、山药-三七-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健脾益气、淡渗利水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可聚为5类。【结论】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用药立足病因病机,坚持辨病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并整理林毅教授诊治的乳癖病案,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关联规则和熵聚法方法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乳癖病案593例,其中肝郁气滞案242例,痰瘀互结案152例,冲任失调案199例,上述3证病案处方分别涉及中药98味、102味、112味,通过频次分析得到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处方药对,经聚类分析处方中核心组合。结论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经验为: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标本兼顾;五脏相关,肝为至要,平衡为宗;知药善用,组方精妙,用药平和。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邵征洋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邵征洋教授门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107首首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方药信息,对每首处方的最主要症状及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类别及性味频次进行频数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律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以探究深层次的中医用药规律。结果 所有处方共总结出7大类抽动表现,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表现依次为:眨眼、咽部发声、抽鼻。使用频次≥14的中药共有28味,其中甘草用药频数为最。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温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主要有甘草→桔梗、荆芥→薄荷、甘草→玄参、荆芥→防风4组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常用聚类方,包括芍药甘草汤、六味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 邵教授认为“外风引动内风”乃儿童抽动障碍最为常见之病机,“肝风内动”为最核心之病机,提出以“内外风同治”的治疗原则,同时兼顾健脾、祛痰、疏肝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法对孟如教授1997-2018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历资料中615首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615首处方中用药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82味,其中有补益作用药物28味,有清热作用药物26味,有理气消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化痰利湿等作用药物各占一定比例。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3组,其中补益药物组合18组,补泻药物组合34组;常用处方为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生脉散。聚类算法分析得出常用药对26对,以“生地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青蒿,鳖甲”等为临床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得到可能的新处方9个。结论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组方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于传承研究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之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门诊有效病案的资料及处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方法等探讨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57首处方132味药物。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依次为白芍、枳壳、柴胡、陈皮、法半夏、甘草、川楝子等;药物分类主要分为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等;归脾经或胃经药物最多,其次是肝、胆经。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即C1类:枳壳、柴胡、白芍、陈皮、法半夏;C2类:川楝子、延胡索、甘草;C3类:白术、熟党参、茯苓、炙甘草、砂仁、厚朴。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海螵蛸-枳壳、竹茹-法半夏、柿蒂-枳壳、川楝子-枳壳-白芍-柴胡、白芍-枳壳-法半夏-陈皮-柴胡等药物组合。【结论】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的思路为:把握病因病机,辨清标本虚实与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重视理气,强调中焦气机与少阳枢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药规律。方法:整理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李佃贵教授门诊接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案,将患者初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频数分析、高频药物归类分析、关联规则及基于熵聚类的分析方法,分析李佃贵教授的用药经验及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166例患者,共包含166首处方,涉及108味中药,药物主要归经为胃经、脾经及肝经;药物频次≥30次共36味;药物模式支持度个数≥75共23组;规则分析置信度≥0.9共21组;基于熵聚类分析,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2,得出由柴胡、香附、栀子、乌药、百合、白豆蔻等药物相互组合的11条核心药物组合,5首新方组合。结论:李佃贵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化浊解毒中药为主,佐以化痰散结、理气消积、健脾消食、解郁安神、活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崔学教教授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崔学教教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男科)门诊诊治阳痿的有效病例的病案,对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及功效分类的统计,并对治疗阳痿的组方规律、候选新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138例患者的处方,使用的中药为116味,共计5 593次。用药频次居前3位的为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药物的四气主要以温、平为主,药物的五味以甘、辛、咸为主;药物的功效分类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补虚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经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后,提取出15组药物核心组合和5首新处方。【结论】崔学教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阳痿主要病机,治疗阳痿主要采用温肾补肝的药物,并辅以活血化瘀通经之药。  相似文献   

