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Guo L  Ma DX  Hou M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20-1023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在新的诊断标准与分期下的规范化一线治疗方案.方法 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或泼尼松方案治疗的178例成人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患者中位年龄41岁;按新分期标准,在可评价分期的175例患者中,新诊断ITP 87例(49.7%),持续性ITP 30例(17.1%),慢性ITP58例(33.1%);其中可评估疗效者167例,有效率分别为77.4%(65/84)、64.0%(16/25)、62.1%(36/58),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8/84)、36.0%(9/25)、32.8%(19/58);新诊断ITP组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慢性ITP组(x2=3.917,P<0.05;x2=8.186,P<0.01);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与泼尼松治疗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案近、远期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后者(F=10.34,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 新的分期标准规范科学.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对激素无效或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6例初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成人ITP患者,其中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者88例,此88例患者中66例患者数据资料齐全可供分析,评估进一步治疗的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进一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1%(37/66)。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6组,各组有效率分别为:激素58.3%(14/2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2.5%(1/8),利妥昔单抗37.5%(3/8),脾切除90.9%(10/11),免疫抑制剂0(0/3),联合治疗75.0%(9/12)。比较6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ITP,各种不同治疗方案中脾切除疗效可靠,激素仍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其风险,此外联合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维生素C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TP患者,观察并比较应用注射用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注射液前后生理指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在鼻血停止、皮肤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数上升至30×109/L的时间及疗效上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注射用维生素C治疗ITP疗效与维生素C注射液无差别,而安全性高于维生素C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孙超  沈云峰  周新 《山东医药》2009,49(24):72-73
目的探讨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92例重症ITP患者,联合组52例,采用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单药组40例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血小板〉20×10^9/L所需时间、出血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单药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ITP患者较单用糖皮质激素起效快,出血风险降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A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的亚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9992004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例激素治疗无效、4例激素 环孢菌素A治疗无效以及30例激素治疗有效ITP患者的PAIg亚型进行检测。结果17例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PAIg各亚型抗体较之激素治疗有效ITP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激素治疗无效组PAIg各亚型水平均明显增高;激素 环孢菌素A治疗无效组PAIgM较之激素治疗有效ITP患者有所增高(P<0·05)。结论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PAIg各亚型均显著增高,提示PAIg在介导ITP患者异常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AIg各亚型水平的增高可能有助于预测ITP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相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诊治的98例ITP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益气健脾中药制剂。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ITP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H. pylori根除率等。结果治疗组ITP临床总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0. 20%、11. 76%、88. 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 34%、29. 79%、61. 70%(P均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治疗后PA-Ig相关阳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健脾法治疗H. pylori相关ITP临床见效快、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科收治的ITP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优于对照组63.6%(P0.05);观察组FPG显著低于对照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TP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9%,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传统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初治和既往激素敏感的复发ITP患者(n=49)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0.5 mg/(kg·d),治疗3~4周,随后激素缓慢减量。同期接受醋酸泼尼松传统剂量[1 mg/(kg·d)]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6)。随访资料收集截止期2014年8月31日。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并监测生化指标、出血症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低剂量组和传统剂量组治疗总体有效率(ORR)分别为81.6%和82.6%,其中初治的有效率分别为73.0%和80.0%,复发的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6.7%,2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50×109/L和≥100×109/L中位时间均为2周,无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计数≥50×109/L维持时间大于6个月和12个月者,低剂量组分别为51.0%和30.6%,传统剂量组分别为45.7%和34.8%,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表现均显著改善(均P<0.001)。结论: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ITP疗效与传统剂量者相当,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4-01汕头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难治性ITP患者16例,使用MMF进行治疗。MMF剂量为每日1.0~1.5g,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3个月,有效者原剂量继续服用3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结果显效4例,良效7例,进步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8.75%。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症状。结论MMF对难治性ITP有较好的疗效,副反应小,可作为难治性ITP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性出血性疾病。本组36例ITP患者均有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史,部分患者有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史,疗效均不理想。改给康力龙、刺五加联合654-2治疗,总有效率88.8%,副作用轻微,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Fan Y  Chang NB  Xing BL  Li YM  Pei L  Li JT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313-3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的年龄分布、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等.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2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的住院及门诊资料.结果 ITP 103例中,随访时间为2个月~15年,男∶女=35∶68;≥60岁发病患者34.0%(35/103);所有患者中,激素敏感型为57.3%(59/103),多以完全或部分反应健康存活;脾切除6例,栓塞1例,栓塞者无效,随访到的5例切脾者4例血小板一直正常;免疫抑制剂中,环孢素A效果较好,联合激素时其有效率为81.3%(26/32).发展为干燥综合征2例,红斑狼疮1例,淋巴瘤1例.103例中死亡7例,仅1例为脑出血(30岁),其余2例死于脑血栓/梗死,2例死于非血液肿瘤,1例死于肾病,1例死于淋巴瘤.ITP患者中难治率为17.2%(10/58).结论 ITP发病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临床表现各异,致命性出血少,联合免疫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治疗ITP 的首选药物。激素对急性型ITP 疗效好,控制出血的作用最明显,较大剂量能提高血小板数。激素治疗后,60~90%的病例在6周至6月内痊愈,部分转为慢性型。对慢性型,激素疗效稍差,20~25%完全缓解,34~60%部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效输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方法:90例确诊的ITP患者中对输注血小板的48例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输注的效果并分析与感染、脾脏肿大、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免疫指标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8例应用血小板和激素治疗的患者,44.4%有效输注,30例应用血小板、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患者,53.3%有效输注.24例无效输注患者中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脾脏肿大组与正常组、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组与正常组,有效输注率有显著性差异.骨髓巨核细胞数升高组与正常组、调节性T细胞低表达组与正常组,有效输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输注血小板50%存在无效输注,其原因可能与感染、脾脏肿大、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因此控制感染和抑制免疫应作为首选治疗,而血小板的输注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15.
