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了解其可能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0865例和因各种疾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高危儿1821例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天用TEOAE联合自动听陛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听力复筛,比较和分析听力障碍的原因。结果正常组听力初筛通过率98.29%,复筛通过率98.37%,高危组听力初筛通过率85.66%,复筛通过率92.72%。正常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与复筛通过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新生儿。结论通过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可以发现其原因,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了时机,使语言能力的发育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宜时间、初筛通过率、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并分析听力筛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574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诊断,并对听力筛查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生后4-7d初筛通过率最高,初筛通过率为93.5%(5025/5374),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6.6%(285/372),两组差异显著。经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诊断为听力障碍6例,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为3.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正常新生儿初筛时间以生后4-7d最佳,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应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早期发现和治疗新生儿听力损失。方法 对新生儿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1个月后复筛。结果 听力筛查共7862例,初筛双耳均通过者7347例,通过率93.4%,复筛494例,双耳均通过者437例,复筛通过率88.5%。结论 TEOAE适用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4.
婴儿听力筛查61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婴儿听力筛查策略。方法应用TEOAE对新生儿和婴儿6150例进行听力筛查,复筛不通过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6150例初筛通过5597例,初筛通过率达91%,复筛一次有393人次,279人通过,复筛一次通过率达71%,二次复筛114人次,87人次通过,二次复筛通过率达76%;新生儿一次通过93例,初筛通过率达90%,一次复筛均通过。结论TEOAE是一种简便易行且可靠的听力筛查方法,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有利于及早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刘波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53-154
目的:研究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初筛通过情况。方法:用耳声发射仪测试本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对不通过者42d复测,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为94.1%,复筛通过率为95.57%。结论:耳声发射法可普遍应用于听力筛查,对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302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HS)。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3d,用TEOAE进行。对于初筛没有通过的新生儿,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复筛,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初筛3026例,通过2656例,通过率为87.78%;复筛370例,通过348例;复筛仍未通过22例,其中确诊听力损失为11例。在3026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6%,初筛假阳性率为11.86%。结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初筛假阳性可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分析而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7.
缪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38-1838
目的 通过两种听力筛查方法的比较,找到更优越的听力筛查方法,为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6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耳声发射(OAE)、快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进 行筛查,未通过者到同一家听力诊断中心进行确诊,比较两组听力筛查的准确率.结果 A组OAE初筛未通过率为 18.92%,复筛表通过率为9.50%,筛查与确诊听力缺陷的准确率为8.80%;B组AABR初筛未通过率为4.46%,复筛未通过率为2.57%,筛查与确诊听力缺陷的准确率为35.29%.B组听力筛查方法准确率优于A组.结论AABR具有准确、快速、方便、无创等优点,能显著降低耳声发射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更适于新生儿人群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同胆红素水平与听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0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05.2~342μmol/L 75例,150耳,血清胆红素水平>342μmol/L 75例,150耳,对照组80例,160耳,为产科病房正常出生的健康新生儿,生后4~7d进行了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测,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90d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AABR)复筛,观察不同血清胆红素水平时,患儿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的改变。结果正常新生儿与不同血清胆红素水平新生儿筛查结果比较: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而重度异常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轻度异常胆红素血症,随着胎龄增加,黄疸消退,听力复筛通过率增加。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可造成损害,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听力的损伤越明显[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实施听力筛查,总结新生儿出现听力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此帮助早期诊疗,保证新生儿语言功能发育正常。方法针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0名新生儿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器进行筛查,记录筛查率并分析影响筛查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参加初筛的新生儿197名,筛查率98.50%;初筛通过164名,初筛通过率83.24%;33名新生儿需要复筛,实际复筛32名,复筛率96.97%;复筛通过29名新生儿,复筛通过率90.63%;低体质量、剖宫产、早产儿是影响筛查结果的相关因素。结论听力障碍要做到围产期早期诊断干预,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张剑伟  倪泽  高下  戴艳红 《江苏医药》2012,38(6):712-714
目的分析宿迁市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宿迁市区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d后复查;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2010年宿迁市区共出生新生儿14 000例,初筛9790例,初筛率69.93%。初筛通过9250例,初筛通过率94.48%;复筛516例,复筛率95.56%;复筛通过452例,复筛通过率87.60%。最终1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1.33‰。结论宿迁市区新生儿初筛率明显偏低,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沾化县2007~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瞬态耳声发射(TEOAE)检查,探讨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9420名(包括高危儿430名)新生儿进行瞬态耳声发射测试,对三次测查未通过者在出生后三个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并确诊,对听力异常儿建档及追踪管理。结果最后确诊听力障碍16例,总发病率1.70‰。经语言训练,10例轻度听力障碍者语言发育正常;中度听力障碍4例中,1例语言发育稍落后,3例语言发育基本正常;2例重度听力障碍者已佩戴助听器,语言发育迟缓。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促进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本院采用的筛查仪器为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所有活产新生儿进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选取2012年1~8月在本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听力筛查方法,观察组对其家长、测试环境、仪器,新生儿及操作人员等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听力筛查复筛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 (P<0.05).结论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前及操作过程实施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选取200例正常的新生儿作为对照,高胆红素血症组复筛后仍异常者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高胆红素组从轻度到重度的异常比率越来越高,高胆红素组的左耳异常率为17.5%,右耳的异常率为22.5%,而正常组的左耳异常率为5.5%,右耳的异常率为7.0%;轻度和中度在DPOAE异常率、ABR异常率、恢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重度和轻、中度比较则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降低听力障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64例窒息新生儿及60例健康新生儿应用CELESTA503耳声发射仪进行TEOAE检测,出院前和3个月后复查。结果第一次窒息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6274%,健康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95%,两组检出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二次窒息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8963%,第三次窒息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9412%。结论TEOAE是快速可行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新生儿测试TEOAE的通过率与窒息程度有关;窒息对耳蜗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方法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对1 329名新生儿出生后24、48、72、96 h跟踪听力筛查。结果出生后24、48、72、96 h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9.8%、88.1%、95.1%、95.4%。结论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生后72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NICU收住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28例进行初筛和复筛,初筛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模式,对初筛未通过者再行复筛,复筛用DPOAE联合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方法,而对于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评估及确诊;另选取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4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黄疸患儿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初筛未通过130例(24.6%),42d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复筛未通过25例(19.2%);对照组DPOAE初筛未通过40例(10%),42dABR复筛全部通过。高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多于正常新生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77例黄疸新生儿及5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TEOAE检测,出院前和出生后3个月复查。结果 初查时黄疸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64.23%,健康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96%,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次复查黄疸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88%,第2次复查通过率为100%。结论 TEOAE是快速可行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新生儿测试耳TEOAE的通过率与黄疸严重程度有关,黄疸对耳蜗的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