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尾吊 - 30° 2 1d模拟失重 ,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胫骨干的骺端骺板、骺板下 3mm处骨皮质及骨膜厚度的影响 ,并进行胫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尾吊大鼠胫骨干的骺端骺板和骺板下 3mm处的骨皮质均变薄 (P <0 .0 1或P <0 .0 5 )。组织学观察显示 ,骨皮质内未钙化的基质多 ,包埋在基质中的骨细胞数量少 ,且较幼稚 ;成骨细胞少且小 ;破骨细胞多而大 ;横截面哈佛系统不规则。超微结构提示成骨细胞功能低下 ,而破骨细胞功能活跃。与模型组比较 ,中药复方大、中、小各剂量组胫骨干的骺端骺板和骺板下 3mm处的骨皮质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其形态也比较接近正常。结论该方可改善大鼠因尾吊引起的骨形态学的异常改变 ,使其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骨疲劳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运动性骨疲劳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实验雄性成年兔 2 5只 ,运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仪 ,刺激实验兔进行主动跑跳训练 ,成功地模拟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动物模型。结果 :2周训练后 ,X线及核素骨显像均呈阴性 ,血甲状旁腺素 (PTH)和血骨钙素 (BGP)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睾酮 (T)显著低于正常组 ,胫骨皮质骨吸收腔显著增加 ,组织学表现为破骨细胞增加 ;电镜观察骨细胞呈吸收相。继续跑跳训练( 3 -4周 )可使疲劳向损伤转化 ,X线出现轻微骨膜反应 ,核素骨显像呈现阳性 ,血生化及组织学出现应力性损伤的变化。结论 :运动性骨疲劳的发生是一个由骨细胞直接参与的破骨细胞性重吸收大于成骨细胞性骨形成的生理过程 ;高血PTH、高血BGP和低血T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愈骨疗伤胶囊对骨折愈合及其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愈骨疗伤胶囊对骨折家兔血液生化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家兔造成双侧桡骨中下段3mm缺损骨折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愈骨疗伤胶囊高、中、低剂量组(0.9、0.45、0.15g·kg-1),伤科接骨片组(0.45g·kg-1)。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于第10、20天心脏取血,测定相关生化学指标。20d时处死动物,取出桡骨进行X片观察。结果通过X片观察可见愈骨疗伤胶囊高剂量组提高骨折愈合程度,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愈骨疗伤胶囊血中钙磷离子浓度乘积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愈骨疗伤胶囊具有一定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且该作用与提高血清ALP、促进钙磷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吸烟对体力作业能力(PWC_(170)值)及血清 Ca~(++),Z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可引起 PWC_(170)值降低,血清 Ca~(++)和 Zn~(++)浓度减少。而此三项指标随吸烟量增加,降低更明显,为负线性关系。PWC_(170)值的降低,可能与吸烟引起心率和能量消耗增加、Ca~(++)和Zn~(++)的减少以及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兴奋后抑制等因素有关。吸烟所致 Ca~(++),Zn~(++)浓度降低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常妊娠妇女的骨超声速率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华平  杨琳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0,16(3):148-150,153
目的 探讨正常妇女及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的骨超声速率,钙代谢及骨转换的变化特点。方法 3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130例正常妊娠妇女分为早,中,晚孕组,清晨空腹抽血留尿,测定胫骨超声速率,以骨钙素为骨形成指标,尿钙及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的比值为骨吸收指标,并测定血清总钙及游离钙。结果 妊娠妇女与对照比较,胫骨SOS降低2%-3%,血清总钙降低5%-8%,骨钙素(BGP)呈下降趋势,尿钙/Cr及尿脱氧吡啶啉/Cr上升明显。结论 妊娠期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胫肌SOS下降;结合多项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妊娠期钙代谢的情况;增加妊娠期妇女钙的摄入量,以期减少骨吸收,缓解骨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体内试验给大鼠注射半胱胺或5-羟色胺均能使肥大细胞吸收~(45)Ca~(++)明显增加,在药物最大有效期内作用最强,并且5-羟色胺的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都较强。在Ca离子载体A-23187作用下,肥大细胞中~(45)Ca~(++)吸收与组织胺释放呈同步关系,说明这两个过程紧密相关,但在体外实验中,不同类型辐射防护剂对钙的吸收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含硫化合物半胱胺和胱胺对~(45)Ca~(++)的吸收没有影响,而给生物胺制剂5-羟色胺或组织胺时,~(45)Ca~(++)吸收分别较对照  相似文献   

7.
