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根厚  刘芳 《新疆医学》1999,29(3):178-179
大面积深度烧伤浅表静脉被毁,致静脉穿刺困难,常采用深静脉穿刺、切开置管输液。我科发生1例股静脉套管针穿刺置管输液致5300ml液体漏入腹腔,经抢救脱险,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23岁。以60%Ⅲ°烧伤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入院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置管、吸氧,四肢烧伤创面切开减张,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切开置管输液抗休克,创面涂磺胺嘧啶银霜。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后第27天在翻身床上行第6次手术。术中见右下肢迅速肿胀,发现静脉置管处有液体渗漏,立即拨除导管,行右股静脉磋商管针穿刺置管输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3岁,1994年12月24日因高烧抽搐住当地医院抢救,当时行股静脉通道输液,一周后治愈,但拔除股静脉通道时不慎将插管折断,即行B超检查,发现下腔静脉和右房之间有一长7cm,粗0.2cm异物,于1995年2月11日来我院行异物取出术。入院时,患儿无任何不适,心率12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可闻心包磨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输液,一般常选用头皮和四肢浅静脉。对于长期静脉输液和头部烧伤,头部及四肢静脉破坏,静脉血管穿刺有困难的小儿,我们采用腹部浅静脉穿刺输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例,其中男性2例,均系烧伤患儿,女性1例,胆总管囊肿。年龄最小的1112岁,最大的2612岁,共行胸腹壁穿刺32次,最少1例为5次,最多1例为20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保留时间8~24h,液体流速最慢15滴/min,最快34滴/min。12 典型病例:患儿男1112岁,开水烫伤12h,以45%全身多处浅Ⅱ度至Ⅲ度烫伤入院,给予暴露疗法。由于该患儿…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烧伤病人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在烧伤早期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在体液渗出期后则是补充营养和滴入药物的重要途径[1][2],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受损程度多为浅二度至三度,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或呈黄褐色,给体表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赢得了宝贵的抢救和治疗时机.通过对6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危重或衰弱病人需静脉内持续输液,但这些患者常因长期输液穿刺,外周血管受到损害,输液十分困难。我们采用头静脉切开插管输液,在医治重危病人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一、切开置管方法头静脉位于皮下,多数肉眼可见。切口选择上臂上1/3,距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较近,血管管径较粗,便于插入输液导管。操作步骤与静脉切开大致相同。将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D)的导丝插入内径为1.2mm之硅胶管内,导丝的软头超出硅胶管口2cm左右,切开静脉壁,将PTD导丝为内芯的硅胶管插入血管腔内,以导丝为引道,徐徐向上插管。倘若导管达肱  相似文献   

6.
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危急情况下,特别因周围循环衰竭或反复长期输液而致浅表静脉栓塞变硬时,往往需要作大隐静脉切开才能插入导管输液。近年来我们应用股静脉穿刺插入硅橡胶管或塑料管输液25例取得较好效果。本法优点较多:(1)穿刺容易成功,如需要时,拔管后1~2周如需要时,可再穿  相似文献   

7.
成批烧伤病人的早期处理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病人的早期治疗措施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四批烧伤病人共 81人(其中特重度烧伤 44人 )的临床资料 ,总结早期处理的意义。【结果】入院后全部紧急行静脉切开或股静脉穿刺建立快速有效静脉输液通道。6小时内行切痂减张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及改善通气功能 9人。一周内行大面积切 (削 )痂 ,大张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 (或皮浆 )植皮手术 ,关节部位及手背深Ⅱ度和Ⅲ度烧伤 ,切 (削 )痂后用异体 /异种脱细胞真皮支架加自体表皮修复创面。特重度烧伤病人死亡 3人 ,均合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 ,6人在休克纠正后转送其他医院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统筹安排人员和物资 ,火灾现场和运送途中及时建立快速有效静脉输液通道、入院后及时预防性气管切开、焦痂切开减张、及早切 (削 )痂修复创面是抢救成批重度烧伤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大面积受损,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 1].加之较长时间的输液,使静脉穿刺条件极差,甚至无处可穿.为了探索大面积烧伤病人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提高输液护理的效率.我病房自1997年开始对烧伤面积55% 以上的烧伤病人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10年5月收治肛门异物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1岁,以"突发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6h"入院.既往于2002年因"锐性异物置入肛门致直肠损伤"于其他医院行"结肠切开、异物取出、结肠单口造瘘术",于半月后再次行"结肠造瘘口还纳术".  相似文献   

10.
1998年5月8日,我市境内发生一起客车内火药爆炸特大交通事故,当场死亡8人,18人烧伤,其中重度烧伤1人(面积35%)、特重烧伤17人(面积>50%或Ⅲ度烧伤>30%)。因地处偏远,伤员于事件发生后2h全部就近送入我院,经抢救治疗治愈9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18例患者情况按成活与死亡分两组进行分析,见表1。12 治疗方法121 抗休克补液 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静脉切开或留置针穿刺,建立快速的静脉输液通道,按上海瑞金医院的补液公式估算输液量。由于本院临时缺少大量的胶体,第1个24h主要以晶体液(平衡液)为主,胶体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白蛋白代替…  相似文献   

