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21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it B12)等指标,并与43名健康对照者相比.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ol 及Vit B12 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HCY水平增高组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5.706,95%CI为2.35~11.54.③与脑梗死有关的因素分别为HCY、Fol、Vit B12、TG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HCY、TG、DBP和SBP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④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Fol、Vit 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⑤男女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雌激素水平影响血浆HCY水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病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2片(每片含依那普利5 mg、叶酸0.4 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2片(每片含依那普利5 mg),每天1次口服.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干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叶酸水平明显提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观察组降压幅度与对照组相当.结论 固定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降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治疗H型高血压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 B12)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4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2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为健康对照组(60例),分析各组HCY、FA和Vit B12水平差异。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FA和Vit B12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FA以及Vit B12水平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故本研究认为HCY、FA和Vit B12检测可能对认知功能障碍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杏瑜  梁卫权  肖志衡 《吉林医学》2010,31(15):2181-2182
目的:考察在当地的高血压患者中,马来酸依普那利叶酸片能否有效的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对比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方法:分三组(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叶酸复方片10.0mg/0.4mg组、依那普利叶酸复方片10.0mg/0.8mg组)治疗高血压患者,于入选时测定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4周、8周分别复测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3组治疗方法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种配比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均能有效地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叶酸片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依那普利类似。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评价HCY对妊高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孕妇、健康体检者及妊高症患者服用Vit B12、叶酸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妊高症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孕妇、健康体检者、妊高症患者血清HCY分别为7.1±3.6、9.2±3.6、13.5±3.7μmol/L,妊高症血清HCY高于正常孕妇和健康体检者(P<0.05).妊高症患者服用Vit B12、叶酸治疗后的血清HCY为10.2±3.4(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妊高症患者服用Vit B12、叶酸后HCY降低(P<0.05)。结论:妊娠期血清HCY水平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乃强  黄坚毅 《大家健康》2013,(15):108-10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B族维生素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等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使用叶酸和B族维生素以后,治疗组血浆HCY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严重性密切相关,叶酸、B族维生素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中的HCY水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调查临沧地区H型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及探讨叶酸片干预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92例,调查其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将其中的133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2例,对照组61例,2组均给予相同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实验组在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口服叶酸片5 mg,qd,检测3个月后2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得到临沧地区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组给予叶酸片干预治疗3个月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叶酸片干预治疗3个月,可以很明显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各选取高血压前期组100例、高血压组80例、正常血压组100例患者,取血标本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用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前期组的HCY及IMT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而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HCY及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靶器官损害及HCY水平升高,且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在我院体检的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差异。结果:观察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检测HCY水平对预防和早期治疗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高HCY血症应用甲钴胺、叶酸药物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其中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0例,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均口服甲钴胺片、叶酸片后1个月复查血浆HCY。结果:正常对照组全组降至正常,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下降幅度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甲钴胺片、叶酸片等药物,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12,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血清Hcy水平升高(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下降(P<0.01);血清Hey水平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Hcy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监测血清Hey对于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探讨与妊高症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收治妊娠高血压妇女20例,正常孕妇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50例。测定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孕妇组HCY低于正常妇女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与正常妇女组无明显差异,妊高症患者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高症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上升,血清叶酸、维生素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保定地区青年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年龄小于45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HCY的变化。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60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HCY的检测,各组随机分成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给予叶酸5 mg,1/d,维生素B12250μg,3/d,口服2个月后复查。结果:干预前三组HCY水平各不相同,脑梗死组为(16.5±5.4)μmol/L,冠心病组为(14.5±4.9)μmol/L,与正常对照组(12.1±2.9)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血HCY水平均有下降。结论:高HCY血症是青年脑梗死及冠心病患者的独立致病因素,补充营养元素有助于降低血HCY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64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22例)、全期型高血压组(B组,22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组,21例)。分别检测脉压(P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PP与血HCY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CIMT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结论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血清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6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以8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表明,各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Hcy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无明显相关性;同时发现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cy的水平。讨论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的干预治疗能够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叶酸及Vit B12的相关性。方法用酶法检测590例高血压患者及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Hcy水平,并与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叶酸及Vit B12的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高Hcy检出率74.5%(440/590),高Hcy合并低叶酸者66.6%(293/440)、低Vit B12者83.3%(366/440)。健康对照组高Hcy检出率10.0%(2/20),叶酸低于6.8 nmol/L者占5%(1/20)、Vit B12低于133.0 pmol/L者占10.0%(2/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Hcy水平与叶酸、Vit B12呈负相关,健康对照组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常伴有Hcy升高和叶酸、Vit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白永利 《陕西医学杂志》2014,(11):1540-1541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普那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H型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复方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于入选时测定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4周、8周分别复测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压,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惠临 《吉林医学》2013,(29):6104-610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的变化情况与高血压不同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两个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外周血HCY与ACE浓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危险程度的增高,血HCY和ACE浓度也逐渐增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与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HCY和的血清水平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41-642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研究组68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分别于4周和8周后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降压效果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8周血压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可明显控制血压,降低Hcy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叶酸和维生素B_(12)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0.75 mg,1次/d;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0.75 mg,1次/d,口服叶酸片5 mg/次,3次/d,Vit B_(12)片0.05 mg/次,每日3次/d,连续服用14 d。降压药物均选用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1次/d;口服贝那普利10 mg,1次/d;口服氢氯塞嗪25 mg,1次/d联合用药。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糖基化蛋白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压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01)。干预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P<0.05),而在干预组中,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2.104,P<0.05)。结论:叶酸和维生素B_(12)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血压,对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