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银屑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发生不仅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异常增生有关,而且与KC的凋亡有关[1]。研究表明,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其中Caspase-3是Caspases家族中最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2]。我们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C凋亡状况及皮损中Caspase-3的活性,分析KC凋亡与活性Caspase-3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β内啡肽(β-EP)在免疫系统中有维持自稳功能,包括平衡Th1/Th2型反应;银屑病是T细胞失常、Th1过度活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与心理应激、神经肽密切相关[3]。银屑病患者阿片肽水平发生改变[4],有可能免疫细胞膜上的阿片样受体也同时改变。为了探讨β-EP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检测淋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MN)、红细胞膜上β-EP受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有家族发病倾向的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发育的T细胞活性.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家族史阳性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CD34+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构建的微环境下,在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使其在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免疫磁珠法收集CD3+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分别采用MTT法及ELISA法检测自然增殖组及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后T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①经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并扩增的CD3+T细胞中可检测到CD4+CD8-、CD4-CD8+T细胞,且银屑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8-及CD4-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②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自然增殖组及链球菌超抗原刺激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③银屑病患者T细胞自然增殖组培养上清白介素4、白介素8及干扰素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后白介素4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白介素8及干扰素γ水平却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 有家族发病倾向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性异常可能与骨髓造血细胞相关.  相似文献   

4.
生存素mRNA和Caspase-3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素(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1]。Caspase-3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中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尖锐湿疣也存在增殖和凋亡异常[3]。我们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尖锐湿疣中生存素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探讨它们与尖锐湿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lasmaeytoid dendritic cells,pDC)是最近发现的具有特征性的树突细胞(dendritie cell,DC)的一个亚类,来源于淋巴样前体DC,有浆细胞样形态,CD123为其特征性表面标记[1],是最强大的干扰素α(IFN-α)产生细胞[2],而干扰素调节因子7(IF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是IFN-α基因的主要诱导和活化者[3].pDC产生IFN-α依赖于Toll样受体9(TLR9)[4].为了探讨它们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pDC,TLR9、IRF-7和IFN-α mRNA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中药凉血活血汤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凉血活血汤是张志礼教授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的方剂,临床证明疗效较好[1]。为进一步探讨该方剂治疗银屑病的机理,我们观察了凉血活血汤对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由Rubin等[1]在1989年分离鉴定,它特异地作用于上皮细胞,促进其生长增殖和分化,而银屑病的主要特征就是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增殖速度过快,因而探讨K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就显得很有意义.我们抽提了12例银屑病皮损的总RNA,进行RNA印迹(Northern blot),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AICD)也称为凋亡[1],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在丝裂原、抗原、抗CD3等刺激下可引起AICD。AICD异常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2],为探讨尖锐湿疣患者PBMC的AICD对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应用PHA-P刺激培养尖锐湿疣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通过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尖锐湿疣患者的凋亡细胞、白介素(IL)-2和IL-10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体液和细胞免疫紊乱[1].研究表明调节活化和正常T细胞表达及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8(IL-8)等趋化因子在银屑病患者局部皮损表达明显增强,它们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10.
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与银屑病的关系已基本明确.除了发现血清TGFβ水平变化与银屑病的关系外[1,2],在该病皮损区的表皮中还发现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表达减少或缺失M[3],提示TGFβ信号转导途径障碍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Smad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1,Smurf1)能与Ⅰ型TGFβ受体相互作用,诱导该受体降解[4].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技术对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Smurf1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我国寻常性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123%[1].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与HLA相关性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2].由于HLA等位基因存在着种族与地域分布间的差异,以及寻常性银屑病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特点[3],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DNA标本进行HLA-DRB1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旨在探讨吉林地区汉族寻常性银屑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涉及包括HLA基因在内的遗传因素和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机制[1]。本研究拟分离并扩增银屑病患者皮损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以正常人淋巴细胞作对照,分析其对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的免疫表型虽大都为辅助(Th)型[1],但其异质性却复杂[2],少数病例可表现为抑制(Ts)型[3]或初为Th后为Ts型[4],也可为ThTs两种表型[5-7],或失去其特殊表型标记等[1].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与HSP90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表达水平同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相关性[1-3]。  相似文献   

15.
芳香维甲酸乙酯(RO13-6298,arotinoid ethytester)是第三代维甲酸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的复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物动力学效价而显得特殊,仅需极低剂量(1g/kg.d)即有强烈而持续的抗银屑病作用[1],而且是第一种不引起血清脂类明显变化的维甲酸[2],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应用原代培养的人表皮角朊细胞对照观察了不同浓度的RO13-6298对其细胞形态及增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假性湿疣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为一种新认识的疾病,表现为女阴小阴唇内侧多发性集合性颗粒状丘疹及绒毛状突起性异常[1]。Altemeyer在1981年和1982年分别以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 of vulvae)[2]和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 pupillaris vulvae)[3]报告,又名多毛状小阴唇(hairy nymphe)[4],多毛样乳头瘤(hirstuoid papillomas)[5],其后远藤等分别描述了各自在临床中所见到的患者[6]。李佳琳[1]等和苏敬泽等也作过报道。因假性湿疣在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上易与尖锐湿疣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有文献报道误诊率为34.6%[7]。现将目前对假性湿疣的认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类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内源性蛋白水解酶,研究表明MMP-1和MMP-3与银屑病有关[1,2]。为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MMP-1、MMP-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小板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具有功能的活化血小板时,内源性血小板蛋白被表达[1,2]。一般认为,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液高凝和粘度增高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为此,我们用活化血小板特异单克隆抗体(单抗)来定量测定银屑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以抗人T细胞表面坑原的单克隆抗体OKT3、OKT4和OKT8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了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各10例)患者外周血中的总T细胞、协助/诱导性T细胞和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百分数、以及OKT4+/OKT8+细胞的比率.10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各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OKT3+,OKT4+,OKT8+细胞数和OKT4+/OKT8+细胞的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银屑病中所见的T细胞、抑制性和协助性T细胞亚群数的异常可能是一种继发现象.  相似文献   

20.
表1MTT测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表2MTT测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文献报道bFGF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和分化过程[1],且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bFGF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KGF)的表达[2,3]。噻唑蓝(MTT)染色光吸收实验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析药物对细胞作用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和快速等优点[4]。我们用体外培养正常人KC,MTT法和细胞直接计数法观察了基因重组牛bFGF对体外培养正常人KC增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