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诊断显著纤维化的Logistic归模型不成立。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的诊断严重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redictive probabilities for severe fibrosis,PPs)诊断严重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为0.665~0.826;基于最佳截断值的预测概率PPs诊断严重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621、0.793、0.716。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的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redictive probabilities for advanced fibrosis,PPa)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为0.736~0.892;基于最佳截断值的预测概率PPa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75、0.75。结论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的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载量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在G1与G3、G2与G3、S1与S4、S2与S4、S3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载量在S1与S4、S2与S4、S3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在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载量在G1与G3、S1与S2、S1与S3、S1与S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诊断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 (95% CI:0.647~0.775)和0.765(95% CI:0.707~0.823),血清HBV DNA诊断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9(95% CI:0.519 ~0.659)和0.700(95% CI:0.632 ~0.769);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诊断非显著炎症和非显著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95% CI:0.565 ~0.723)和0.684(95% CI:0.606~0.761).结论 血清HBsAg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HBV DNA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纤维化和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非显著炎症和非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严重和进展期肝纤维化。血浆氨基酸测定采用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通过建立分数函数的方式构建。根据部分变量组合构建的比例模型数量较大,本文只选择与病理学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的前6个比例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结果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不成立。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Psev)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为0.640~0.804;基于最佳截断值的PPsev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49、0.85、0.69。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Padv)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为0.708~0.876;基于最佳截断值的PPadv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3、0.76、0.75。结论基于年龄和氨基酸比例模型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的严重和进展期肝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416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选本研究。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Beckman—Coulter 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结果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显著炎症(≥G2)、中度炎症(≥G3)、重度炎症(=G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95%CI:0.545—0.659)和0.550(95%CI:0.489—0.611)、0.620(95%CI:0.559~0.681)和0.606(95%CI:0.547~0.666)、0.803(95%cI:0.670—0.937)和0.654(95%CI:0.486~0.823);预测显著纤维化(≥S2)、严重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95%CI:0.531~0.649)和0.582(95%CI:0.519~0.644)、0.665(95%CI:0.612~0.718)和0.655(95%CI:0.602~0.707)、0.669(95%CI:0.603—0.736)和0.670(95%CI:0.607~0.734)。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重度炎症和肝硬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8g/L和≤0.12g/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和0.480、0.797和0.792、0.796和0.719。结论血清补体C3和C4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重度炎症和肝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5,(8)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crAg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_s=-0.305,P=0.001和r_s=-0.370,P=0.000),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_s=16.756,P=0.000和r_s=25.003,P=0.000)。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_s=0.476,P=0.000和r_s=0.556,P=0.000),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_s=22.529,P=0.000和r_s=26.416,P=0.000)。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和0.739(P=0.000和P=0.000);以血清HBcrAg≤4.81×104 kU/mL和≤8.13×104 kU/mL为标准,其预测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3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06、0.714、0.712和0.821、0.698、0.736。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和0.799(P=0.000和P=0.000);以血清HBcrAg≥40.18 kU/mL和≥10.64 kU/mL为标准,其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21、0.724、0.756和0.775、0.696、0.733。结论血清HBcrAg能有效地预测HBeAg阳性患者的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度和严重纤维化程度以及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显著炎症活动度和显著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Easy CutaMiNi TRFIA血清HBsAg(HBsAg-TRFIA)与Architect I2000 CMIA血清HBsAg(HBsAg-CMIA)定量检测结果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性能的一致性。方法 164例HBeAg阳性和13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入选者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结果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TRFIA与HBsAg-CMIA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1和r=0.952,P0.01)并且有紧密的线性关系(F=2973.419,P0.01和F=1246.786,P0.01)。HBeAg阳性患者,HBsAg-TRFIA和HBsAg-CMIA预测炎症活动度≥G2、≥G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4(95%CI:0.539~0.710)、0.671(95%CI:0.578~0.764)和0.644(95%CI:0.559~0.728)、0.672(95%CI:0.577~0.768);预测纤维化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95%CI:0.566~0.738)、0.715(95%CI:0.631~0.799)、0.775(95%CI:0.692~0.857)和0.665(95%CI:0.580~0.750)、0.724(95%CI:0.642~0.807)、0.781(95%CI:0.695%~0.866)。