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汤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脏足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金匮肾气汤低、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均灌胃给药;♂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第18周龄处死动物,留24 h尿检测尿白蛋白、肌酐;取血,检测血糖、肌酐;留取肾脏组织,分别进行PAS染色观察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WT1在肾组织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内自噬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Ⅰ/Ⅱ、p62、p-mTOR/mTOR、p-AMPK/AMPK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db/db糖尿病小鼠组比较,金匮肾气汤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减少、尿白蛋/肌酐下降、血肌酐下降(P<0.05),肾小球内系膜增宽程度减轻,足细胞内自噬体增加,WT1阳性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加(P<0.05),肾皮质内LC3Ⅱ表达明显增强、p62表达明显降低(P<0.05),AMPK磷酸化明显增加,mTOR磷酸化受到抑制(P<0.05)。结论金匮肾气汤通过AMPK-mTOR途径,促进足细胞自噬,保护足细胞,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模型高血糖、高血脂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取db/db小鼠随机分成5组(n=12),分别为模型对照组(db/db,蒸馏水)、阳性对照组(db/db,二甲双胍)、PSS低、中、高剂量组(db/db,PS25,PS50,PS100)以及正常对照组(C57/BL,蒸馏水),各组小鼠自由饮食进水90天。实验期间,每天记录进食量,每周记录体重,定期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24h的尿液,用于检测尿白蛋白以及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PSS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db/db小鼠的脂肪累积,显著改善db/db小鼠的血脂水平,缓解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症状。结论PSS能够显著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以及糖尿病肾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汤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脏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金匮肾气汤组、二甲双胍组,均灌胃给药;♂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于18周龄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糖,留24 h尿检测尿白蛋白;留取肾脏组织,分别进行PAS染色观察肾小球内系膜增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内足细胞足突情况,免疫荧光检测podocin在肾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p-Bcl-2、p-JNK1/JNK1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db/db糖尿病小鼠比较,金匮肾气汤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水平降低,肾小球内系膜增宽程度减轻,肾小球内足细胞足突倒伏、融合明显减轻,肾小球内podocin线样荧光明显增强,肾皮质内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 <0. 05),JNK1和Bcl-2磷酸化明显下调(P <0. 05)。结论金匮肾气汤通过JNK1/Bcl-2信号途径,改善足细胞凋亡,保护足细胞,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丁苯酞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将16只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干预组(L-NBP组,n=8)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n=8),同窝出生的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适应性喂养1周后,L-NBP组每日以溶于植物油中的丁苯酞灌胃,剂量为120 mg·kg-1,DM组与NC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植物油灌胃,干预6周后,进行指标观察.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2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而L-NBP组小鼠较DM组上述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改善(P<0.05);与NC组相比,DM组和L-NBP组小鼠海马CA1区NR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L-NBP组较DM组NR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丁苯酞可改善糖尿病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NP,2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崔思远  李静  沈史伟  吕晓双  姚伟峰 《江苏医药》2021,47(3):217-221,封2
目的 探讨IL-8受体拮抗剂CXCL8(3-72)K11R/G31P(简称G31P)对糖尿病小鼠糖尿病肾病(DN)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C、D组给予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联合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而A、B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联合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糖尿病模型成功建立后,B、D组隔天1次皮下注射G31P 0.5 mg/kg,连续8周;而A、C组给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测定血糖、尿量、血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采用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纤维化及胶原沉积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肾脏胶原Ⅳ、MMP-2和MMP-9表达.采用qRT-PCR检测各组MMP-2、MMP-9、纤维黏连蛋白(FN)、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CR1)及CXCR2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C组尿量、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肾脏胶原Ⅳ、FN、CXCR1、CXCR2、磷酸化 ERK1/2均增高(P<0.01或P<0.05),但D组上述指标较C组均降低(P<0.01或P<0.05).与A组相比,C组小鼠肾间质及肾小球区域有大量胶原纤维聚集,而D组较C组小鼠肾脏胶原纤维沉积减少(P<0.01).C组MMP-2和MMP-9表达低于A组(P<0.01),而D组其表达高于C组(P<0.05).结论 G31P通过抑制ERK1/2通路延缓DN纤维化进展,为防治DN提供新的抗炎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早期糖尿病小鼠肾脏Nrf2-ARE信号通路表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tBHQ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CD-1♂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tBHQ干预组(DM+tBHQ组)。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DM+tBHQ组在成模3d后给予添加了1%tBHQ(W/W)的饲料喂养,4wk后检测3组动物的血糖、肾功能、24h尿白蛋白定量、血清及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Nrf2,HO-1蛋白在肾组织的定位和表达水平。结果①DM组小鼠血尿素氮、24h尿白蛋白定量、肾重/体重,血清及肾皮质MDA含量较C组升高。tBHQ干预组上述指标均降低。②与DM组相比,tBHQ干预组肾皮质总蛋白Nrf2、HO-1及核蛋白Nrf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rf2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的胞质及胞核内均有表达;HO-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结论tBHQ减轻了早期糖尿病小鼠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进而增强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3(TGF-β)及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DM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10周后观察血糖(BG)、肾脏指数(KI)、尿微量白蛋白(MAU)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皮质TGF-β及C-Ⅳ表达.