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食管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物理因素,为优化NSCLC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标准。方法87例未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三维适形计划及临床资料,评价食管损伤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中发生急性食管炎38例,其中1级24例,2级8例,3级5例,4级1例。晚期食管反应9例,其中1级2例,2级3例,3级4例。食管所受最小剂量平均值为405cGy,最大剂量均值为6792cGy,平均剂量平均值为3557cGy。与急性食管炎相关的因素有食管V50、食管V60、化疗及肺癌临床分型;与晚期食管损伤相关的因素有食管所受最大剂量、食管NTCP值。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化疗、食管V50、食管V60(OR值分别为3.532、1.089、0.940)。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晚期食管反应对生存率影响不明显。结论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中是否接受化疗以及食管V50、食管V60是引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建议中央型NSCLC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考虑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局部晚期NSCLC患者IMRT后急性症状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2007—2011年间在本院治疗的256例未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放疗靶区包括原发肺肿瘤及受累淋巴引流区, 中位剂量为60 Gy分30次(50~70 Gy)。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疗。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2级急性食管炎(症状性食管炎)作为终点事件, 采用CTCAE3.0评估急性食管炎级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68%)出现治疗相关的≥2级急性食管炎, 其中154例(60.2%)为2级、20例(7.8%)为3级。≥2级急性食管炎发生时的中位剂量为30 Gy (11~68 Gy)。食管V5—V60、食管平均剂量及年龄是≥2级急性食管炎的预测因素(P=0.021、0、0.010), 其中高龄是保护性因素;食管V50—V60、同期化疗、体重指数是≥3级急性食管炎的预测因素(P=0.010、0.003、0.019), 其中高体重指数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局部晚期NSCLC患者IMRT后食管V50—V60和同期化疗是≥3级急性食管炎的预测因素, 食管V50对预测≥2级、≥3级急性食管炎都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胸部肿瘤时食管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资料,评价食管损伤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3例患者发生急性食管炎42例(50.6%),其中1级12例(14.5%),2级25例(30.1%),3级4例(4.8%),4、5级0例;晚期食管损伤1例(1.2%)。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与食管V50、Dmeas、是否同期放化疗有关。结论:食管放射损伤的主要原因是V50、Dmeas和同期化疗,制定放疗计划时应尽量避免食管区的高剂量照射,同时辅以放疗防护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同步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37例Ⅲ期NSCLC患者接受3DCRT及NP方案同步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Cy,1.8~2.0Cy/次,5次/周,共30~34次,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给予同步化疗,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全组食管炎总发生率为92%(34例),其中0级3例,1级11例,2级9例,3级14例,无4级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LETT_(40)、LETT_(45)、LETT_(50)、LETT_(55)、LETT_(60)、V_(40)、V_(45)、V_(50)、V_(55)、V_(60)均与放射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相关性,能预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食管V_55是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最有价值的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示曲线下面积为0.906(P=0.000),曲线界值V_(55)=30%;食管V_(55)>30%组与≤30%组≥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和36%(8/22).结论 对局部晚期NSCLC进行3DCRT结合同步化疗可出现较严重放射性食管炎,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LETT_(40)、LETT_(45)、LETT_(50)、LETT_(55)、LETT_(60)、V_(40)、V_(45)、V_(50)、V_(55)、V_(60)可较好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V_(5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标,当V_55>30%时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剂量学因素关系,探讨低剂量区体积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5-2008年本科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食管癌患者共161例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局部晚期NSCLC患者53例,处方剂量60 Gy分30~34次,均行长春瑞滨+顺铂同期化疗;食管癌患者108例,处方剂量58~70 Gy分29~35次,单纯放疗46例,余62例接受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同期化疗.对急性放射性肺炎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Logistic因素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全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57.8%(93例),其中NSCLC组为94%(50例,4、5级各1例),食管癌组为39.8%(43例,无≥4级病例).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r=0.19,P=0.016)、大体肿瘤体积(r=0.52,P=0.000))、平均肺剂量(r=0.33,P=0.000)、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r=0.30,P=0.000)、接受5、10、15、20、25、30 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肺V5~V30,r=0.21~0.29,P=0.000~0.027)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Logistic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V5(X2=7.07,P=0.008)、大体肿瘤体积(X2=10.21,P=0.001)是预测≥2级放射性肺炎最有价值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84,P=0.000;曲线界值为V5=55%.肺V5≥55%组与<55%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3%(36/84)和18%(14/77).结论 平均肺剂量、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V5~V30可较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其中V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标.