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GSTM1、GSTF1在家族聚集性肝癌和肝癌高发家系的基因表型。结果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8%、47.5%,显著高于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54.6%、30.8%)和对照肝组织组(53.3%、25.3%)(P〈0.05);随着家族中患肝癌病例数的增加,GSTM1(-)、GSTT1(-)基因型的频率逐渐升高,肝癌高发家系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1%和44.9%,显著高于对照家系组(47.5%、25.0%)(P〈0.05)。若将GSTM1(-)T1(-)基因型视为危险暴露因素..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T1(+)和GSTM1(+)T1(-)/GSTM1(-)T1(+)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和对照肝组织组(P〈0.01)。结论GSTMI、GSTF1遗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GSTM1(-)、GSTT1(-)基因型可能是肝癌家族成员的危险暴露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多态性在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的安全性和作为疗效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在FOLFIRI方案化疗前分离mCR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HRM法测定UGT1A1基因型。根据NCI CTC 3.0和RECIST 10标准分别评价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并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和近期有效率(RR)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 检验分析UGT1A1基因型对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38例患者中,UGT1A1*28位点的野生型(TA6/6)有31例(81.6%),杂合突变型(TA6/7)2例(5.3%),纯合突变型(TA7/7)5例(13.2%);UGT1A1*6位点的野生型(G/G)有28例(73.7%),杂合突变型(G/A)8例(21.1%),纯合突变型(A/A)2例(5.3%)。在3~4级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方面,UGT1A1*28的野生型(TA6/6)显著低于TA6/7和TA7/7基因型(P<0.05),UGT1A1*6的野生型(G/G)也显著低于G/A和A/A基因型(P<0.05)。RR和PFS在UGT1A1各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mCRC中,UGT1A1*28位点和UGT1A1*6位点突变可以作为严重的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测指标,但UGT1A1基因多态性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 Sp1在 NK/T 细胞淋巴瘤(NK/TCL)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法测定 NK/TCL 细胞株 SNK-1、SNK-6和健康人 NK 细胞中 Sp1的表达;采用 Sp1抑制剂光神霉素 A(MIT)作用于 NK/TCL细胞株后,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S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采用 Transwell 实验观察 MIT 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NK/TCL 细胞株SNK-1、SNK-6中 Sp1基因和蛋白高表达。其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健康人 NK 细胞的(9.4±0.3)倍和(10.6±0.3)倍(P=0.0052,P=0.0037),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健康人 NK 细胞的(5.4±0.3)倍和(8.6±0.5)倍(P=0.0083,P=0.0069)。100 nmol/L MIT 抑制 Sp1后,与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细胞株中 IGF-1R 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3.9±3.7)%和(65.8±4.2)%(P=0.0082,P=0.0097),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51.5±7.1)%和(49.6±9.1)%(P=0.0178,P=0.0155)。100 nmol/L MIT 处理细胞后 SNK-1、SNK-6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下降了(29.6±6.4)%和(37.2±7.6)%(P=0.0418,P=0.0372),MMP-2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蛋白表达量的(52.7±4.7)%、(29.7±5.6)%(P=0.0286,P=0.0202)。结论 NK/TCL细胞株高表达 Sp1,其可能通过正调控 IGF-1R 增强 MMP-2的表达,进而提高 NK/TCL 细胞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hRNA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LSD1干扰的AL稳定细胞株HL-60和SHI-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细胞株LSD1抑制效果,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LSD1干扰后,HL-60和SHI-1细胞株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RNA:0.242±0.023、0.207±0.006,蛋白:0.256±0.015、0.486±0.042)较未经转染处理的空白对照组(mRNA:1.021±0.178、1.039±0.395,蛋白:0.552±0.026、0.754±0.060)和空载体阴性对照组(shNC组)(mRNA:0.935±0.136、1.016±0.203,蛋白:0.500±0.026、0.750±0.049)均下调(P<0.05),且细胞增殖水平(吸光度值分别为0.712±0.010、0.549±0.007)低于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23±0.010、0.625±0.005)和shNC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18±0.019、0.621±0.003)(P<0.05),而细胞凋亡率[(32.80±1.35)%、(23.49±1.40)%]高于空白对照组[(8.08±0.62)%、(7.28±1.17)%]和shNC组[(8.00±0.32)%、(7.19±0.65)%](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干扰LSD1使AL细胞株HL-60和SHI-1增殖受抑制,凋亡增加。 LSD1有可能成为AL的生物分子标志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组化技术(ABC法)对38例术前未进行化疗及放疗的NSCLC组织中MDR1、Flk-1、LR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DR1、Flk-1、LRP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6/38)、57.9%(22/38)和44.7%(17/38),其共同表达率(MDRI+LRP)为13(34.2%),(Flk-1+LRP)为12(31.6%),(Flk-1+MDR1+LRP)为10(26.3%);MDR1蛋白阳性的肺癌患者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与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各项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腺癌中LRP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高分化高表达,而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Flk-1与TNM分期相关,(P〈0.05),Flk-1、LRP蛋白表达阳性的肺癌患者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LRP、Flk-1+LRP和Flk-1+MDRl+LRP基因的表达率在NSCLC的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LRP、复发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MDR1、FLK—1和LRP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沉默PGAM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沉默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食管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AM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GAM1 