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考察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PLTL)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药效学。方法:构建Lewis肺癌荷瘤肿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加热组、紫杉醇注射液(PTX)组、紫杉醇普通热敏脂质体(PTL)组和PLTL组。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生活状态,检测瘤重抑瘤率;将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析荷瘤小鼠生存状况,绘制荷瘤小鼠生存曲线。结果:PTX、PTL组和PLTL组的瘤重抑廇率分别为46.15%、51.48%和70.12%,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显示PTX、PTL和PLTL均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且凋亡率逐渐增强;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发现,PLTL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在肿瘤局部产生炎症反应;生存实验分析显示PLTL可减小紫杉醇的毒副作用,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PLTL与PTX和PTL相比,PLTL具有明显的热敏靶向性,PLTL与局部热疗相结合可显著增强紫杉醇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C-MET、HER-2和IGF1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清中的含量。结果: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C-M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C-MET浓度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和侵润关系密切。腺样囊性癌血清中HER-2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且HER-2的浓度肿瘤的转移和侵润密切相关。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IGF1R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其血清浓度含量与转移和侵润无相关。结论:C-MET、HER-2和IGF1R的联合检测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以前病程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iNOS及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自2000—03~2007—08确诊的15例腺样囊性癌病例,以10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每例病例中的iNOS和VEGF的表达,并对上述指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NOS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因子之间的相互表达呈正相关。两种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以及组织类型均无关。结论:iNOS和VEGF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表达增强。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类型均无关。  相似文献   

4.
和厚朴酚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厚朴酚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分化,抑制新生血管生长、肿瘤转移、细胞增殖等作用,其抗肿瘤效应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低的特点.综述和厚朴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热疗加阿霉素对慢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选择温度40℃及42℃,体外作用于K562。作用前及48h,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MTT法检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结果作用48h后IC50为5μg/ml,以此为实验的工作浓度。单纯热疗60min对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P<0.01),并随温度增高而增强;单纯化疗对K562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各热化疗组对K562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热疗组、化疗组及热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能增强对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磷脂型DHA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磷脂型DHA(DHA-PC)的抗肿瘤生长作用。方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脱除胆固醇技术从鸢乌贼卵中提取DHA-PC。采用MTT法、AO/EB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DHA-P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验证DHA-PC的体内抑瘤效应。结果 DHA-PC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P<0.01),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平均抑瘤率达40.94%。结论 DHA-PC在体内和体外都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热化疗对K562细胞体外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人慢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变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选择温度40、41、42℃,体外作用于K562细胞。作用前及作用48h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变化。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结果作用48h IC50的药物浓度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热化疗组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强;热化疗组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能增加K562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HK-Lipsomes),探讨其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蛋黄卵磷脂、胆固醇、mPEG2000-DSPE2000、和厚朴酚按照质量比3:1:1:1,以注入法制备成和厚朴酚脂质体。通过Zetasizer nano ZS测定和厚朴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形态。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和厚朴酚脂质体对4T1细胞的细胞毒性。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肿瘤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考察腹腔给药后和厚朴酚脂质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制备得到的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3.8±0.2)nm,多分散指数(0.209±0.005),电位为(-30.7±2.4)mV,透射电镜观察和厚朴酚脂质体为球型。和厚朴酚溶液和脂质体对4T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3.74±2.38)μg/mL和(12.52±2.24)μg/mL。和厚朴酚脂质体高(60 mg/kg)、中(40 mg/kg)、低(20 mg/kg)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5.19%、60.95%和37.83%,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实验使用较为简便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粒径较小、包封率高的和厚朴酚脂质体。荷瘤小鼠体内实验显示抑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和厚朴酚及厚朴酚是疏水性联苯酚类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和厚朴酚能防治结直肠癌CT26细胞或RKO细胞移植瘤在小鼠体内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体外实验发现和厚朴酚及厚朴酚能浓度相关地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LS180细胞、CT26细胞、RKO细胞、Caco-2细胞、COLO-205细胞、HCT-8细胞、HCT15细胞、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在HCT116细胞中,hMLH1错配修复缺失型细胞对和厚朴酚的敏感性高于完整型细胞。和厚朴酚是通过调控JNK/Nur77/AMPK、TGF-β1/p38MAPK/Hippo、BMP7/TGF-β1/p53和BMP7/PTEN/AKT 4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还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阻滞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结直肠癌生长。和厚朴酚及厚朴酚还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人乳头瘤病毒(HPV)18型E7联合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基因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稳定表达E7的B16F1细胞株。小鼠腋下接种稳定表达E7的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灌胃途径给予各种伤寒沙门菌液免疫小鼠: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2mL)、空载体组(携带空载体的菌液0.2mL)、E7组(携带E7的菌液0.2mL)、SLC组(携带SLC的菌液0.2mL)和E7联合SLC组(携带E7或SLC的菌液各0.1mL)。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后的瘤重及生存率、血清及阴道分泌物E7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脾细胞增殖指数和杀伤活性,并观察肿瘤组织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稳定表达E7的B16F1细胞株成功构建。E7联合SLC组小鼠瘤重显著降低,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诱导产生血清E7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增加(P<0.01),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SLC组及E7联合SLC组肿瘤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数均明显增多。结论口服HPV18型E7联合SLC基因疫苗可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和厚朴酚及厚朴酚是疏水性烯丙基联苯酚类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均有抗肺癌药理作用。和厚朴酚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H1299细胞和Lewis细胞移植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和转移,而厚朴酚能预防乌拉坦诱导小鼠发生肺癌和抑制A549细胞移植瘤在小鼠体内生长。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在体外能浓度相关地抑制人小细胞肺癌N446细胞、H446细胞,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肺腺癌A549、H1299、H441、H1975、Calu3、A2、PC、SPC-A-1、95D细胞,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人肺鳞癌H226、H520、CH27细胞以及小鼠肺癌Lewis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和坏死。和厚朴酚及厚朴酚抑制肺癌的主要机制是:(1)抑制I型去乙酰化酶的表达和酶活性,上调死亡受体-5(DR5)的表达,激活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信号通路;(2)激活与半胱天冬酶无关的凋亡通路;(3)阻滞癌细胞中的微管聚合,破坏微管结构;(4)阻滞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癌细胞自噬;(5)阻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而抑制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3.