结果 DM组尿素氮(BUN)、KI、MAU及肾皮质TGF-β、C-Ⅳ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1),并出现糖尿病肾病(DN)典型的病理改变;而DR组KI、MAU及TGF-β、C-Ⅳ表达较DM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下调肾皮质中TGF-β、C-Ⅳ表达,对DN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桑叶总黄酮对1型糖尿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1)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桑叶总黄酮低(0.25 g·kg~(-1))、中(0.5 g·kg~(-1))、高(1 g·kg~(-1))剂量组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 Alb);Masson染色、天狼星红(Sirus red)染色以及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肾皮质中胶原蛋白表达;层黏连蛋白(laminin)染色评估小鼠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皮质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信号通路PI3K/Akt/mTOR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的桑叶总黄酮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上皮型标志物E-cadherin,降低间质型标志物α-SMA的蛋白表达,改善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结论中、高剂量桑叶总黄酮能减轻1型糖尿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芹菜素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db/db小鼠)精、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12只db/db小鼠分正常饮食对照组(6只),芹菜素组(6只,每天灌服200 mg/kg芹菜素),并以db/db小鼠的标准对照(C57BL/KsJ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实验共8周,观察体重、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取内脏脂肪行H&E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芹菜素干预可显著防止db/db小鼠体重的增加,降低肥胖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水平,与db/db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芹菜素可防止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增加,改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木糖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木糖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5%木糖醇组(低剂量组)、10%木糖醇组(中剂量组)和20%木糖醇组(高剂量组).第8周末,测定每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尿酸、尿囊素和肌酐水平,取肾脏测定肾小管COX-2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1)血尿酸、尿囊素水平在低、中剂量组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其中中剂量组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2)尿尿酸水平在低、中剂量组尿尿酸低于糖尿病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尿尿囊素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尿尿酸、尿囊素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3)尿酸清除分数在低、中剂量组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4)肾小管COX-2表达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低、中剂最组呈高表达(P<0.05),高剂量组则呈低表达(P<0.05).结论:低、中剂量木糖醇致血尿酸水平升高,COX-2表达增强,加重肾小管的损伤.高剂量木糖醇可使糖尿病大鼠尿酸排泄增加,血尿酸水平降低,肾小管COX-2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五味子合剂(SM)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N模型组和SM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建立DN模型,收集各组血、尿及肾组织,检测血糖、体质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MCP-1及iNOS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MCP-1及iNOS mRNA水平.结果:DN模型组UA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与SM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N模型组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MCP-1及iNOS呈强阳性表达,SM治疗组较DN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减轻,对照组几乎无阳性表达.模型组MCP-1及iNOS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M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M治疗组的MCP-1及iNOS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可以通过下调MCP-1及iNOS的表达减轻肾组织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DN小鼠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脏中NO生成的影响,为2型DN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2周龄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db/db小鼠分为2组:DAHP组(150 mg·kg-1)、DN组(5%DMSO生理盐水)。同周龄db/m小鼠作NS组(5%DMSO生理盐水)。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给药7 d,处死。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iNOS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H4水平;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olt法检测iNOS蛋白;Griess法检测NO水平。结果 DN组血糖、血肌酐、24h尿量及尿蛋白、BH4水平、iNOS蛋白及酶活性、NO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DAHP组24 h尿量及尿蛋白、BH4水平、iNOS蛋白及酶活性、NO水平均明显低于DN组。结论在自发性2型DN小鼠肾脏中,BH4含量明显增加,促使iNOS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增加,从而导致NO生成增多,引起多尿及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两种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肾脏纤维化进程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单肾切除组(Nx组);糖尿病组(DM组);单肾切除+糖尿病组(DMNx组)。共观察16周,于1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压、尿白蛋白、肾重/体质量、肾脏病理。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α-SMA、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M组相比较,DM Nx组大鼠肾重/体质量比值增加,系膜基质明显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DM Nx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出现局灶性纤维化。