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手术联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由于腮腺等器官紧贴头颈部癌的放射靶区,常规放射治疗会造成持续性口干症、其他口腔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高度适形的技术,能在肿瘤接受高剂量放射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头颈部调强放疗改善了肿瘤的局部控制、减少了口干症等放疗副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证、手术与放疗的间隔时间、临床和计划靶区定义、患者的固定、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逆向放疗计划、耙区和危险器官容积剂量评价(DVH)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口干症的发生率很高,腮腺受到40Gy以上的照射将导致持久性口干。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使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新技术得到发展,新技术提高了靶区剂量,同时明显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包括腮腺的放射剂量,从而减少了口干症的发生率。新技术采用放射位置固定、CT/MRI扫描、三维放疗计划、评估、优化和验证,并通过三维剂量、DVH、肿瘤和腮腺容积剂量评价达到保护腮腺功能的目的。我们在2001年对20例头颈部癌放疗患者分成常规放疗组和3DCRT组行放射治疗,常规放疗组肿瘤剂量55.6~68.6Gy(平均58.8Gy),3DCRT组肿瘤剂量53.5~68.5Gy(平均58.3Gy),记录患者的口干症评分和全唾液量。结果证明3DCRT对口腔放疗患者健侧腮腺能达到比较好的保护,腮腺放射剂量常规组和3DCRT组分别为51.8Gy和24.7Gy,放疗后6个月,常规组Ⅰ~Ⅳ级口干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5%,37.5%和12.5%,3DCRT组Ⅰ、Ⅱ级口干症的发生率为8.3%和8.3%,口干症级别和发生率比常规放疗组明显降低。调强放疗对腮腺的保护比3DCRT更好,口干症的发生率达到很低水平。Lee等报告IMRT治疗67例鼻咽癌患者,肿瘤剂量65~70Gy,放射治疗后3个月,口干Ⅰ级28%,Ⅱ级64%,无口干8%;至放射治疗后24个月,口干Ⅰ级32%,Ⅱ级仅2%,而无口干达66%。可以相信,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新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使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口干症发生率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峰 《临床误诊误治》1999,12(6):474-474
11 放射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臂丛神经、交感神经干或神经节、腰骶丛神经等,其放射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1.1 发病原因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腮腺癌等放射治疗常会引起脑神经的放射损伤,其中鼻咽癌放疗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3.4~20.6%。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喉癌、肺尖癌、乳腺癌、锁骨上区的放射治疗可造成交感神经节、神经干的损伤,肺癌、乳腺癌锁骨上区放疗会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尤其肺尖癌单纯放疗更易造成臂丛神经损伤,盆腔癌肿如宫颈癌、直肠癌、骶尾部肿瘤,如骨巨…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李少兰等报道鼻咽癌放疗中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40%~100%。其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及营养的摄入,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患者局部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照射的耐受性,限制了临黏膜床放射治疗剂量的应用,从而影响了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放疗是指用放射线杀伤癌组织的一种手段,称为放射性治疗。在放疗中,射线照射在体表接近肿瘤组织也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放射反应与损伤。所以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5年起对放疗病人特别是头颈部、胸部放疗的皮肤用“3M无痛保护膜”保护皮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05年7月—2007年5月放疗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3岁~78岁。两组病人均为鼻咽癌行头颈部放射治疗。1.2方法两组常规治疗(包括补液、穿…  相似文献   

