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再认识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确诊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可见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部分导联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有时可呈单向曲线,甚至可见"巨R波"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J波。伴有多种心律失常出现,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展现变异性心绞痛发作过程,尤其是近几年提出的"巨R波"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J波的概念,对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有了新的认识,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丹 《当代医学》2014,(12):36-37
目的:分析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诊断评估、临床处置及预后。方法研究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2012年诊断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58例,采用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进行诊断。采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分析临床特征、诊断结果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均表现为ST段抬高,58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表现出特征性的巨“R”波;58例患者中经药物治疗52例,药物治疗显效18例(34.6%),有效28例(53.9%),无效6例(11.5%)。6例患者采用介入疗法,介入治疗显效1例(16.7%),治疗有效3例(50.0%),无效2例(33.3%);治疗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治疗之前相比有升高(P<0.05)。在随后1年的随访中发现58例患者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5.2%,经过二次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结论临床上对变异性心绞痛应该加强诊断,药物治疗为首选,部分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确诊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可见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部分导联趼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有时可呈单向曲线,甚至可见“巨R波”型ST段抬高。伴有多种心律失常出现。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展现变异型心绞痛发作过程,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及早正规治疗.方法 分析2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误诊、误治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一系列治疗,15例症状消失,11例症状缓解,45 d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临床医生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提高认识,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征结合肺功能测定,及早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变异性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6年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216例,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二者检查方法对ST段抬高、T波高耸、U波倒置、R波升高、S波降低、异常Q波、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ST段抬高、T波高耸、U波倒置、R波升高、S波降低、异常Q波、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许杨  王义娜  王建山 《重庆医学》2018,(14):1949-195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平顶山煤业集团十矿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189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测,探讨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变异性心绞痛的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脉压差分别为(145.52±5.64)、(96.42±8.74)、(35.63±5.63)mmHg,非杓型血压占59.70%,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非杓型血压患者nSBP、nDBP、脉压差、高血压人数、死亡人数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患者(P<0.05);高脉压差(P=0.02)、糖尿病(P=0.03)、非杓型血压(P=0.01)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非杓型血压、高脉压差是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76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与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入选的76例心绞痛患者病例,均经心电图及临床确诊。结果: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在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心电图表现、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不同表现。结论:区别不同类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表现,对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年生 《中外医疗》2009,28(26):64-64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变异性心绞痛多发于男性,其中吸烟者达64.7%,并发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者分别占41.2%,35.3%.52.9%,心电图变化提示下壁占70.6%。其中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并给支架置入治疗者3例。结论经硝酸酯类,舒离子拮抗剂治疗均能有预防再发,对于严重狭窄病变,PCI也是有效治疗手段,随访5月~6年,预后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对本组患者的防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中针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应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还需对此类患者做好疾病前期的预防工作,改正患者当前的偏食和不良的烹调习惯,同时对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由此来降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尼可地尔在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64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经过2 d的安慰剂预处理后,进行3 d的尼可地尔治疗(15 mg/d),然后再服用2 d安慰剂,观察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的发生频率.结果 尼可地尔显著减少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减少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发生频率.结论 尼可地尔可以用于变异性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ST段抬高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5例和好转组5例,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结果:病死组中3例心电图ST段呈“墓碑型”抬高;2例呈“巨R波型”抬高;好转组患者心电图ST段呈“斜长型”1例,“新月型”2例,“水平型”1例,“弓背型”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平均发病5 h后,心肌酶谱发生改变,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多出现ST段抬高现象,“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严重损伤的表现,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弹力"工"型固定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销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整复手法整复后,观察组用弹力"工"型固定器固定治疗,对照组用"T"夹板固定治疗.然后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药内服及练功疗法.结果骨折复位疗效对比,观察组整复固定后1W、4 W分别为93.3%,91.7,%,优于对照组的80.0%、66.7%(P<0.05),总体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优良率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弹力"工"型固定器治疗锁骨骨折具有疗效满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茁 《北京医学》2008,30(5):270-273
目的 分析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30d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跟踪随访150例诊断明确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并于入院时及病后30d分别进行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分析患者30d预后,及分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d病死率为10%.眩晕及偏瘫为主要首发症状,脑疝及合并症为主要死亡及高残障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OR=0.112,P=0.002)、病变个数(0R=0.460,P=0.0301、并,发症(OR=0.344,P=0.001)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关键在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选择经口服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治疗5天,心绞痛症状未控制者。19例UA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发作时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或和T波改变,变异性心绞痛则表现为ST段上移。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58.20±11.50岁,病程3.15±1.30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例,变异性心绞痛1例,均经血清心肌酶学检查除外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各1例。治疗方法:应用口服常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及心电图监测在脑卒中致心绞痛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观察脑卒中至心绞痛发生率,分析早期血小板参数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预测脑卒中至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卒中致心绞痛发生率为48.33%,不同心绞痛分级患者间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绞痛分级患者ST-T压低及T波倒置等异常心电图表现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小板参数及心电图检测能及早发现脑卒中和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脑卒中所致心绞痛的防治,可作为脑卒中致心绞痛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段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2,(23):134-135,13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变时性和T波高耸对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变异性心绞痛定量鉴别的临床研究。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和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变时性指标和T波高耸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变时性比较,显示变异性心绞痛组较早期复极综合征组降低,T波高耸并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均有差异,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变时性功能异常和T波异常作为平板运动试验的预测指标,较传统的单纯阳性和阴性指标的诊断标准,更能够有效定量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和变异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陆静茹 《当代医学》2013,(25):91-92
目的探究心血管科患者病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疾病早期出现心绞痛症状。方法对58例AMI发生早期心绞痛患者情况与129例AMI未发生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绞痛组中心功能Killip分级、急性Q波梗死、非Q波梗死及合并症病史的患者均明显高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不能绝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次缺血引起的早期心绞痛症状,为此应及时行冠脉造影,给予介入等其他方式治疗,以此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用药前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张庆满 《基层医学论坛》2013,(21):2784-2785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间综合征11例,梗死后心绞痛15例,变异性心绞痛22例,卧位型心绞痛21例,经过精心护理,62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9.9%。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1月),恶化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UA预后比较复杂,少部分患者虽经严格的药物治疗,症状仍难以控制,有些甚至发展至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心脏意外.Luchi[1]等对预防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确认即将发生心肌梗塞时才手术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预防性的手术不是改善UA预后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评估UA预后,是目前临床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UA的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近年辅助性检查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