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出优质叶片的植物性别类型和最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RP-HPLC色谱法检测金丝桃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结果 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相似.各生长发育期短花丝类型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长花丝类型,短花丝类型金丝桃苷、总黄酮和总皂苷年平均含量分别为3.61,20.88,20.42 mg/g,长花丝类型分别2.41,15.95,18.38 mg/g.两种性别类型的各有效成分含量在绿果期后含量较高.在适宜采收期,短花丝类型金丝桃苷、总黄酮和总皂苷年平均含量分别为4.24,27.3,22.7 mg/g,长花丝类型分别2.65,20.5,19.5 mg/g.结论 短花丝类型刺五加叶优于长花丝类型,刺五加叶宜在秋季采收.秋季采集不仅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小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中有效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确定提取溶媒,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溶媒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量。结果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黑龙江产的刺五加所含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量较高。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刺五加药材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刺五加片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刺五加片剂中的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和绿原酸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刺五加片剂中的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中刺五加片剂在与刺五加对照药材和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和绿原酸相应位置上,分别呈现相同颜色的斑点;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线性范围均为0.25~100μg·ml-1(r分别为0.999 26、0.999 55、0.999 60)。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并提高现有的刺五加片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研究刺五加注射液中3个活性成分,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与相应单体分别经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比较。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静脉注射给予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及相当剂量的刺五加注射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的浓度并采用DAS 2.0 数据处理软件及SPSS 17.0 统计软件分别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比较。静脉给药后,3种单体成分与刺五加注射液主要药动学参数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浆清除率(CL)、消除半衰期(t1/2)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AUC较单体给药组明显增大,CL较单体给药组明显减小;刺五加苷E的AUC较单体给药组明显减小,CL较单体给药组明显增大;注射液中异嗪皮啶较单体给药组t1/2延长。可见与单体给药相比,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存在差异。刺五加注射液中的其他共存成分可能对单个有效成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开发利用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Alltech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刺五加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ODS-C18测定紫丁香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65 nm。测定异嗪皮啶的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17∶3∶80∶1);体积流量:0.9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4 nm。结果:紫丁香苷在0.1~2.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异嗪皮啶在0.005~0.1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成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球磨粉碎技术对刺五加中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球磨粉碎技术对刺五加中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冷浸法处理,以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不同处理时间的刺五加球磨粉、粗粉、中粉和细粉。结果随着粉碎粒度的变细,刺五加中有效成分提取率明显提高,球磨粉–超声〉球磨粉–冷浸〉细粉–超声〉中粉–超声〉粗粉超声〉中粉–冷浸〉细粉–冷浸〉粗粉–冷浸。其中球磨粉超声60 min与常规粉碎的粗粉、中粉及细粉超声60 min对比,紫丁香苷提高11.05%~56.56%、刺五加苷E提高26.04%~114.74%、异嗪皮啶提高24.10%~84.64%。结论球磨粉碎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刺五加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提取速率,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组织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根茎、茎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木质部、韧皮部不同药用组织刺五加苷B、绿原酸及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含量,并测定韧皮部所占成分的比例.结果 刺五加药材中根、根茎和茎中各种成分含量相近,且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结论 不同用药部位根、根茎和茎及不同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可共同入药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5,(6)
目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等)在正常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模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的含有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DAS 2.0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产生蓄积,对异嗪皮啶的消除发生改变,对刺五加苷E无影响。结论初步推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发生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影响刺五加茎品质的生态因子,为优化、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国东北三省10个产地30个种群根茎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绿原酸、异秦皮啶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所得数据与温度、地形、光照、水分等7个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四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7个生态因子的相关模型。