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24年马氏等用运动试验时心率与血压作为判定心脏功能的标准,1941年马氏等应用运动试验直接描记心电图方法,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手段,1963年马氏等提出了标准化的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方法。经过成千上万次的临床实践,虽然认为在冠心病高发病地区,马氏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价廉安全简易,皆可作为筛选方法,但是运动负荷量小,不足以激发出冠状血管循环不足的表现,故可导致假阴性,而在低发病地区则可出现较多的假阳性,并且单纯以性别、年龄及体重作为运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文摘     
114.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的评价本文随访并分析1949~1970年3325例男性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的结果,以评价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的意义。3325例中除少数轻度高血压与肥胖外,  相似文献   

3.
1924年马氏等用运动试验时心率与血压作为判定心脏功能的标准,1941年马氏等应用运动试验直接描记心电图方法,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手段,1963年马氏等提出了标准化的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方法。经过成千上万的临床实践,虽然认为在冠心病高发病地区,马氏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价廉安全简易,皆可作为筛选方法,但是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的286例加强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者,男227例(79.37%),女59例(20.63),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0岁,检查方法,一般选择餐后2小时左右,运动量按Naster双倍二级梯运动量增加15%,3分钟内完成,其它按常规检查法,诊断标准,参照1974年10月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修订标准,结果:286例中阳性31例(10.84%),其中运动后出现心  相似文献   

5.
作者曾报道100例无症状者进行双倍二极梯运动试验、极量活动平板负荷试验和休息、运动后心尖搏动图的检查结果和随访2.5年中发生冠心病的关系,现报道随访5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下称双运试验)阳性和阴性者各100例进行运动前后R波振幅变化的比较,发现双运试验阳性者运动后R波振幅增高比双运试验阴性者多,故认为运动试验R波振幅的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资料一、双运试验阳性组:本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35~67岁。双运试验判断标准为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测验判定标准。本组ST段下移0.075~0.3mv者88例,T波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二级梯双倍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高,假阴性和假阳性分别高达12~49%和18~39%。Behars等曾报道心得安试验对鉴别冠心病的心电图改变有一定的帮助。心得安可通过抑制β受体,使植物神经系统恢复平衡,从而纠正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国内有些地区在冠心病普查中,发现心电图二级梯双倍运动试验的阳性率在女性较高,且多见于30~40岁年龄组,其中不少病例伴有神经官能症。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晕厥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3例运动试验发生晕厥的资料。结果:4例发生晕厥时的运动量是极量,9例是亚极量,11例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倒,2例发生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为心源性。结论:为减少运动试验的晕厥及其严重后果,应严格掌握运动试验禁忌证,对病人宜采用亚极量运动,严密血压心电图监护,并作好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9.
日22肠日8运动试验心电田P丫FVI改变的初步双察与分析/庄汉屏…刀溯南医科大学学报一1992,17(1) 一47‘49 冠心病组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作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以PTFV:《一。.02二。.5为阳性.结果:冠心病组阳性率为42呱,对照组无1例阳性.冠心组ST改变阳性率为48如(12例),其中4例PTFVJ日牲.认为除ST段改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依据外,PTFVI亦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对提高双倍二级梯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检出率有意义。参4(林中昌) 92259马人群协息心电圈明尼苏达编鹉3515例/李英慈”·刀医学理论与实践一1902,6(1)一14、17 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健康组与冠心病组各60例,于平地步行10分钟前后之心阻抗图微分波观察指标的分析,制定出冠心病阳性判定标准。再以此标准检测50例冠心病人和230例可能冠心病患者,并与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以及频域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项试验是一种安全、敏感、简便、实用的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408例亚极量运动试验中基本心率对运动量影响的探讨(摘要)唐韵运胡华青方铁红张建平臧桐华为探讨多级运动试验中基本心率对运动量的影响,将1980~1993年门诊及住院患者行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共1246人次中筛选出408例,按基本心率分为6组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负荷心电图已成为临床上估价和处理心血管病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对于易患冠心病的正常人,也常用作为一种过筛试验。Goldhammer及Scherf在1932年首次提出心电图运动试验,以帮助冠心病的诊断。其后,Master为了同一目的,发展并修订了二级梯试验。然而,一些学者指出二级梯试验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于是大多采用分级运动试验。其他负荷心电图例如缺氧试验、等张运动、心房调搏,由于难以实施和难以标准化,且又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因而未被广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168例室性早搏患者心电图资料,着重分析运动后发生的室性早搏电轴变化,以提高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资料和方法本文168例室性早搏分为三组:1.运动试验组:采用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方法,运动后发生的室性早搏55例,年龄31—61岁,平均51岁。根据1979年防治冠心病研究座谈会标准,符合运动试验阳性者46例,其中运动后或运动中出现心绞痛6例、伴缺血型ST-T改变者24例、多源或多形性室性早搏11例,  相似文献   