14.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105首处方,涉及95味中药。处方用药以性温、味甘、入肝经的药物为主。挖掘得到17味主药,分别为黄芪、天麻、山茱萸、党参、杜仲、牛膝、川芎、远志、姜黄、石菖蒲、麦冬、白术、丹参、茯苓、钩藤、法半夏、女贞子。药物共现性分析结果得到牛膝-杜仲等12对药对,药物-症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天麻-头晕等9组药物-症状关联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提示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温和,以扶正补虚的药物为主,常以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山茱萸、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同时兼顾痰瘀同治,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辨治思路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有效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治疗软组织肉瘤患者病例处方87首,涉及中药110味,总用药频次共1 471次。使用频次居前24位的药物主要可归为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健脾渗湿、理气化痰5类;使用频次居前10的药物为红豆杉、土鳖虫、桃仁、龙葵、山慈菇、莪术、肿节风、三棱、桔梗、蒲公英等;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对为土鳖虫与桃仁、莪术与桃仁、山慈菇与龙葵、红豆杉与莪术、茯苓与白术、肿节风与龙葵。【结论】林丽珠教授治疗软组织肉瘤,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祛瘀解毒、化痰散结法为基本治疗大法,灵活运用药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罗颂平教授孕前运用中药疗法防治复发性流产的905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分级聚类等方法对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05首处方共包含141味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为菟丝子、山药、续断、桑寄生、白术、党参、覆盆子、鸡血藤、黄芪、女贞子、杜仲、白芍、丹参、陈皮、枸杞子等,分析得到使用频次在400以上中药的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13个,挖掘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罗颂平教授孕前中药防治复发性流产主要以脾肾论治,注重补肾健脾,传承了中医治疗滑胎"预培其损"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周岱翰教授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周岱翰教授在门诊及住院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医案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病例的处方数据,采用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周岱翰教授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搜集得到病例共113例,记录137首处方,涉及98味中药;所用药物的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要归肺、脾、胃经;使用频次居前6味的中药依次为浙贝母、甘草、党参、葶苈子、半夏、守宫,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个,新方6首。【结论】周岱翰教授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疗法为平补肺脾、温养脾肾、化痰除湿、解毒祛瘀;根据患者病情,"扶正"与"祛邪"各有侧重,强调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詹强教授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詹强教授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的门诊病案,并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Excel、SPSS Modeler 18.0、Rstudio、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96例病案,涉及101种中药,中药以性温平为主,味以甘辛居多,多归脾、肺经。前5味高频用药依次为白术、炙甘草、大枣、茯苓、黄芪;关联规则共得到81条,聚类分析共分为7类,核心组方为白术、太子参、茯苓、黄芪、陈皮、六神曲、薏苡仁、连翘、姜半夏、山楂、大枣、炙甘草。结论:研究发现詹强教授治疗该病注重整体调整,治以健脾益气为主,方以四君子汤和保和丸为基本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医案。将医案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和中医证型等进行频数统计,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邓铁涛、刘仕昌、熊曼琪、李赛美、朱章志、刘敏、范冠杰等24位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医案资料,筛选得到62篇医案,101首处方,涉及210味中药。出现频次≥15次的常用中药有炙甘草、黄芪、柴胡、葛根、茯苓、白术、党参、黄芩等29味,中药功效分类的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为主。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并涉及气虚、阴虚、阳虚、寒湿、痰湿、湿热等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8个,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组合,主要为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玉泉丸合增液汤、左归丸等经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明清时期医家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明清时期37部女科典籍为检索源,将符合标准的方剂纳入,提取方剂组成信息,并采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文件,进行频数分析;借助SPSS Statistic22.0、SPSS Modeler 14.1分别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崩漏的方剂117首,包含中药119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936。所用中药可归为17类,补虚药中的补血药、补气药用药频率较高,祛邪药中的清热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用药频率较高。单味高频药物有当归、甘草、川芎、熟地黄、白芍、白术、人参、黄芩等。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结果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熟地黄—川芎、白术—黄芪、生地黄—黄芩、柴胡—山药、蒲黄—侧柏叶、茯苓—棕榈炭。【结论】明清医家治疗崩漏补虚时以补血、补气类别为主,祛邪时以清热、化瘀、止血为主,数据挖掘结果与传统理论相吻合,可为临床治疗崩漏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