11.
我科为一位烧伤后左眉完全缺损的女性患者行头皮岛状皮瓣眉毛再造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19岁,1982年因烧伤致使左眉完全缺损,于1984年1月住入我科行左眉再造手术。术前剃去患者头部毛发,用龙胆紫仿健侧眉毛描绘出左眉及颞浅动脉的额支走行。在局麻下,于左耳尖前约3cm处,沿左颞浅动脉及其额支的走行方向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及颞浅筋膜,暴露颞浅动、静脉及其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例1 男,45岁,住院号16826,于1978年4月3日下午18时30分汽油烧伤,伤后1小时入院,烧伤面积91%,其中三度71%,二度20%,并呼吸道烧伤。入院时烦躁,神志不清,四肢因三度烧伤未测血压,体温T36.6℃,心率140次,R32次,Hbl7g,RBC595万。入院后即进行抗休克及清创处理,伤后第二天作右大隐静脉高位切开插入硅胶管输液,分别于伤后第4和第7天作四肢切痂植皮,并自该管输入大量血液、血浆、抗生素及有刺激性药物。伤后15天拔出右大隐静脉导管(留管14天),改用颈外静脉切  相似文献   

13.
乔玲妹 《苏州医学杂志》1998,21(2):F004-F004
在儿科静脉穿刺取血中股静脉穿刺是取血的一种方法之一,并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因婴幼儿缺少粗、浅的体表静脉,当检验需要较多量的血标本时,股静脉穿刺是一种较好的取血途径。  相似文献   

14.
特大面积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 6岁 ,因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后 6h入院 .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1 32次/min ,呼吸 2 6次/min,血压 1 0 0 /70mmHg,神志清楚 ,四肢湿冷 ,口渴明显 ,双肺呼吸音粗糙 ,全身除头面部 ,下腹部和会阴部外 ,均被烧伤 ,总面积 90 %TBSA ,其中三度 5 6% ,深二度 2 2 % ,浅二度 1 2 % ,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 ,否认其他外伤史 .立即右股静脉穿刺置管 ,快速补液抗体克 ,四肢焦痂切开减压 ,低流量持续吸氧 ,禁食等处理 .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 ,伤后 72h,行四肢及臀部切痂 5 3%TBSA ,微粒皮移植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白细胞 1…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跌入约90℃热水池中烧伤,伤后6 h送至我院.诊断:(1)烧伤(热水)100%TBSA,深Ⅱ度19%,Ⅲ度81%;(2)烧伤休克.入院后立即给与抗休克治疗,行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危急情况下,特别因周围循环衰竭或反复长期输液而致浅表静脉栓塞变硬时,往往需要作大隐静脉切开才能插入导管输液。近年来,我们应用股静脉穿刺插入硅橡胶管或塑料管输液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我科从1978年5月至1979年12月间,共行股静脉穿刺插管输液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30岁2例,31~40岁2例,41~50岁12例,51岁以上9例;穿刺部位右股静脉19例,左股静脉6例;放管时间5~10天13例,11~20天9例,21天以上3例(其中1例达36天)。25例效果均佳,无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精神病患者输液故障的方法.方法:对不配合输液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行四肢静脉一次穿刺成功后发生二次以上输液故障的精神病患者60例,改为头皮静脉负压穿刺法.结果:不配合输液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比四肢静脉穿刺时更安静;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1%;中途致输液故障5例(7.15%),输液故障率明显下降.结论:对不配合输液治疗及四肢静脉不明显的精神病患者行头皮静脉穿刺可减少重输液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污染机会,节约大量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材料和方法选用针头斜面小而又不太锐利的51/2~6号头皮针;进针角度约5。在所选细小静脉旁缓慢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固定。2操作体会(IWe供静脉给药途径:手掌浅静脉非常丰富,吻合成手背静脉网;手指浅静脉吻合成网,经指建隙与深部静脉相交通,手指浅静脉主要位于背例,即指背静脉,掌例指关节处可见1支一2支指间静脉,因其细小,一般不被选用穿刺输液,当患者四肢明显水肿,常用静脉因长期输液被破坏,或者是血液透析者须严格保护血管时,病情不宜行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者,手指手掌后细小静脉则成为输液的穿刺部位,从而保证了静脉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气管切开并同期行气管切开口缝合的可行性和可能并发症。方法对5例4~6岁复杂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气管切开异物取出术。异物分别为塑料笔帽1例、光滑圆柱状塑料串珠2例、光滑金属球1例、光滑陶瓷棒1例。均行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麻醉,硬支气管镜下将异物松动并牵拉至声门下,于3~4气管环间横形切开气管,直视下将异物经气管切开处取出。观察呼吸状况至平稳,Ⅰ期缝合气管切开口。结果5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气管切开处I期缝合后,均未出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均1年以上,未出现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开取儿童复杂气管支气管异物,同期气管切开口缝合是可行的。轻柔操作和避免多次经声门试取是减轻喉水肿、保持呼吸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余文玉 《重庆医学》2005,34(3):475-476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技术操作,烧伤病儿输液是护理工作中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烧伤休克期及临床过程中需大量补液的情况下,要建立快速、有效的补液通道[1],传统的方法行静脉切开或2个静脉穿刺,为了减少病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对烧伤病儿进行头皮静脉、颈外静脉、四肢静脉、创面静脉留置,通过静脉留置,有效地解决了休克期及术中、术后、数日内的补液难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