shRNA(shPGAM1组)或shRNA-NC(NC组)转染至食管癌Eca-109细胞,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Eca-10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AM1对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2%(39/67),高于癌旁组织的31.3%(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M1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shPGAM1组和NC组中PGA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0.10和1.0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 显示,培养24、48、72、96 h后,shPGAM1组Eca-109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7.65±7.42)%、(79.34±9.11)%、(70.17±6.84)%、(60.36±7.95)%,明显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shPGAM1组和NC组的Eca-10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36±5.38)%和(24.8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6.84±11.35)%和(99.87±10.48)%,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乳酸含量分别为(48.02±10.18)%和(99.00±1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GAM1组细胞的PTEN表达量高于NC组(P<0.05),而p-Akt、p-mTOR表达量均低于NC组(P<0.05)。结论 PGAM1高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R-2和AIB1在ER阳性乳腺癌他莫西芬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复发转移后接受他莫西芬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乳腺癌组织中HER-2和AIB1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他莫西芬疗效的关系.结果:他莫西芬治疗总有效率42.9%.HER-2(+)组治疗有效率28.6%,HER-2(-)组治疗有效率52.4%,有统计学差异(P=0.041).AIB1(+)组治疗有效率28.6%,AIB1(-)组治疗有效率64.3%,有统计学差异(P=0.003).他莫西芬在HER-2(+)AIB1(+)、HER-2(-)AIB1(+)、HER-2(+)AIB1(-)、HER-2(-)AIB1(-)四组中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7.3%、30.0%、33.3%、72.7%,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HER-2和AIB1的表达均与乳腺癌他莫西芬治疗疗效有关,二者共表达提示他莫西芬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MRP1特异性发夹状RNA(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耐三氧化二砷(ATO)的白血病K562/AS2细胞MRP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MRP1特异性shRN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K562/AS2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析MRP1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RP1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该细胞对ATO及依托泊苷(VP16)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pAd-EGFP-U6-MRP1-shRNA重组腺病毒感染前后,K562/AS2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4.70±0.28)、(4.19±0.03)(P<0.05) 和 (26.40±0.16)、(10.85±0.37)(P<0.05);感染前后K562/AS2细胞对ATO及VP16耐药倍数分别为(11.4078±0.3183)、(1.6126±0.3015)和(5.9141±0.0149)、(1.7664±0.1038),逆转倍数分别为(7.2409±1.3668)和(3.3555±0.1886)(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pAd-EGFP-U6-MRP1-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该载体感染K562/AS2细胞后可抑制细胞MRP1基因表达以及逆转该细胞对ATO和VP16的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FOXP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85例DLBCL组织中FOX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OXP1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5例DLBCL组织中FOXP1的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FOXP1表达与年龄、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在生发中心型(GCB)DLBCL中FOXP1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无病生存期(PFS)为13个月和44个月(P=0.002),总生存期(OS)为28个月和50个月(P=0.003);而在非生发中心型(non-GCB)中FOXP1表达与生存预后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LDH水平、有无B症状以及FOXP1表达与DLBCL患者的PFS和OS均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期(95%CI:1.410~4.415,P=0.02)和FOXP1表达(95%CI:0.143~0.734,P=0.00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FOXP1蛋白有可能是DLBCL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尤其在GCB型DLBCL中FOXP1蛋白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OT1)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初发AML患者(病例组)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POT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O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2例初发AML患者中,M12例,M214例,M312例,M414例,M517例,M62例,未分型AML 1例。根据危险度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24例)、中危组(22例)和低危组(16例)。初发AML患者PO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2、M4及M5三组患者PO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三组患者PO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3组患者的POT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OT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T1可能参与AML的发病。POT1可能从细胞质和细胞核参与端粒长度的调节,进而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DEC1(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 1)和claud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C1和claudin-1在154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54例乳腺癌中 DEC1的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高分级(P=0.002)和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769)、肿瘤大小(P=0.216)、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303)及孕激素水平(P=0.127)无相关性。而claudin-1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006)和淋巴结转移(P=0.025)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538)、肿瘤大小(P=0.801)、肿瘤的分级(P=0.083)及患者的孕激素水平(P=0.195)无相关性。并且DE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乳腺癌中DEC1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负相关,并与肿瘤的高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2.