应用透射电镜对家兔桡骨标准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钙化与骨化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线粒体内,或具膜结构的空泡内,有深电子密度的钙颗粒。钙颗粒抵达细胞对钙化的部位,为钙盐结晶提供原料。在三种细胞的四周出现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态的基质小泡。基质小泡内及其表面出现细针状的深电子密度钙盐结晶,结晶不断增加,形成丛毛球状钙球。然后,在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四周的Ⅰ型胶原纤维内,以及软骨细胞四周的Ⅱ型胶原纤丝内,都出现钙盐结晶。无数丛毛球状钙球及钙化胶原纤丝不断接触、融合、扩大而形成一片骨组织。成纤维细胞,象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一样,在骨折愈合中也具备钙化与骨化所必需的条件,从而参与成骨。成纤维细胞最终演变为骨细胞,或变性、死亡而为骨组织所替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及其修补兔颅骨缺损的体内成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和藻酸钙凝胶-生物衍生颗粒骨分别填补修复A组(16只)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圆形骨膜-全层颅骨缺损(左侧为A1组,右侧为A2组),B组(8只)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X线、钙磷含量测定评估其体内成骨状况。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异常反应。(1)A1组手术后12周时颅骨缺损已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已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颗粒骨被吸收,成骨面积百分比为(40.92±19.36)%,明显高于A2组(P<0.05)和B组(P<0.01)。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7.30±0.93)mg、(3.11±0.42)mg,明显高于A2组和B组。(2)A2组手术后12周,颅骨缺损部分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8.51±6.01)%,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高密度骨痂影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5.29±0.17)mg、(2.34±0.35)mg,明显高于B组。(3)B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处有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2.72±9.46)%,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54±0.45)mg、(1.78±0.53)mg。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基本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和复方丹参合剂(CDM)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体积和骨量的影响。方法: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去卵巢+运动组,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和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复方丹参合剂溶液(10 ml.kg-1.d-1)灌胃,持续11周。去卵巢+运动组和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术后第7天开始给予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每周5天,每天以16 m/min速度跑45 min,跑道倾角0,持续10周。第11周末,麻醉状态下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左股骨骨直径、骨体积、骨湿重、骨干重、骨灰重变化。结果:去卵巢组大鼠骨直径、骨体积、骨湿重、骨干重、骨灰重等指标均低于假去卵巢组(P<0.01);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和去卵巢+运动组大鼠骨直径、骨体积、骨湿重、骨干重、骨灰重等指标虽较去卵巢组显著增加(P<0.01),但仍显著低于假去卵巢组(P<0.01);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运动组大鼠骨直径、骨体积、骨湿重、骨干重、骨灰重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去卵巢+复方丹参合剂组和去卵巢+运动组(P<0.01)。结论:运动可加强复方丹参合剂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体积和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与骨代谢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因子与骨代谢调节崔伟骨代谢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系统调节和局部调节两个方面。其本质是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使二者间形成偶联,达到动态平衡,以维持骨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骨代谢调节失调,则导致骨质异常或骨质丢失。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2.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及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骨及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为失重骨丢失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大鼠尾吊 - 3 0° 2 1d模拟失重 ,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血清钙 (Ca)、磷 (P)、血清和骨组织骨钙素 (BGP)、骨羟脯氨酸 (Hyp)、血清、小肠和骨组织碱性磷酸酶 (ALP)等生化指标的作用。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悬吊组大鼠血清Ca降低 (P <0 .0 5 ) ,P有降低趋势 ;血清、骨组织BGP均减少 (P <0 .0 5 ) ;骨Hyp含量减少 (P <0 .0 5 ) ;血清、小肠和骨组织ALP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与悬吊组比较 ,中药复方不同剂量显示了不同的作用。该方各剂量组 (3 0 g/kg ,2 0 g/kg ,1 0 g/kg)血清Ca、P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血清、骨组织BGP含量均增高或有增高趋势 (P <0 .0 5 ) ;中、小剂量组骨Hyp含量增加 (P <0 .0 5 ) ;骨和血清、小肠组织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但仅有小剂量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该方具有改善尾吊大鼠骨及血清、小肠等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作用 ,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简称甲旁亢 )时 ,由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PIH)分泌过多 ,刺激破骨细胞的活动 ,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改变的表现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论述[1~ 3 ] 。笔者仅就经外科手术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且长期误诊误治的 2例女性患者 (分别为 2 3岁和 16岁 )进行回顾性分析中 ,发现其中 1例头部正位片上显示增强的颞线 (图 1) ,国内文献较少提及。现结合文献特报告如下。图 1  2 3岁女性甲旁亢患者头部正位片 ,见起自眼眶顶的外侧角微向内沿颞窝呈浅弧形上行距颅骨外侧表面 2~ 3cm增白线 (箭头 )  有关颞线的解剖 颧骨…  相似文献   

14.