6.
杨英  葛英姿  高春兰 《家庭护士》2008,6(1):252-253
放疗是指用放射线杀伤癌组织的一种手段,称为放射性治疗.在放疗中,射线照 射在体表接近肿瘤组织也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放射反应与损伤.所以放疗病人 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5年起对放疗病人特别是头颈部、胸部放疗的皮肤用 "3M无痛保护膜"保护皮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黏膜急性放射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所发生的各种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0%。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的不同时期大多数需接受放疗。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占与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放射治疗亦可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尤以口腔粘膜反应为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1月--2009年6月本科共收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120例,作者改进了护理方法,同时注重对患者口腔黏膜的保护和修复,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放疗反应,较满意地完成了放疗计划。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WHO于1998年公布,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外科治疗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胸部放疗是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而位于纵隔的心脏在放射治疗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线照射的影响,胸部放疗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轻者表现为心功能降低,心电图异常,重者则表现为急性心包炎、心肌炎,远期会导致心肌硬化、冠心病等。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放疗界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探讨一种放射治疗对心脏功能影响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的检测方法,并以此引导优化放射治疗计划,进一步保护心脏功能,具有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经放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量表对58例经放射治疗后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了解其认知功能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入选58例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占70.6%(41/58);NCSE量表8个认知项目中以记忆能力及计算能力的障碍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化疗亦会显著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多发病灶及常规放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病灶及适形放疗患者。 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及防治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放疗)是迄今为止治疗鼻咽癌最有效的手段,而肿瘤调强放疗(IMRT)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放疗方法。它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多叶准直器等,利用固定适形野下的子野的叠加,使靶区内任意一点的输出剂量和剂量率能按医生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形状保持一致,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加之鼻咽紧邻颅底,手术切除困难,因此放射治疗几乎成了治疗鼻咽癌的唯一方法,但调强放疗病人应注意皮肤及口干、口腔黏膜反应等,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玲 《家庭护士》2009,7(12):1113-1113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和器官也造成一定的损害,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孙永敏等[1]报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93.8%.  相似文献   

12.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线是把双刃剑 ,它既能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又可能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 ,认识放射线损伤与认识和掌握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等重要。在胸部肿瘤 (如肺癌、乳腺癌、纵隔淋巴瘤等 )的放射治疗中 ,肺组织往往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 ,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肺的放射损伤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放射性纤维化。RTO (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 )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中将发生放疗开始后 90天内者称为急性放射性损伤 ,发生在 90天以后者称为后期放射性损伤。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放射治疗也有一定的负作用,如口腔溃疡,腮腺肿大,局部皮肤瘙痒甚至坏死等。在放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有唾液量减少,质变绸,腮腺疼痛和明显压痛、迅速肿大等,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疾病,即可诊断急性放射性腮腺(acute radiation parotiditis,ARP) [1]。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原发性头颈部恶性肿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口腔癌等)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放射物理技术的进步,适行调强放射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由于头颈肿瘤位置好固定、解剖结构复杂,调强放射治疗是最适宜的放射治疗手段.调强放射治疗同传统放疗相比更加精细,在三维方向上,剂量分布同肿瘤大体形状相一致,且可以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步加量照射.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SPECT腮腺显像对鼻咽癌放疗后腮腺功能损伤测定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PECT腺功能测定评价鼻咽癌患者不同设野放射治疗后腮腺损伤情况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选取40例鼻咽癌患者作研究对象,行单纯放射治疗,其中23例行双耳前野放疗,17例行双耳前野加鼻前野放疗。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均用SPECT检测其腮腺  相似文献   

16.
贾谊君  吴克瑾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547-1548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实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还对周围健康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凡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几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的纤维化疾病,皮肤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放疗的敏感性通常会成为常见受累部位,因此皮肤纤维化是放射治疗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临床表现为皮肤外形的改  相似文献   

17.
头颈癌病人手术后的心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颈部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术前或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由于头颈部肿瘤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手术切除不仅会严重损害语言和吞咽功能,而且使面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思想压力和社会压力。为了了解头颈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手术对患者身体形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但鼻咽癌的放疗仍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种功能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防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肿瘤由于其特定的解剖位置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通常使用放射治疗.由于头颈部肿瘤本身可使唾液的一些成份发生改变[1];放疗又直接破坏唾液腺使唾液分泌减少,从而改变口腔细菌构成及口腔微生态环境[2];据Llory和Dammron等[2]报道放疗后产酸菌较正常人和放疗前明显增多,唾液缓冲能力下降.因此,口腔黏膜反应难以避免.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多在照射剂量达到10~30 Gy时出现[3],约在放疗开始后2~3周时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8 医源性放射线致癌 医源性放射线致癌由诊断和治疗两方面引起,如X线胸透诱发乳腺癌,放射线治疗良、恶性病变时,在照射范围内正常组织发生新的癌瘤.临床上常见的有头颅高剂量照射后诱发脑膜瘤、肉瘤(特别是纤维肉瘤)、神经胶质瘤,颈部照射诱发甲状腺癌、咽癌、颈段食管癌,妇科良性疾病盆腔放射治疗诱发子宫体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放疗后诱发白血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