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 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W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3 %(17/22)和54.5 %(6/1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WT1表达均阴性,急变期55.6 %(5/9)表达阳性。WT1阳性患者化疗缓解率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31.3 %和69.2 %,P <0.05)。结论 WT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体内外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人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和Jurk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动物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T-ALL模型组(T-ALL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采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Molt-4和Jurka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选取适合的给药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尾静脉注射ICN1-GFP+ T-ALL细胞建立T-ALL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CN1-GFP+ T-ALL细胞百分比,监测T-ALL小鼠造模后的一般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细胞和小鼠脾脏组织中c-Myc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和小鼠脾脏组织中β-catenin、TCF-1、LEF-1、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白藜芦醇明显抑制Molt-4和Jurkat细胞增殖能力(P<0.01),抑制作用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逐渐增强(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Molt-4和Jurkat细胞中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β-catenin、TCF-1、LEF-1及其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ALL小鼠脾脏组织中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β-catenin、TCF-1、LEF-1及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小鼠外周血中GFP+白血病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在T-ALL细胞株和动物模型中,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TCF-1和LEF-1的表达进而抑制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水平,发挥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和肺结核中血清BCAR1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血清BCAR1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剂方法(ELISA)检测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6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6例肺良性肿瘤(炎性假瘤15例、错构瘤7例、纤维瘤4例),30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瘤17例,空洞型肺结核13例),40例正常人血清BCAR1水平。结果:NSCLC组血清BCAR1水平高于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与肺结核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BCAR1水平与性别、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鳞癌和腺癌病理类型无关(P>0.05),支气管肺泡癌BCAR1血清水平低于其它类型NSCLC(P=0.02);BCAR1血清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有逐渐递增的趋势;BCAR1血清水平在切除肿瘤后其血清水平降低;肺结核组BCAR1血清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肿瘤组(P<0.001),与结核病变的直径呈正相关(rs=0.92,P<0.001),切除结核病变后其血清水平下降,空洞型肺结核血清中BCAR1水平高于结核瘤(P<0.001);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BCAR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BCAR1可以作为NSCLC和肺结核诊断、了解病情进展和判断治疗效果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ERCC1和Pim-1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病理确诊的7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ERCC1和Pim-1基因mRNA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ERCC1和Pim-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铂类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情况。结果:7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Pim-1高表达患者比率分别为37.14%(26/70)和61.43%(43/70),ERCC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TNM 分期均无关(P>0.05),Pim-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相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TNM分期无关(P>0.05)。ERCC1和Pim-1共同高表达率为20.00%(14/70)。ERCC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19.23%,5/26)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47.73%,21/44)(P<0.05)。