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对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本次特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法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28例患者为一组.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临床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D-to-B(door-to-ballon)时间、静脉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D-to-B时间、静脉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 采用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缩短其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急性肠胃炎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选择7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分别予以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住院相关内容进行掉、比较,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3±2.1)d,住院费用为(1654.6±453.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手术的住院患者118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35±2.50)d低于对照组的(9.98±3.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5.08%)、7例(11.86%)发生了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高于对照组84.74%(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护理(观察组)各48例,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2.33±2.10)分,较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9.57±4.30)d、6.2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更有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将10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两组进行住院天数、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教育内容的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和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ACS病人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也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住院骨科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骨科疼痛知识掌握率、每天睡眠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VAS评分等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科疼痛知识掌握率90.00%、每天睡眠(8.46±0.45)h、护理满意度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56.25%、(7.02±0.52)h、85.00%;VAS评分(3.26±0.34)分、住院天数(14.23±2.30)d,均低于对照组的(5.14±1.30)分、(17.33±3.02)d,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骨科住院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患者的疼痛知识掌握好,疼痛评分明显下降,还增加了睡眠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急救护理方法;路径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急性冠脉综合征认知评分和死亡率、并发症率、纠纷率。结果:路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路径组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急性冠脉综合征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路径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率、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8.
高珊 《吉林医学》2012,(34):7574-757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手术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准备、健康宣教等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对手术的配合情况,通过自设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1±4.2)分,干预后为(30.3±3.7)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为(37.3±3.5)分,干预后为(34.6±2.9)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手术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手术情绪、提高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质护理在人流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思路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04月~2016年04月收治的80例人流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留院时间、身体功能恢复健康时间以及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结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留院时间、身体功能恢复健康时间分别是(97.09±0.88)分、(1.76±0.13)小时、(5.05±1.00)天,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流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身体功能恢复健康时间,同时术后做好抗感染护理,降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为了提高ACI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应用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嵊州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溶栓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溶栓护理时效指标(院前救治时间、入院-医嘱下达用时、检查用时、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用时及总用时)、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效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2/63),高于对照组的76.2%(48/6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构建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可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2—10月期间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人性化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区别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1.26)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8±2.68)d(P<0.05);并且在不良情绪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5/50(10.00%)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7/50(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上,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在治疗依从性上有明显提高,进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内外科护理学中消化系统课程整合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以某校2010级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258名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春季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教学改革内容.通过集体备课、课堂理论授课、见习等环节进行消化系统内外科护理学整合教学.比较课程整合前后学生成绩,并调查学生满意度.结果 消化系统内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整合后在总课时安排不变的情况下,见习时间增加,学习成绩提高,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内外科护理学整合教学,可以促进内、外科护理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穗燕  李秀梅 《中外医疗》2009,28(29):141-141
目的探讨在外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自2005年以来我院在外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通过在外科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60%(1238/1243),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投诉。结论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用现代护理观指导护理课程设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护理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在字面上理解卫生部制定的护理教育目标而简单地贯彻执行 ,还应是现代护理观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1 护理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提出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 ,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对护理需求范围增大、水平增高、内容增多、时间延长 ,护理观在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日益繁重,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的生物节律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方面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权 《循证医学》2009,9(2):118-121
循证护理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它是以证据为核心同时将证据、护理技能及病人的价值意愿相结合的护理新模式。它克服了传统护理的弊端,为病人提供最可靠、高质量、有价值的护理服务,已成为21世纪护理实践的新标准。论述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循证护理与疾病护理的区别、循证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揭示循证护理对我国传统的临床护理实践及传统的护理教育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伦理学在护理实习生避免护理差错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所综合医院的36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对护理伦理学重要性的认识及掌握程度存在欠缺,临床护理法律防范意识及规范操作意识欠佳,护理道德规范基本内容、护患权利及义务、临床护理工作各部门的护理道德内容知晓率不高,有时会出现护理差错。结论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生护理伦理学教育,需要转变护理伦理学学科观念;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护理伦理学教学内容;加强护理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再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加强对患者家属健康宣导、优化护理服务基本流程、提高团队内部建设、完善护理制度、完善后勤部门的保障系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于患儿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英琪  黄瑞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124-2125
在转变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模式的今天,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儿科的收治范围为0~18岁的儿童,但我院住院病人中80%为学龄前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其行为往往受家长影响,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能通过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关系与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目前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