石骨症(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硬化性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等……国内最早是在1955年何天骥蔡士焘等首先报告本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或自体骨内破骨细胞缺陷及代谢紊乱有关。本文收集了20例,西安红  相似文献   

15.
牙周组织改建是机械力作用下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基础,主要表现为牙槽骨的有序吸收和增生;而涉及这一过程最重要的细胞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同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牙齿移动的第一步.最近发现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破骨细胞发生抑制因子是调节骨组织代谢的核心因子,相关研究是目前骨改建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其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女性体力活动水平和骨矿物质含量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骨矿含量和反映骨代谢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江门市 2 2 0位健康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MOSPA体力活动问卷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骨矿含量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及尿钙和尿肌酐比值等反映骨代谢的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 :校正有关混杂因素后 ,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和骨皮质系数增加 ,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 ,酸性磷酸酶和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含量下降。结论 :与低体力活动组比较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增加 ,骨形成较活跃 ,而骨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7.
家兔34只,双侧尺骨中段人工锯断,造成2mm骨缺损。左侧(药物侧)于术中当时及术后每隔3天注射“促骨愈合素”0.5ml,15天停药,右侧(对照侧)不注药。术后1~8周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注药侧骨痂、骨小梁、钙盐等的出现及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侧。经两家医院协作治疗13例新鲜骨折和15例骨不连病人,结果满意。证实骨折端注射“促骨愈合素”能促进新鲜骨折愈合,缩短疗程,对骨不连可获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8.
运动可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可使血液成份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了解较多的血液成份变化包括血K~+、Na~+、Mg~(++)、血清酶、血糖、乳酸、激素和血容量变化等、但运动对红细胞ATPase及细胞内离子的变化国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了解极量运动对红细胞Ca~(++)-ATPase、Mg~(++)-ATPase及Ca~(++)、Mg~(++)的影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望运灿 《放射学实践》2003,18(9):661-66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47岁。诉左内踝下方一包块 2 0余年 ,行走或久立后隐痛 3年余。 2 0多年前该足曾疼痛 (未就诊 )。查体 :左内踝下方可扪及约 3cm× 3cm骨性包块 ,边界清晰 ,无活动 ,无压痛 ,足内翻活动受限。X线正位片示左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明显向内凸出 ,二者之间见一窄缝。侧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密度增高 ,跟距关节面增浓 ,后关节间隙变窄 ,距骨头变扁 ,距骨后端呈鸟喙状 (图 1)。跟骨轴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向内凸出 ,边缘清晰 (图 2 )。讨论 跟骨距骨桥是跟骨载距突向后上方增大及距骨内结节向下增大所致的一种畸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25例经病理证实的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分析,阐述了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点: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未见异常钙化或骨化影;骨皮质中断或消失,局限性骨膜反应或软组织肿块的存在。同时进行了X线平片和病理分级的对比,认为X线平片上良恶改变与病理结果不完全一致。因此,要确定其性质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X线平片和病理三方面情况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