当V5>55%时≥2级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制定治疗计划时除平均肺剂量、V20、V30外,还应将低剂量区体积限制在适当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68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予NP方案化疗(盖诺40mg,静脉注入,d1、d8;DDP40mg,静脉滴入,d1~d3)。鳞癌化疗1个周期,其他类型肺癌化疗2个周期。放射治疗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2Gy/次,剂量40Gy/20次后改用三维适形加量放疗5Gy/次,每次间隔1~2d,剂量30Gy/6次。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者采用6MVX线加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至总量DT60Gy。放射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再追加化疗2~4个周期。结果:68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49例,稳定无进展(NR)7例,总有效率为84.7%。Ⅰ~Ⅱs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64%,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肺炎35%,急性胃肠道反应64%,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100%,升白治疗有效。后期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纤维化3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52%,1、2年局控率为85%和71%。结论:在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临床和物理因素.方法 选取未手术、经缩野增量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物理参数.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x2 检验和x2线性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放射性食管炎47例,其中1级31例,2级l1例,3级5例,总发生率为44.3% (47/106).KPS评分、放疗增敏和病灶位置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x2=11.30、8.45、7.67,均P<0.05).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F=20.82、83.08,均P<0.05).随着受照射体积百分数V20、V30、V40和V50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具有线性趋势(x2=38.36、33.29、38.18、54.62,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放疗增敏、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和V5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相关(OR=0.321、2.850、7.307、8.558,均P<0.05).结论 放疗增敏、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和V50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因素,V50对判断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和食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及食管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44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全组处方剂量58~70 Gy,中位处方剂量66 Cy,24例行常规分割放疗,余20例行后程加速照射,即常规分割照射30~40 Gy/3~4周后再加速照射,3 Gy/次,1次/d,5次/周。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及食管损伤。结果(1)全组患者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98%(33/44),1年总生存率为69%。(2)全组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0例(45%),1级15例(34%),2级7例(16%),3级2例(5%),未见4级;后程加速照射组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似高于常规照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5%,P=0.163)。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剂量学因素包括全肺平均剂量,肺NTCP,肺V_(20)、V_(30)、V_(30)、V_(35)。临床资料中仅GTV体积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平均剂量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3)全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例(2%),1级24例(55%),2级15例(34%),3级4例(9%),未见4级;后程加速照射组2、3级食管炎发生率似高于常规照射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学因素(全肺平均剂量(MLD),肺NTCP,肺V_(20)、V_(25)、V_(30)、V_(35))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全肺平均剂量是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后程加速照射有可能加重食管的急性期反应,但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10月,76例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食管损伤。结果 76例NSCLC中,共发生急性食管炎27例.Ⅰ级15例、Ⅱ级6例、Ⅲ级6例。相关分析显示与急性食管炎相关的因素有食管V50食管所受平均剂量、同期化疗。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化疗、食管V50(OR值分别为3.193,1.034)。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时放射所致急性食管损伤与放化疗同期进行和食管V50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毒副反应与临床疗效.方法:6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Gy/30次,化疗选择LFP方案,观察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放化疗毒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1)61例患者如期完成放疗,化疗完成≥3个周期者29例,完成2个周期者18例,仅完成1个周期者15例.2)治疗的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79.03%(49/62),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80.65%(50/62),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总发生率为80.65%(50/62),其中以1级和2级占88.00%(44/50).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总发生率为38.71%(24/62),其中1级占54.17%(13/24).3)全组患者1、2和3年局控率分别为89.97%、70.66%和70.66%,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33%、55.78%和52.68%,中位生存期28个月.GTV最大横径≤4 cm组与>4 cm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4.27%、68.08%和78.57%、34.83%、34.83%,x2=7.48,P=0.006 2.