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王茜丽  韩华  田莹 《医学信息》2006,19(5):928-928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80例及对照组(病毒唑)76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再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情况及病原体构成,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北京市15个区监测医院中首次就诊的10岁以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基本信息及临床表现,并采集咽拭子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744例,其中5岁及以下病例占86.83%,性别比(男:女)为1.23:1;手足口病病例1935例,5岁及以下病例占88.94%,性别比为1.40:1.两类病例的标本采集高峰都集中在5—7月.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08±1.32)d,手足口病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12±1.3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336).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热的比例分别为67.20%和45.94%(x2=96.158,P<0.001).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全部为轻症,而手足口病病例有21例(1.09%)发展为重症.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分别为401例(53.90%)和1362例(70.39%)(x2=64.640,P<0.001).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主要为其他肠道病毒(62.59%),而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A16(44.93%).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发病人群近似,均为5岁以下的儿童,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均为5—7月.引起两者发病的病原体构成不同,临床症状也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预后较好.EV71、CA16、CA6和其他肠道病毒等都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所以应重视疱疹性咽峡炎,并参考手足口病进行病例隔离和环境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2例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46例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胃纳恢复时间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91%,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胃纳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发应情况,但对照组有2例皮疹。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药物,患儿治疗后退热、疱疹消失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发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022年成都东部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感染情况, 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期间成都东部地区哨点监测医院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的信息及粪便标本, 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法和半巢式RT-PCR(semi nested RT-PCR, RT-snPCR)检测标本中肠道病毒并分型。结果 236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中, 患儿年龄段主要为0~9岁(99.15%), 其中3岁以下儿童构成比为75.85%, 1~岁组儿童构成比最高, 为47.88%;2~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0~岁组(χ2=5.945, P=0.015)。男性142例(60.17%)、女性94例(39.83%);男性组(91.55%)与女性组(78.72%)病毒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 P=0.005)。时间分布中, 夏季构成比最多(40.25%), 冬季构成比最少(11.86%), 夏季显著高于其他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  相似文献   

5.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预防感染、对症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剂量为10mg/(kg·d),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4~6天;对照组:在治疗组一般治疗相同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剂量为10~15mg/(kg·d),静滴,每日1次连用4~6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迅速控制病情.与利巴韦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而且药物性能安全,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王先平 《医学信息》2010,23(13):2160-2161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预防感染、对症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剂量为l0mg/(kg&#183;d),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4~6天;对照组:在治疗组一般治疗相同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剂量为10~15mg/(kg&#183;d),静滴,每日1次连用4~6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迅速控制病情。与利巴韦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而且药物性能安全,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尹静华 《医学信息》2018,(10):138-139,142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体征平均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征平均消退时间为(2.88±1.20)d,住院时间为(5.87±1.66)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14±1.11)d,(7.53±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医学信息》2009,22(5):776-777
目的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疱疹性咽峡炎128例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雾化吸入,首日每6h 1次,共3次,第2d及以后每12h 1次,2次/d,共用3d。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61.8%),有效22例(32.3%),无效4例(5.9%),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8例(30.0%),有效23例(38.3%),无效19例(31.7%),总有效率6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疗程均为7d,于治疗后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表达情况、心肌酶指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退热时间,口咽疱疹消失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比观察组长;对照组CD4+和CD4+/CD8+比值低于观察组,而CD8+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均较观察组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改善免疫功能及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主要就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和治疗组均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患儿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护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8%。结论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护理上首先告知家长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可为散发或小流行。认识到这点,家长们就可以从源头防治此病。