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的容量限制通气即低潮气量(TV)肺保护策略[TV≤6ml/kg,吸气平台压≤30cmH2O(1cm H2O=0.098mmHg)]与更高的TV(12ml/kg)策略比较,能降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死率。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证明,使用TV限制肺泡过度扩张的通气策略也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然而实际上许多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保护策略[吸入氧浓度(FiO2)≤0.60,吸气平台压≤30cmH2O]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气体交换目标,病死率仍然较高。随着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和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成功应用,已激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浓厚的兴趣。现将HFOV气体交换特点、通气策略和实施、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及流感样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9年9月至11月我科收治的需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0d内收治重症肺炎18例,12例需呼吸机治疗.平均年龄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5.1 d;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发生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2例给予NO吸入,3例应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中1例两者联合应用.本组死亡3例;接受甲型H1N1检测的6例中,4例阳性,其中1例死亡.12例患儿平均呼吸机治疗时间,存活组21.5 d(7~44 d),死亡组3.9 d(0~10 d).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相关检测阴性的重症肺炎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例.本组患儿病情严重,呼吸机治疗时间较长,病死率高.NO吸入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症病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收治的4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和传统通气组(B组).A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潮气量6~7 ml/kg,吸气峰压≤30 cm H2O(1 cm H2O=0.133 kPa),应用相对较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调节吸人氧分数(FiO2)及PEEP以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90%.B组采用传统通气模式,潮气量8~12 ml/kg,PEEP 2~6 cm H2O,调节FiO2以维持SpO2高于90%.观察2组潮气量、PEEP、动脉血气、病死率及入PICU 28 d内自主呼吸天数.结果 A组潮气量(7.09±1.66)ml/kg,PEEP(7.15±2.08)cm H2O;B组潮气量(9.82±2.31)ml/kg,PEEP(5.40±1.84)cm H2O;A组潮气量较B组显著降低(P=0.001),PEEP较B组显著升高(P=0.021).A组病死率30.3%,自主呼吸天数(10.88±8.84)d;B组病死率60.0%,自主呼吸天数(8.40±10.86)d;两组在病死率与自主呼吸天数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可能优于传统通气模式,但确定结论尚需进一步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对13例重症RDS患儿,在常频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改为HFOV治疗:(1)吸入氧浓度≥0.8、平均气道压≥10 cm H_2O持续6 h或以上,SaO_2仍不能稳定在85%以上者;(2)X线胸片示肺透明膜病变达Ⅲ级以上,或合并有肺气漏.结果 13例患儿改用HFOV后肤色逐渐转红,2 h内SaO_2≥90%,12 h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吸入氧浓度亦明显降低,与HFOV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1例家属放弃治疗外,12例均成功撤机并存活出院.总上机时间平均为90.6 h,其中:HFOV时间平均36.5 h.并发肺炎4例,无并发颅内出血及慢性肺疾病病例.结论 重症RDS用常频通气疗效不佳者,改用HFOV可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泡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8 cmH2O(1 cmH2O=0.098 kPa)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 B-NCPAP 5 cmH2O防治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 B-NCPAP 8组选取2007年4月30日至2008年8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且生后30 min内收入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胎龄27~37周、羊水泡沫实验(-)~(+),生后30 min内应用B-NCPAP 8 cmH2O,分为B-NCPAP 8预防(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和B-NCPAP 8治疗亚组(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胸部X线检查提示存在不同程度NRDS改变)。PS+B-NCPAP 5组选取为胎龄27~37周、羊水泡沫实验(-)~(+)的早产儿,生后6 h内气管内注入PS并给予B-NCPAP 5 cmH2O,分为PS+B-NCPAP 5预防及PS+B-NCPAP 5治疗亚组。结果 研究期间,B-NCPAP 8预防和治疗亚组分别纳入48和25例;PS+B-NCPAP 5预防和治疗亚组分别纳入36和22例。B-NCPAP 8预防亚组41/48例(85.4%)未出现呼吸窘迫;7例在应用B-NCPAP 4~6 h后出现呼吸窘迫,其中5例为轻度NRDS,继续治疗8 h后症状逐渐改善,2例为重度NRDS,在生后8~10 h行气管插管注入PS并改用机械通气后存活;应用成功率为95.8%(46/48例) 。PS+B-NCPAP 5预防亚组32/36例(88.9%)未出现呼吸窘迫;4例在应用B-NCPAP 4~6 h后出现呼吸窘迫,其中3例为轻度NRDS,继续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应用成功率为97.2%(35/36例);1/36例(2.8%)为中度NRDS,改用机械通气后死亡。B-NCPAP 8治疗亚组24/25例(96.0%)治疗2 h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1例改用机械通气。PS+B-NCPAP 5治疗亚组18/22例(81.8%)治疗8 h后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均改善,1/22例(4.5%)死亡。B NCPAP 8与PS+B NCPAP 5预防及治疗亚组在防治NRDS的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 NCPAP 8预防及治疗亚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低(P均<0.05)。结论 早期应用B-NCPAP 8 cmH2O与PS+B-NCPAP 5 cmH2O预防及治疗NRDS的疗效相近,但前者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115例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支持的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脑病、低钠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支持的重症肺炎患儿115例.