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LFP方案同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可行性,多数患者能耐受,该种治疗模式初步取得了较满意的局控率及生存率,临床疗效有提高的趋势,远处转移的控制未见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AE)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行三维适形放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95例,男165例,女30例。其中有79例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中位等效生物剂量为72.0Gy,观察AE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选择的临床和剂量学因素进行与2级以上A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级AE38例(19.5%),3级AE25例(12.8%)。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因素中疗前体重下降≥5%、同时化放疗、淋巴结分期、临床类型和后程超分割放疗与2级以上AE有相关性,剂量学指标中食管受照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20、V25、V30、V35、V40、V45、V50、V55、V6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放化疗和V55在Binary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同时化放疗和V55是预测AE最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AE)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行三维适形放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95例,男165例,女30例。其中79例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中位等效生物剂量为72.0 Gy,观察AE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选择的临床和剂量学因素进行与2级以上A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级AE 38例(19.5%),3级AE 25例(12.8%)。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因素中疗前体重下降≥5%、同时化放疗、淋巴结分期、临床类型和后程超分割放疗与2级以上AE有相关性,剂量学指标中食管受照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20、V25、V30、V35、V40、V45、V50、V55、V6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放化疗和V55在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同时化放疗和V55是预测AE最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evaluate lhe clinical effect of gemcitabine and concurrent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From April 2002 to June 2005,38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stage Ⅲ NSCLC were treated with gemcitabine and 3D-CRT simultaneously.Chemotherapy consisted of intravenously gemcitabine 350 mg/m2 on days 1,8,15,22,29,36.3D-CRT was delivered up to a total dose of 60-64 Gy with a 2.0 Gy dose fraction per day,5 days per week.Results: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s of primary tumor and mediastinum metastatic node were 86.8%(33/38)and 90.6%(29/32)respectively,and 91.7%(22/24)and 78.6%(11/14)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respectively.The acute side effects of patients were mostly myelosuppression,nausea,vomiting,radiation-induced esophagitis and pneumonitis(RTOG Ⅰ/Ⅱ),however,all of them were cured.Conclusion:Concurrent application of gemcitabine and 3D-CR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for locally advanced NSCLC without aggravating the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全组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常规放疗,分割方式为2Gy/f,处方剂量60 ~78 Gy,中位剂量66 Gy.不同组别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本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8.3%,其中2级23例(21.5%),3级14例(13.1%),4级4例(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分期、射野数目、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体积、CTV的平均剂量、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体积、PTV的平均剂量、双肺体积和双肺Dmean、V5、V10、V15、V20、V25、V30、V35、V40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双肺Dmean、V20、V40为影响≥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为Y=ex/(1+ex),其中x=-5.797-0.986×T分期+1.193×肺平均剂量+1.259 × V20+ 1.329×V40.结论 T分期、双肺Dmean、V20和V40为影响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对这类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肿瘤靶体积大小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8月-2004年12月行三维适形放疗的72例Ⅲ期NSCLC患者资料。其中,ⅢA期29例、ⅢB期43例。单纯放疗32例、放疗联合化疗40例;采用前程常规+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者28例、全程三维适形放疗者44例;中位等效生物剂量6 625 cGy(范围5 000~7800 cGy)。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计算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采用RTOG标准评价。结果 随访5年,随访率95.8%。放疗后CR 14例、PR 42例、SD 16例,1、3、5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8%、15.3%、10.5%和10.2月 。按照GTV中位值155 cm3分为两组,只有GTV>155 cm3组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P<0.05);而性别、年龄、T、N、TNM、等效生物剂量、照射方式、化疗、近期疗效和放射性食管炎,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155 cm3和>155 cm3放疗后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1%、19.4%、16.2%、17月和30.6%、11.1%、4.2%、9月(χ2=5.16,P=0.023)。CTV和PTV按照中位值分两组,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GTV、CTV、PTV、近期疗效(CR+PR/SD)与预后生存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TV和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靶体积大小是影响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预后的重要因素,近期疗效也影响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