家长及患儿很好地配合,加上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本院联合热度宁静脉注射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19年0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n=44),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开喉剑治疗,1~2喷/次,每隔4h喷1次,治疗5d;观察组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进行治疗,1~2喷/次,每隔2h喷1次。治疗5d。根据体温和临床体征评价治疗疗效,记录相关时间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干预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食欲恢复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10、TNF-α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经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9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阐述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23个病例的咽拭子、粪便和肛拭子样本共208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半巢式RT-PCR结合测序分析对肠道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 123个病例中位年龄2(1, 3)岁, 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108/123, 87.80%), 1岁组患儿最多(35/123, 28.46%)。5月和6月为发病高峰。口腔疱疹(110/123, 89.43%)和发热(111/123, 90.24%)为最主要的两种临床症状, 发热患儿以高热最多(54/111, 48.65%)。咽拭子与粪便的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 二者检测结果具中等一致性(Kappa=0.589, P<0.01)。病例感染肠道病毒以CVA4(31/93, 33.33%)、CVA6(18/93, 19.35%)和CVA5(13/93, 13.98%)为主。1—6月以CVA4感染为主, 7—10月以CVA6为主。结论 2019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 高热患儿比例高, 全年存在一个发病高峰,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外用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两种方法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将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12岁;平均病程3.09 d),对照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3.83岁;平均病程3.51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外用(10 mL∶1×10~6 IU,120喷/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体质量10 kg患儿予以每次10~6 IU,10 kg患儿予以每次2×10~6 IU)。治疗3~5 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率91.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4±0.9)d vs(2.4±1.0)d,(2.3±1.3)d vs(3.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3例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可在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适宜应用于临床症状较重患儿;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外用简单、易操作,在症状较轻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上感用药属OTC用药,本文就不同上感药的组成,不同人群不同上感药物的应用作一探讨。
  1上感的临床类型及表现
  上感可分为: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先为病毒感染,2~3d后常伴细菌感染。症状: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如咽干、咽痒或烧灼感;数小时后:发热、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d后,脓鼻涕、咳嗽、咽痛等;体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并发症为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也可继发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30例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IL-2R水平。结果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CD3、CD4/CD8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SIL-2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感染性角膜炎中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病程迁延,患者痛苦。该病多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引起,药物局部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常用药物有疱疹净,无环鸟苷等抗代谢药,但疗效不够显著,并有细胞毒性等副作用。本文将抗HSV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eAb)应用于家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联每年有30万~50万眼疱疹病人,此病有复发危险,复发率达25~75%。20%的病人每年复发,但目前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的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对复发率产生重要影响。预测疱疹性角膜炎复发,是眼科医生在观察患过疱疹性角膜炎病人时遇到的最复杂问题之一。作者根据患过眼疱疹病病人泪液中酶的活性预测疱疹性角膜炎的复发。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等3种酶被选作疱疹性角膜炎可能复发的指示物。病人入院治疗前、治疗后出院时以及在  相似文献   

18.
赵红莉 《医学信息》2005,18(7):807-807
疱疹性咽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柯萨奇A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流涎、咽痛以致不敢吞咽,在咽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白色小疱疹或溃疡。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患者生殖器疱疹含病毒美国研究者发现,带有艾滋病毒的人激动时,他们的生殖器疱疹溃疡释放出大量艾滋病毒。这是首次证实,生殖器疱疹病毒在艾滋病传播中的生理作用。据新闻媒体称,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疱疹溃疡使病毒特别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染。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012与2008年深圳市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和实验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及2012年共收治77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重点分析其中260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2008年64例,2012年196例)。通过RT—PCR检测CoxsackieA16(CoxA16,A16)及Enterovirus71(EV71)病毒核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者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部分患儿行头颅MRI检查,同时比较临床表现、血液生化等变化趋势。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评估再发情况。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下降,〈12月龄儿童分别占2008年和2012年重症的15%和40%。两个年度重症患者均以EV71感染为主;与2008年相比,2012年EV71感染所占比率有下降趋势;重症患者手、足皮疹出疹率下降,而口腔疱疹出疹率明显增高,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重症病例数上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但并发脑干脑炎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病例数略有下降。随访1年结果显示,无论EV71或CoxA16型手足口病临床治愈后均可多次再发,轻症再发率高于重症。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从2008年暴发至2012年,发病呈上升趋势,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表现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