结果影响刺五加苷B的含量最大生态因子是七月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坡向、日照时数对刺五加苷E的含量影响较大;对绿原酸的含量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坡度和日照时数;对异嗪皮啶的含量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七月最高气温;对野生刺五加品质的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为七月最高气温,坡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影响刺五加根茎品质的生态因子,为刺五加野生抚育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国东北三省10个产地30个种群根茎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绿原酸、异秦皮啶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所得数据与温度、地形、光照、水分等7个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刺五加苷B的含量最大生态因子是纬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七月最高气温;各种生态因子对刺五加苷E的含量影响差异不大;影响绿原酸的含量最大生态因子是日照时数、七月最高气温、坡度;影响异嗪皮啶含量最大的生态因子为坡度、七月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纬度和年降水量。综合各生态因子的作用,对野生刺五加根茎品质的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为日照时数、坡度、七月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栽培刺五加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对刺五加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生长季节叶面喷施大量元素N、P、K及微量元素Fe2+、Mn2+、Cu2+、Zn2+和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营养元素对刺五加根和茎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绿原酸、异秦皮啶含量。结果磷元素有增加刺五加苷B的趋势;磷、钾、铁、铜和硼可提高刺五加根中苷E的含量,且又随用量增加有提高的趋势,但对刺五加茎的影响较小。结论本研究可为刺五加GAP规范化种植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影响刺五加根茎品质的生态因子,为刺五加野生抚育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国东北三省10个产地30个种群根茎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绿原酸、异秦皮啶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所得数据与温度、地形、光照、水分等7个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刺五加苷B的含量最大生态因子是纬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七月最高气温;各种生态因子对刺五加苷E的含量影响差异不大;影响绿原酸的含量最大生态因子是日照时数、七月最高气温、坡度;影响异嗪皮啶含量最大的生态因子为坡度、七月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纬度和年降水量。综合各生态因子的作用,对野生刺五加根茎品质的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为日照时数、坡度、七月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种质和环境对刺五加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质和产地环境对刺五加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国东北11个不同产区种质种植在同一产地、同一产地种质种植11个不同产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刺五加药材质量。结果:同产地不同种群的种质对刺五加药材质量的影响较大,而不同产地种质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小;刺五加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适宜产地的边缘效应。结论:在黑龙江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山区种植刺五加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刺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刺五加酮(1)、刺五加苷B1(2)、4-羟基-2-甲氧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3)、alimoxide(4)、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E)-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5)、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6)、tortoside A(7)、表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8)、(+)-lyoniresinol(9)、苯甲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0)、2,6-二甲氧基-4-(3-羟基丙烯基)苯基-1-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1)、β-氨甲酰基吡啶(12)。结论化合物3~5、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HPLC同时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与刺五加苷E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0~10 min,9∶91;10~30 min,9~20∶91~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 ℃。结果 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分别在0.35~34.83与0.69~69.2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与1.000 0;精密度RSD均为0.4%,小于2%;重复性RSD分别为1.4%与1.0%,稳定性RSD分别为3.1%与3.4%,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n= 9)分别为97.4%(RSD为5.5%)和102.7%(RSD为4.3%)。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刺五加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取野生刺五加叶片,利用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测量叶绿体长、宽、周长和面积,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绿体超微结构间存在较大差异,叶绿体平均长、宽、周长分别为3.72μm、1.62μm、9.63μm,面积为5.17μm2,叶绿体宽与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19 38。结论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长、宽、周长、面积可以作为鉴定刺五加产地来源的指标,叶绿体宽度可作为茎中刺五加苷B含量的早期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刺五加提取物后血浆和胆汁中刺五加苷D(M0)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分别采集给药后1h、1.5h、2h、4h、6h后肝门静脉血液和0~12h胆汁,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Metabolynx XS软件,对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刺五加苷D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基于质谱裂解行为和文献报道,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未检测到M0,但在血浆中检测到刺五加苷D代谢物(M1),在胆汁中检测到M1的进一步代谢物(M2)。其中M1和M2是作者未见文献报道的刺五加苷D的代谢产物。结论:刺五加苷D在大鼠体内是在去葡萄糖后,以葡萄糖醛酸化和去甲基化的形式被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