HBeAg阴性患者,HBsAg-TRFIA和HBsAg-CMIA预测炎症活动度≥G2、≥G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5(95%CI:0.452~0.657)、0.581(95%CI:0.454~0.707)和0.549(95%CI:0.444~0.654)、0.567(95%CI:0.433~0.701);预测纤维化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5(95%CI:0.424~0.626)、0.582(95%CI:0.481~0.683)、0.566(95%CI:0.440~0.692)和0.536(95%CI:0.436~0.636)、0.598(95%CI:0.495%~0.700)、0.553(95%CI:0.420~0.686)。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TRFIA与HBsAg-CMIA预测炎症活动度≥G2、≥G3和纤维化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TRFIA与HBsAg-CMIA定量检测结果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病理状态的效能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生物化学及影像学等临床常用的非创伤性指标中,构建诊断肝纤维化的评分表模型。方法 374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常规检查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载量、血清透明质酸(HA)、超声检查肝脏及脾脏厚径、年龄等,根据各临床指标在肝组织病理分期的相对比值,制定各变量的分值,构建诊断肝纤维化的评分表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评分表模型的诊断预测能力。结果 建模组3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由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球蛋白(A/G)、脾厚、透明质酸(HA)、年龄5项指标构成判断肝纤维化的评分表模型(SZFibroS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SZFibroS ≥ 5.4,诊断≥ S2的敏感性为78.2%,特异性为6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3。60例验证组验证该模型的准确度为76.7%。结论 运用该非创伤性评分表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程度,简单易记、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组织活检来监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硬度(LS)联合APRI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组,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技术(ARFI)检测LS,并化验肝功能及血常规计算APRI指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S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比较LS、APRI及两者联合诊断S≥1(存在肝纤维化)及S≥12(显著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同分组之间年龄、LS、AST、血小板(PLT)、APRI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及APRI与病理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93,0.699(P〈0.05);病理分期与AST,PLT的rs分别为0.292,-0.230(P〈0.05)。单独LS、APRI、联合Ls与APRI评价S≥1及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18、0.909和0.916、0.846、0.943;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单独LS或APRI诊断(P〈0.05)。结论LS联合APRI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FibroTest-Acti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炎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FibroTest-ActiTest(FT-AT)对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导致FT和肝活组织检查两者不一致性的原因.方法 选择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00例,并当天留取血清做相关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诊断价值.结果 100份肝组织标本长度为8~30 mm(中位数15 mm);可供评价汇管区5~26个(中位数为9个).所有患者中存在显著纤维化(F3~F6)者39例,显著炎症(A2~A4)者65例.诊断显著炎症(A2~A4)、显著纤维化(F3~F6)和肝硬化(F5~F6)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40和0.862,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3~0.913、0.750~0.929和0.721~1.003.FT≤0.31以86%阴性预测值排除显著肝纤维化,而FT≥0.72则以92%阳性预测值确诊显著肝纤维化.FT和肝活组织检查结果比较,纤维化存在2级以上差异者有26例;其不一致性:3例归咎于肝活组织检查,7例归咎于FT,16例原因未定.结论 FT-AT可较准确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和炎症状态.当选择合适分界值判定有无显著肝纤维化时,FT可使68%的患者避免肝穿刺,并保证87%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ASQ)两种无创超声定量技术在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肝脏SWE、ASQ检测,以肝穿刺病理学活检为"金标准",比较SWE、ASQ量参数中的总众数(Total Mode)、蓝红直方图曲线下面积比值(BR ratio)及SWE肝弹性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BR ratio、Total Mode、肝弹性模量值与病理纤维化分期均存在较高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48、0.49、0.69,均P0.001);Total Mode、BR ratio及SWE弹性模量值在不同纤维化分期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3.26、25.91,均P0.05);在ASQ定量参数中,Total Mode与BR ratio S≥1、S≥2、S≥3、S≥4 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318、0.774、0.410,P值分别为0.755、0.678、0.620);SWE肝弹性模量值在S≥1、S≥2、S≥3、S≥4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07、0.872、0.887,显著高于Total Mode、BR ratio(P0.001)。结论 ASQ、SWE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SWE对肝纤维化诊断效能明显优于ASQ。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佑安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组,依次进行RTE检查、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计算肝纤维化指数(LFI)和APRI指数。各纤维化分期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LFI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LFI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以肝纤维化S≥2(显著肝纤维化)、S≥4(早期肝硬化)为判断阳性的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与APR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除S0与S1之间L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其余各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FI与病理分期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0.831,P0.001。LFI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P0.001)、0.923(P=0.002),诊断阈值分别为2.74、3.6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66、0.872和0.833、0.878,明显优于APRI指数。结论 RTE技术对显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联合肝脏硬度测定(LSM)诊断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另选择健康人56例,使用Fibrotouch检测LS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GP73水平。