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李萍  雷劲 《贵州医药》2004,28(2):112-113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恶性肿瘤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活性;BALB/C小鼠CT-26瘤造模分组,抗肿瘤活性成分组和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组分别按不同剂量10,5,1mg·kg^-1,阳性对照组为环磷酰胺(CTX)100mg·kg^-1,阴性对照组为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性腹腔注射,自由摄食摄水,第14天停止供食,称体质量,脱颈处死,解剖皮下肿瘤,称湿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和脏器指数。结果: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脂质体体内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但同等剂量的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的抑瘤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脂质体对CT-26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脂溶性的抗肿瘤药物β-榄香烯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H22肝癌细胞可溶性抗原(NDV-H22抗原)脂质体瘤苗的共同修饰,来增强瘤苗的抗肝癌效应,为临床抗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NDV的弱毒株losota株感染H22肝癌细胞。用KCl法提取可溶性抗原。用改进的机械分散法制备多复层脂质体(MLV)。将60只BalB/c鼠腹腔接种H22肝癌细胞后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再分为两部分,24小时后,分别腹腔接种:脂质体包裹NDV修饰的H22抗原(LVAg组)、脂质体共包裹β-榄香烯与H22抗原的制剂(LEAg组)、脂质体共包裹NDV-H22抗原与β-榄香烯的制剂(LEVAg)。1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记录小鼠的生存期,MTT法测定淋巴细胞毒活性。结果 LEVAg组的抗肿瘤效应最强,其生存期为(45.8±3.8)d,脾淋巴细胞毒活性为(46.4±1.9),均高于LVAg分别为[(35.2±5.5)d和(30±2.8)]和LEAg组分别为[(37.8±3.7)d和(29.0±1.5)](P<0.001);LVAg和LEAg组小鼠的生存期及脾淋巴细胞毒活性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NDV-H22抗原和β-榄香烯共包入脂质体中,其抗肝癌免疫效应明显增强,二者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蒜油联合顺铂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分别处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细胞24、48、72h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情况;选取2、8、32μg/mL的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处理肿瘤细胞4、8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8、16、32μg/mL大蒜油及2、4、8、16、32μg/mL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作用24、韶、72h对ACC-M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浓度及时间增加,抑制率呈上升趋势。联合组用药肿瘤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作用能使ACC.M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随浓度增高及作用时间延长,周期分布越明显,凋亡率增高,联合组用药细胞周期阻滞和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均能有效抑制ACC-M细胞生长.阻滞细胞于G2/M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大蒜油联合顺铂对ACC—M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大蒜油、顺铂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内抑素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抗肿瘤活性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癌裸鼠移植性肿瘤及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对重组人内抑素进行抗肿瘤药效学观察,用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重组人内抑素,可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03和人乳腺癌B37裸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亦呈一定的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显示重组人内抑素可抑制人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对人结肠癌HCT-8等肿瘤细胞的增殖无影响。结论重组人内抑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浩  俞光岩 《天津医药》2008,36(4):283-285
目的:观察泰素(Taxol)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肺转移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泰素体内抗转移效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VEGF和MMP-9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Taxol治疗组相比,2组之间瘤结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xol治疗组VEGF及MMP-9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泰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这可能与其抑制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修饰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靶向脂质体(HALP-PTX),考察其对脑胶质瘤肿瘤干细胞的亲和力和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ALP-PTX,细胞摄取实验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MTT实验研究不同紫杉醇药物对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构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考查不同脂质体对荷瘤裸鼠的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肿瘤干细胞对HALP的摄取能力显著大于普通脂质体(LP),脑肿瘤干细胞对经透明质酸修饰的脂质体的摄取效率是普通脂质体的2.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LP-PTX对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LP-PTX,HALP-PTX能够显著延长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生理盐水组、PTX组、LP-PTX组和HALP-PTX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23,29,41 d。结论:与PTX以及LP-PTX相比,HALP-PTX能够更加有效的被脑肿瘤干细胞识别和摄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热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epG-2细胞)、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药物浓度为12 μmol/L)、热疗组(加热温度为43℃,加热时间为2 h)及索拉非尼联合热疗组.以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①索拉非尼组、热疗组、索拉非尼联合热疗组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索拉非尼联合热疗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与索拉非尼组和热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索拉非尼和热疗两种处理因素对细胞增殖抑制存在交互作用(F=129.183,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热疗组及索拉非尼联合热疗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索拉非尼组和热疗组比较,索拉非尼联合热疗组早期凋亡更加明显 (P<0.01),索拉非尼和热疗两种处理因素对细胞凋亡诱导存在交互作用(Annexin V-EGFP染色,F=197.630,P<0.01;PI染色,F=643.210,P<0.01).结论 索拉非尼和热疗对肝癌HepG-2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索拉非尼联合热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