男81例,女34例.机械通气治疗≥48h,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并行血清钠检测、血气分析、脑脊液及CT等检查.结果 撤机好转93例,放弃7例,死亡15例.并心力衰竭60例(52.17%);脑病40例(34.78%),其中出现抽搐38例(95%),呼吸暂停11例(27.5%);低钠血症42例(36.52%),出现抽搐31例(73.81%),诊断为血管升压素分泌异常综合征27例(72.97%);ARDS 8例(6.96%),Pa(O2)/FiO2<200mmHg (1mmHg=0.133kPa), PEEP 8~18cm H2O (1cmH2O=0.098kPa);MODS6例(5.22%),均伴3个脏器受累,4例死亡.筛查出伴先天性疾病27例(23.4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例(66.67%),喉部畸形、骨骼肌肉异常各3例,多发畸形2例.结论 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多同时并发各脏器功能异常,病死率较高.伴先天性疾病患儿漏诊误诊多见,病死率高,是导致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重视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麻疹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7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32例麻疹肺炎并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死亡组与存活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比值(P/F)、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中好转或治愈16例,死亡16例(包括放弃后死亡的病例),总病死率达50%;死亡组机械通气前P/F比值明显低于存活组[分别为(11.93±1.67) kPa、(21.77±1.16) kPa,P<0.01)];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病死率分别为40.0%、41.6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RDS是小儿麻疹肺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P/F比值对ARD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导致危重手足VI病患儿的救治体会。方法选取手足口病定点PICU收治的30例均合并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损害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观察其预后,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均给予呼吸机治疗,存活19例,死亡11例。其中6例病情进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脑死亡放弃治疗;3例不能恢复自主呼吸、6个月不能下机,放弃治疗死亡。结论由EV71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VI病,多见于婴幼儿,其特点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在诊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重症EV71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害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儿茶酚胺风暴。早期机械通气、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及综合对症治疗是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可降低病死率,否则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伤和死亡.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一种高频率、小潮气量的通气方式.通过高于常频通气的平均气道压保持肺开放状态,可减轻机械通气时肺组织反复开闭造成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近10余年通过对HFOV气体交换原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与常频通气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认为,HFOV可改善氧合和气体交换,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可降低成年人或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或长期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急性白血病(AL)、淋巴瘤(ML)患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分析14例AL、ML发生AR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问题。资料显示,14例ARDS均有三凹症、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动脉血氧分压(Pa02)<50mmHg、氧合指数(Pa02/FiO2)≤200mmHg。9例于化疗诱导、巩固期严重感染后发生,其中肺部感染6例,败血症休克3例,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5例。14例ARDS患儿于疾病高峰期胸部X线均显示肺间质改变伴广泛肺泡渗出浸润,病变多累及全肺或>l/2肺。应用抗感染、休克、纠正酸碱平衡、IVIG及G—CSF支持治疗,14例早期经鼻或面罩吸氧,5例病程中接受机械通气,2例分别用吸入一氧化氮(NO)及气道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恢复2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7例。表明AL、M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突然呼吸增快,应列为高危病例进行密切观察和血气随访,积极治疗;通气方式选用甚为重要,对常规吸氧难以纠正低氧血症者及早建立人工通气,实行高频通气,早期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NO等治疗,可能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11月25日至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20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发病特点、治疗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有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合并喉炎3例;肺炎17例,17例中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其中2例同时合并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例;病毒性脑炎1例。有基础性疾病5例。6例危重症患儿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均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奥司他韦抗病毒、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等治疗;合并细菌感染4例,予抗生素治疗;合并真菌感染2例,予氟康唑口服。1例患儿放弃治疗死亡,余19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部分病例以喉炎起病,危重症病例合并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和休克。重症病例治疗原则应采取早期应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关键措施,开放塌陷肺泡的压力高达60cmH2O,而维持肺泡开放的压力即呼气末正压应大于20cmH2O。