对肝病患者行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P73、LSM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96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1期45例(23.0%),S2期50例(25.5%),S3期49例(25.0%)和S4期52例(26.5%),其中≥S2期者151例(77.0%),≥S3期者101例(51.5%); S1、S2、S3和S4期患者血浆GP73水平分别为(118.1±30.6) ng/ml、(135.8±39.7) ng/ml、(175.8±54.8) ng/ml和(228.7±74.6)ng/ml,LSM分别为(6.1±1.8) kpa、(10.1±2.2) kpa、(15.3±4.5) kpa和(23.0±9.4) kpa,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为(94.0±19.4) ng/ml和(5.4±2.0 )kpa,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P73诊断肝纤维化≥S2、≥S3和S4的截断点分别为127.7 ng/ml、142.5 ng/ml和155.6 ng/ml,LSM诊断的截断点分别为8.8 kPa、12.6 kPa和17.9 kPa,两者联合诊断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95% CI:0.875~0.948)、0.954(95% CI:0.920~0.977)和0.950(95% CI:0.914~0.973),其灵敏度分别为71.5%、86.1%和88.5%,其特异度分别为94.6%、95.1%和89.1%,准确性分别为96.8%、92.3%和90.7%。结论 应用血浆GP73联合LSM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SWE检查之后1周内均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准确度的因素。结果以肝组织学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为标准,SWE诊断肝纤维化≥F1期、≥F2期、≥F3期和≥F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4、0. 880、0. 914和0. 98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6. 1 k Pa、7. 0 k Pa、8. 1 kPa、10. 0 k Pa,敏感度分别为91. 0%、91. 7%、87. 0%、88. 9%,特异度分别为66. 0%、82. 8%、66. 0%、94. 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 0%、78. 6%、48. 3%、53. 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 5%、93. 5%、97. 2%、99. 2%。根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147例患者中SWE诊断准确的有94例,不准确者有53例,ALT、AST、肝脏炎症分级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 211、-4. 649、-3. 513,P值均0. 01)。肝脏炎症分级是影响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0. 552,95%可信区间(95%CI):0. 317~0. 963,P=0. 028],仅在肝纤维化分期为F0期(OR=1. 809,95%CI:2. 305~51. 195)及F2期(OR=1. 345,95%CI:1. 037~13. 647)时肝脏炎症分级对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明显。结论 SWE测量肝脏弹性值评估肝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准确性受肝脏炎症分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关系,寻找能较好反映肝脏组织学损伤的无创检查指标。方法对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分别对以上5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朋涛  李泽鹏  池晓玲  谢玉宝  韩露 《肝脏》2012,17(10):712-71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和C4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同时测定其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血清补体C3和C4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C3和C4在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相邻的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时,只有补体C3在S1与S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补体C4在G3与G4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用ROC曲线分析补体C3、C4对肝组织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时,其预测效能多表现为低度(ROC曲线下面积<0.70),只有C3、C4对于重度炎症的预测效能达到了高度(ROC曲线下面积0.939)和中度(ROC曲线下面积0.859)。结论血清补体C3和C4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重度炎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尚不能作为预测肝组织不同病理学状态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浆神经调节蛋白4(NRG4)水平及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2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NRG4水平,并分析其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2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S1期110例(52.13%),S2期38例(18.01%),S3期26例(12.32%),S4期37例(17.54%)。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NRG4水平降低。NRG4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0.05)。NRG4诊断肝纤维化程度≥S2期、≥S3期和S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6、0.954、0.968,均高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以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指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NRG4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 W E)与常规超声检查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在2015-08/2017-06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S W E检查,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SW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常规超声、SWE诊断肝纤维化各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常规超声与SWE在诊断肝纤维化各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1)常规超声积分在肝纤维化相邻分期之间(S0-S1vs S2,S2 vs S3,S3 vs S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0.639,0.103);但不相邻分期(S0-S1 vs S3,S0-S1vs S4,S2 vs S4)之间常规超声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0);SWE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弹性模量值分别为(S0=5.625 kPa±1.221 kPa,S1=7.172 k Pa±1.818 k Pa,S2=10.295 kPa±3.122kPa,S3=15.541 kPa±4.340 kPa,S4=23.918 kPa±5.697 kPa),肝脏弹性模量在相邻及不相邻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常规超声积分、SWE弹性模量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正相关(r=0.529,0.798,P均0.001);SWE弹性模量值与肝纤维化之间相关系数高于常规超声积分;(3)常规超声积分在诊断肝纤维化S≥2、S≥3和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891,0.764;SWE值在诊断肝纤维化S≥2、S≥3和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0.948,0.952;SWE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超声,SWE技术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6,(11)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0例本科就诊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同时100例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TE检测,比较两者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诊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高度相关(r=0.763),R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中度相关(r=0.476),前者相关性显著高于后者(P=0.001);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38)(P=0.004);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曲线下面积(0.923)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91)(P=0.001)。结论TE较R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但由于TE实际操作较RTE要求更高,推广程度低于R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