但两组之间的血压,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Con组及Nx组相比较,DM组与DM Nx组大鼠肾脏组织中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且DM Nx组较DM组升高更明显;而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DM Nx组较DM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单肾切除后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与单纯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相比,小管间质更早出现纤维化,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程度更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C57BK/KsJ-db/db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第5周起,每周测定db/db及db/+小鼠体质量、随机血糖;从第6周起,每2周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从第8周起,每4周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含量;20周龄处死,脏器、脂肪称质量,部分组织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db/db小鼠体质量、血糖、胰岛素、GSP、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同龄同性别对照组;与同龄同性别对照组相比,db/db小鼠各脂肪系数显著增高,而脾脏及肾脏则相对萎缩,脾脏及雄性小鼠的肾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db/db小鼠胰岛细胞明显肥大;肝细胞大片坏死,且伴随炎细胞浸润及严重脂肪变性;肾小球肥大,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间隙增大,且发生肥大变性。结论 db/db小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GS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胰岛功能不足,肝脏、肾脏、心脏病变,适用于进行2型糖尿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变化及中期因子(MK)、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24只)、糖尿病组(B组,36只)。采用单侧肾切除+高糖高脂+STZ复制T2DN模型。6周和12周时收集各组大鼠24小时尿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取血测空腹血糖,并计算肾重与体重的比值;用HE染色及PASM染色方法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MK和HGF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肾重与体重的比值(KW/BW)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2)糖尿病组大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脱落、空泡化,基底膜增厚及小管间质纤维化。(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示糖尿病组MK和HGF在6周及12周末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K在12周末的表达高于6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HGF在12周末的表达低于6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在糖尿病组,相关分析显示MK与HGF的表达成负相关(r=-0.525,P<0.01)。结论:MK和HGF在早期DN的肾小管间质中表达发生变化,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方法: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观察TNF-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结果:1)与NC组相比,DM组空腹血糖及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升高(n=8,P<0.01);2)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3,P<0.01);3)与NC组相比,DM组肾指数明显升高(n=8,P<0.01);与DM组相比,DM+TNFR:Fc组肾指数下降(n=8,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时TNF-α水平增高,并促进糖尿病肾脏肥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对大鼠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36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氯沙坦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在模型建立1周后氯沙坦组灌胃给予氯沙坦5 mg·kg-1·d-1,共12周.检测各组第1,4,12周血糖、24 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白蛋白(Alb)排泄率;分别于第4和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取肾,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分离肾皮髓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透视电子显微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的病理改变.结果第4和12周时模型组尿Alb,RBP排泄、肾脏肥大指数和TGFβ1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的这些指标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电镜显示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增生;氯沙坦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也有不规则增厚,较同时期模型组减轻.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氯沙坦抑制肾脏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冯欣  李垚  王雪鹰 《天津医药》2011,39(6):548-550,57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雷帕霉素治疗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蛋白(UPro)等生化指标改变;组织学检查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Ⅳ型胶原(COL-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Glu、Cr、BUN、UPro均显著上升,大鼠肾脏明显肥大,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显著增加,肾皮质PCNA及COL-Ⅳ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治疗后,上述指标除Glu外均得到改善。结论:雷帕霉素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肥大,抑制系膜外基质聚集,下调PCNA及COL-Ⅳ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mr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抽血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索氮(BUN)和肌酐(SCr),计算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药物组的BG、HbAlc、BUN、SCr都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UAER高于对照组.而药物组则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ICAM-l与VCAM-l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l与VCAM-l在肾脏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邵牧民  徐华  孙惠力  程小燕  戈娜  李顺民 《安徽医药》2010,14(10):1131-113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另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共观察24周。于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压,24 h尿白蛋白定量,肾重/体重。TUNEL检测小管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和治疗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模型组尿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尿白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内TUNEL阳性细胞数、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培哚普利能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脏内TUNEL阳性细胞数并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减少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内质网应激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