Pim-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34.88%,15/43)和低表达组患者(40.74%, 11/27)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C1和 Pim-1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7个月和24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33个月和 27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中ERCC1低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存活率高,是化疗受益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成功构建过表达ALDH1A1的pEGFP-N1-ALDH1A1真核载体并转染至人胃癌细胞株MKN-28(实验组),同时设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pEGFP-N1的MKN-28细胞)和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措施的MKN-28细胞),分别于转染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ALDH1A1过表达对MKN-28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转染96 h后的增殖抑制率为(19.26±2.01)%,均低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而克隆形成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5.44±1.74)%和(219.78±12.93)个,均高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KN-28细胞中过表达ALDH1A1,可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提示ALDH1A1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蛋白-1(SATB1)和亲水性蛋白-1(KISS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胃腺癌组织及19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ATB1、KIS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ATB1、KISS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61/76)和14.5%(11/76),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0.5%(2/19)、89.5%(17/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TB1和KISS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SATB1和KISS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36,P<0。01)。SATB1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8个月(95%CI:10.124~21.876个月)、42.2个月(95%CI:31.804~52.1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1个月(95% CI:36.736~53.264个月)、13.6个月(95% CI:9.971~16.02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SATB1、KISS1的表达与胃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性有关,二者均可作为评价胃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溶血磷脂酸(LPA)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HL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LF-1细胞,以不同浓度(0、1、3和10 μmol/L)的L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5、6、12和24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0、0.1、1和10 μmol/L)或JNK抑制剂SP600125(0、0.1、1和10 μmol/L)预孵育细胞30 min后,用LPA(10 μmol/L)刺激2或6 h后,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水平。用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1 μmol/L)预孵育30 min,以浓度为10 μmol/L的L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5、30和60 min)后,Western blot检测c-Jun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LPA可诱导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并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LPA的浓度为10 μmol/L时,HLF-1细胞释放MCP-1蛋白的量是对照组的2.4倍(P < 0.05);细胞在LPA处理24 h后,MCP-1蛋白的释放量较对照组增加约1倍(P < 0.05)。LPA可诱导HLF-1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并呈时间效应,LPA处理2 h后,MCP-1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5.3倍(P < 0.05)。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和JNK抑制剂SP600125均可显著抑制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 mRNA表达及MCP-1蛋白释放。Bisindolylmaleimide I的浓度为1 μmol/L时可阻断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量的60%(P < 0.05),浓度为3 μmol/L时对MCP-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达40%(P < 0.05);而SP600125的浓度为1 μmol/L时可阻断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量的78%(P < 0.05),对MCP-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达87%(P < 0.05)。10 μmol/L的LPA可显著诱导HLF-1细胞c-Jun磷酸化,同时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1 μmol/L)可显著抑制LPA(10 μmol/L)诱导的HLF-1细胞c-Jun磷酸化。结论:PKC与JNK通路均参与LPA诱导HLF-1细胞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刘尧  孙雪梅  刘静  刘炜  吕菲  刘月平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0):1043-1047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GL1)的表达、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ESC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L1的表达,HE镜下评估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iTILs)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ILs)的分布情况。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FGL1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3%(22/120),其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ILs有关;ESCC组织中低度iTILs(iTILs≤10%)73例(60.8%),高度iTILs(iTILs>10%)47例(39.2%);低度sTILs(sTILs≤10%)82例(68.3%),高度sTILs(sTILs>10%)38例(31.7%)。iTILs分布与FGL1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sTILs分布与FGL1的表达、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FGL1的表达、TILs的分布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FGL1的表达、TILs的分布和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FGL1的表达与ESCC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ESCC的预后生物标志物。FGL1联合TILs可作为预测ESC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 1(DEC1)和cyclin D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C1和cyclin D1在1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DEC1细胞核的平均阳性表达率为(27.6±9.26)%,明显低于DEC1癌旁正常组织中细胞核的平均阳性表达率(84.3±19.70)%。DEC1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肺癌的低分化(P=0.008)以及高p-TNM分期(P=0.001)相关。而cyclin D1表达与肺癌低分化(P=0.003),肿瘤大小(P=0.038),高p-TNM分期(P=0.017)及淋巴结转移(P=0.037)正相关。并且DEC1在肺癌中的细胞质表达与cyclin D1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03)。结论:DEC1表达与cyclin D1表达负相关,并与肿瘤分化,肺癌患者高p-TNM分期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