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囊三角的处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LC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先处理胆囊三角,用电凝钩薄层解剖Calot三角前、后浆膜,游离胆囊管,胆囊动脉,使Calot三角充分显露后分别上可吸收生物夹后切断,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410例中,1例因胆囊动脉出血中转开腹,术后并发胆瘘1例,开腹探查为迷走胆管胆瘘,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LC术中仔细辨清解剖Calot三角的结构,可以减少LC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临床工作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对5例已发生并发症病例(胆管损伤3例,胆汁瘘2例)经术中置“T”管引流和再次解剖行胆肠吻合术.结果:5例患者,分别于3个月、6个月后拔管治愈,无并发症.结论:掌握LC手术基本原则,认清胆囊Calot三角解剖位置及三管一壶腹标志,不能强行分离,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减少LC手术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00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8例,损伤率0.08%,以肝外胆管横断伤最多见6例,电灼伤和钳闭坏死各1例。8例损伤均发生在开展腹腔镜前5年的5000例中,后5年5800例LC未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结果:8例肝外胆管损伤均行胆肠Ruox-en-Y吻合治愈。结论:良好显露Calot三角,靠胆囊钝性分离Calot三角,认准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汇部并游离出其延伸段是确认胆囊管的可行方法,此时,多能辨认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的相互解剖关系,可有效避免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胆漏是胆道外科的常见问题。也是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提高,临床上LC术后胆漏又有新的特点,而迷走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共处理迷走胆管损伤性胆漏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对患胆囊良性疾病的空勤人员实施胆囊切除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4月~2007年6月对50例空勤人员患急、慢性胆囊良性疾病者行三孔法LC。结果均三孔法LC完成,无中转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24.5min(20~65min)。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0例三孔法LC术后恢复良好,经康复疗养及地面观察,飞行结论合格。随访30~125个月,无胆管狭窄及残余小胆囊,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在熟练掌握四孔法LC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对空勤人员实施三孔法LC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黄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例LC术后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例中,胆管损伤5例,胆道结石6例,胆漏9例;手术治疗痊愈7例,内镜等微创治疗痊愈13例。结论 胆管损伤、胆道结石遗漏或继发、胆漏是术后黄疸的主要原因;及时对因处理可有效的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定位并首先解剖胆囊壶腹部,从后三角入路处理胆囊三角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壶腹部定位、后三角入路法为268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临床资料、手术技巧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成功完成261例LC手术,7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2.6%,2例因术中发现合并有Mirrizi综合征,其中1例合并胆囊胆管瘘,1例因术中胆囊管短合并Mirrizi综合征导致胆总管横断,3例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无法分离,1例术中发现双胆囊管畸形,1例因胆囊床肝中静脉损伤出血。胆管损伤率0.37%。结论:采用壶腹部定位、后三角入路行LC有利于准确解剖胆囊三角,可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三角处理的经验 ,探讨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8年 11月 2 0 0 3年 12月施行 2 0 0 0例LC术中 6例肝外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损伤原因。结果 :6例肝外胆管损伤中胆总管横断 3例 ,胆总管横断缺损伤 1例 ,胆总管横断缺损伤并胆漏 1例 ,右肝管撕裂 1例。其中左右肝管低位汇合并胆囊管汇入右肝管及胆囊管结石嵌顿各 1例。第 10 0 5 0 0例发生 1例 ,第 5 0 0 10 0 0例发生 2例 ,第10 0 0 13 0 0例发生 3例。结论 :通过克服盲目自信 ,麻痹大意思想 ,充分认识胆囊三角解剖变异以及规范的手术操作 ,可明显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胆管损伤性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常见三大并发症之一,如术中或术后未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将带来严重后果。1991—02~2008-01 LC7860例中术后胆漏再手术治疗患者24例,现回顾分析,以探讨其围术期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壶腹及胆囊后三角解剖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05~2009-02使用胆囊壶腹及胆囊后三角解剖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为胆囊周围严重粘连,近期急性发作,Calot三角严重充血水肿,解剖不清,中转开腹.1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气体膨胀困难,遂中转开腹.800例中1例胆道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3.6d.结论:胆囊壶腹及胆囊后三角解剖法有助于术中容易辨清"三管一壶腹部"的解剖关系、辨认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能有效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胆囊良性疾病的空勤人员实施胆囊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4月~2007年6月对50例空勤人员患急、慢性胆囊良性疾病者行三孔法LC。结果均三孔法LC完成,无中转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24.5 min(20~65 min)。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0例三孔法LC术后恢复良好,经康复疗养及地面观察,飞行结论合格。随访30~125个月,无胆管狭窄及残余小胆囊,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在熟练掌握四孔法LC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对空勤人员实施三孔法LC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LC 510例临床资料。结果:510例中,胆管损伤2例(0.39%),其中:副肝管损伤1例,行胆管对端吻合;肝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良好显露胆囊三角,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可避免损伤肝外胆管。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25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快速切除胆囊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电钓凝切浆膜及索条,纱布条钝性分离暴露,Galots三角前后结合解剖,针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胆囊顺逆结合切除或大部分切除的方法。结果:251例急性炎症期急诊LC,手术时间35~180 min,出血10~30 ml,无中转开腹,1例术后漏胆,2例胆囊窝积液。结论:对有急性炎症胆囊行LC,只要仔细操作,方法得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本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的56例急性胆囊炎病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1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5例,其中因Calot三角解剖不清,周围致密粘连2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1例,胆囊动脉出血2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能把握住手术时机并注重手术技巧,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结果胆总管损伤3例行修补术加胆总管T管引流,肝总管损伤1例,外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横断损伤转入1例及1例右侧副肝管行胆肠吻合术,l例为外院胆总管损伤初次修复术后出现胆总管梗阻再次行胆肠RouxY吻合术。结论术中辨认清楚胆囊三角和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胆囊壶腹结构及“三管、一壶”关系极重要,手术时如解剖不清严重粘连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2000年6月~2002年6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10例。由于种种原因而中转开腹手术(OC)7例(占6.36%),本文就7例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作一分析与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及中转手术原因本组共7例,具体原因是Calot三角解剖不清和胆囊与周围粘连及胆囊壁增厚炎症水肿。其中分离胆囊与肠管粘连叶损伤十二指肠1例,胆囊动脉未钳夹出血4例,胆总管横断2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4-03~1998-12,共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1036例,发生胆总管横断伤3例,均行开腹手术处理治愈,经1~3年随访无任何并发症,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女,27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4年,加重3d”,经B超提示胆囊结石,诊断“结石性胆囊炎”入院。LC术中见: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解剖Calot三角,见“胆囊管”清楚,上钛夹后常规切断。继续分离Calo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11年2月17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46例中,无一例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2~6 d出院,平均4.2 d。结论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适当选择病例,认真细致处理Calot三角、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亚甲蓝术中造影中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胆囊切除(LC)或胆总管探查术中正确判断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的解剖部位,减少手术误伤的作用。方法:比较同期2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16例LC术中行胆囊或胆总管穿刺、并注射亚甲蓝使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显色为实验组,其他11例常规腹腔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手术中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治疗术中亚甲蓝胆道造影能直观显影胆道,帮助术者正确判断Calot三角解剖,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我院近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25例,发生率0.44%,其中胆囊管残端漏4例,占16%,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漏3例(术中发现),占12%,LC同时胆道手术后吻合口或针眼漏6例,占24%,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或其它12例,占48%。渗漏多发生在胆囊床破坏后的病例中,故术中保护完整的胆囊床预防渗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