14.
对127例正常人及55例心脏病人进行亚极量运动耗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多元回归方程对正常人与心功能Ⅰ级心脏病人亚极量运动耗氧量有良好预测性,对心功能Ⅱ、Ⅲ级者预测较差。而心脏病人多元回归方程则对心脏病人亚极量运动耗氧量预测良好。  相似文献   

15.
运动试验作为心脏病学研究方法问世已有五十年,它是判断心脏工作和发现心律紊乱的一个重要工具。踏车试验或活动平板试验的标准方法是用“极量”或“次极量”运动来进行测验。极量运动试验是以出现疲倦、呼吸困难、胸痛、劳力性低血压或心电图异常改变为终点,而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点是一个预定的负荷量或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66例冠心病患者、24例可疑冠心病人和14例正常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二级梯运动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61例(92.4%),显著高于二级梯运动试验13例(19.7%),P<0.01,二者有显著差异.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对ST 改变的检出率为32例(48.5%),二级梯运动试验ST 改变的阳性率为16例(24.2%),动态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原理是通过运动增加心肌的氧耗量,以揭示冠状动脉血供的限制,其所以产生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上S-T段的移位。目前常用的麦氏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与近年来开展的踏板和踏车分级运动试验已成为临床上估计冠状动脉血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然而,许多其他原因,包括心瓣和心肌病、严重肺气肿,预激综合症、二尖瓣脱垂、植物神经平衡失调,严重贫血、洋地黄作用、缺钾等均可引起心电图运动试验的S-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对比研究显示,心电图运动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特别在  相似文献   

18.
心脏变时性功能及心率变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以及心率变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5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情况。结果235例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3支冠脉病变者变时性功能不全者合并有ST段改变,心率变异呈SDNN、HF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并且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可通过心脏变时功能预测冠脉病变情况,以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鲁艳玲  代雅琪 《心脏杂志》2017,29(1):65-068
目的 探讨心脏变时功能和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运动平板试验的患者101(男63,女38)例。记录静息时心电图、血压、运动中心率及血压变化、运动时间、运动量mets,监测血压、心率至运动后6 min。分别测量并计算运动后最大心率值、心脏变时性指数和运动结束后心率下降值。并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焦虑39例,非焦虑62例。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峰值心率/极量心率、心率储备和心脏变时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焦虑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值心率/极量心率、心脏变时性指数、心率储备和代谢储备与焦虑并无显著性相关;焦虑评分与心脏变时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评分与运动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峰值心率/极量心率和心脏变时性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焦虑情绪会通过影响自主神经而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从而导致心脏变时功能不良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 1982年 1月~ 1985年 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发现 5例患者 ,常规心电图部分导联T波低平 ,平坦或倒置 ,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后 ,即刻记录心电图均转为正常 ,持续 2~ 4min ,经过 15年的随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有反复心悸、胸闷、疑为“冠心病”者作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其中男3例 ,女 2例 ,年龄为 5 4~ 60 (平均 5 7 2 )岁。 5例中 1例aVL的T波平坦、V5、6 倒置 ,1例V4~ 6 的T波浅倒置 ,3例V5、6 的T波平坦。用日产光电 65 11型单导心电图机 ,5例作常规心电图 ,均见部分导联T波不同程度改变 ,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