钟宁  刘传芳 《山东医药》2003,43(22):43-4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 ,患者常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紫癜及出血倾向 ,部分急性型 ITP患者可出现鼻、牙龈 ,甚至是颅脑、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为尽快使这类患者血小板增加 ,减少出血 ,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ITP患者 2 3例 ,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12~ 6 7岁 ,均符合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间 5天至 14年。治疗前血小板 8~ 47× 10 9/ L。急性 ITP15例 ,其中 6例治疗前未用其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血小板相关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7年4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0例临床确诊的ITP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前后不同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PAIg)的表达。结果:ITP患者初诊时PAIgG、PAIgA及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PAIgM、PAIgA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之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γ=-0.72、γ=-0.83和γ=-0.67。在确诊ITP后予激素等免疫治疗无效转变为慢性ITP的患者时,PAIgM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激素治疗有效的急性ITP患者,并且PAIgM异常增高或联合PAIgG增高的比例要显著多于急性ITP患者(均P<0.05)。35例PAIgG和PAIgM同时升高的ITP患者,经治疗血小板升至正常后,PAIgG、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降。结论:ITP的发生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初诊ITP患者PAIgM单独或联合PAIgG异常增高常提示预后不良,易转变为慢性ITP。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本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患者约90%为成人,其治疗目前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和脾切除为主要措施,但约15%~30%对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或不能为患者接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种难治性ITP 的治疗现已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问题。本文就其治疗现况作一概述。ITP 的治疗方法一、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BPC)不能维持安全范围[(20~30)×10~9/L]的患者,可采用下述治疗。1.长春生物碱早期研究用长春花碱(VLB)或长春新碱(VCR)静脉注射,10/88例(11.4%)完全缓解持续0.5~4年,31/88例有暂时疗效,47例无效。另报道6/28例完全缓解。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对成人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初诊ITP患者41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d,共4d,不进行维持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均完成4d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完全缓解20例(48.8%),缓解14例(34.1%),未缓解7例(17.1%),初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缓解)为82.9%,长期有效率为51.2%(21/41),中位持续有效时间为19(3~42)个月。伴有抗核抗体阳性的患者,其长期有效率明显低于抗核抗体阴性者(P0.05)。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糖,高血压,低血钾等,在治疗结束后均恢复。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并且不进行维持治疗,对成人初发ITP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将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g/kg、B组应用IVIG 2g/kg加地塞米松静滴。两组患儿治疗第3、7、10、14天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两组同一时间血小板计数、出盒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中剂量IVIG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可适当减少费用,降低血液制品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霉酚酸酯(MMF)为主的方案治疗激素无效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服用MMF(1.0~2.0g/d)治疗的激素无效成人ITP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MMF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3.9%(17/23),其中6例(35.3%)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MMF治疗中位起效时间为27(20~35)d,血小板计数升至峰值的中位时间为69(49~95)d。MMF治疗后,14例(82.4%)患者持续有效,随访时间为15.0(8.5~30.5)个月。MMF治疗有效患者的ITP病程明显短于MMF治疗无效患者的病程(P0.05);MMF联合激素、环孢素或达那唑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MMF单药治疗的起效时间(P0.05)。23例患者服用MMF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MF对于激素无效的成人ITP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