数分钟内维持极高的气道压力来开放已塌陷的肺泡即肺开放策略,有短时高压力控制通气、叹息通气和短时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它们并无气压伤和持久的循环影响,但肺开放策略并不常规用于每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开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关键措施,开放塌陷肺泡的压力高达60cmH2O,而维持肺泡开放的压力即呼气末正压应大于20cmH2O。数分钟内维持极高的气道压力来开放已塌陷的肺泡即肺开放策略,有短时高压力控制通气、叹息通气和短时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它们并无气压伤和持久的循环影响,但肺开放策略并不常规用于每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住院的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ARDS 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死亡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ARDS时表现为高热(71.4%)、咳嗽(85.7%)、气促(88.6%)、发绀(74.3%)、三凹征阳性(74.3%)、双肺啰音(65.7%)。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PO2/FiO2)不同程度降低,胸部X线表现点片状、斑片状浸润影,严重者为弥漫性渗出、大片实变。所有病例均行血、痰液的病原体培养,共培养细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35例ARDS患儿经治疗后死亡23例(65.7%),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共12例(52.2%)。死亡原因与原发病未缓解、合并MODS、休克、肺部浸润严重、使用机械通气有关(P<0.05),而与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方式无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休克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ARDS时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可通过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早期诊断,合并MODS及休克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中(P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ARD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2004年2月我院PICU的14例确诊为ARDS患儿的特点。结果ARDS的发病率为2.3%。诱发ARDS的因素有体外循环、肺炎、脓毒症、休克等,其中以体外循环为最多见(占发病人数的42.9%)。确诊时急性肺损伤指数和PaO2FiO2分别为(3.2±0.6)和(86.5±23.8)。机械通气时最高吸气峰压和呼气终末正压分别是(33.8±8.4)cmH2O、(8.3±4.8)cmH2O。ARDS平均住院时间为18.1d,占PICU危重病人总住院时间的21.2%。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死亡6例(病死率42.9%),占PICU死亡总数的21.5%。结论积极去除高危因素预防ARDS、探讨ARDS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5日至2009年12月3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2009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确诊患儿12例~([1]),平均年龄3岁2个月(16个月~8岁),全部病例均有重症肺炎和低氧性呼吸衰竭,6例出现肺气漏,其中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给予机械通气6例,氧合指数(PiO_2/FiO_2)87~148(平均105.5),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60%~100%,PIP28~40 cm H_2O(平均32.3 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 10~20 cm H_2O,机械通气时间6~44 d(平均15.5 d).  相似文献   

17.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效果。将 38例重症MAS患儿根据血气及胸片结果分为肺不张组和肺气肿组 ,对两组所用呼吸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中治愈 2 6例 (6 8.4 % ) ,死亡及放弃 12例 (31.6 % ) ,常见合并症为肺炎、气胸、持续肺动脉高压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示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及通气模式 ,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MAS的关键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38例$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221006@张振坤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221006@武爱莲 $上海市儿童医院!200040@钱秋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小潮气量及限制气道压力进行机械通气的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公认。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能提高氧合并进行肺保护,但是肺复张及PEEP设定方法一直存在争议,该文就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复张策略及PEEP滴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效果。方法将28例MAS患儿按胸片和血气结果分为肺不张组和肺气肿组,对两组所用呼吸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结果28例中痊愈18例(643%),死亡10例(357%),平均用呼吸器时间828小时,合并肺炎肺出血是机械通气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次是肺动脉高压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出生体重、胎龄和机械通气时间与预后无关。结论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压力和防止感染是MAS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CO2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救治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但在儿童应用非常少。我院PICU采用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平台开展ECCO2R, 为1例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成功提供部分呼吸支持, 为儿童ARDS采用ECCO2R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我院PICU收治的1例腺病毒肺炎、重度ARDS患儿, 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后出现高碳酸血症, 采用CRRT平台开展ECCO2R进行部分呼吸支持, 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患儿, 男, 1岁4个月, 因腺病毒肺炎、重度ARDS, 行机械通气和静脉-动脉ECMO治疗, ECMO治疗25 d, 撤离ECMO后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在CRRT平台上, 采用血液净化系统体外循环串联膜肺, 开展二氧化碳清除治疗。治疗1 h后, pH值升高11.2%(从7.222升至7.303), PCO2下降29.1%(从72.6 mmHg降至51.5 mmHg, 1 mmHg=0.133 kPa);治疗6 h, 高频震荡通气模式下平均气道压下降5 cmH2O(从20 cmH2O降至15 cmH2O, 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