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蛋白与P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120例宫颈癌组织NDRG1与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DRG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χ^2=24.885,P%0.05);宫颈癌组织中NDRG1阳性表达与病人病理分化程度、FIGO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χ^2=36.587,P%0.05)。P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FIGO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χ^2=4.166,P%0.05)。结论NDRGl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及P16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抑制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0.0%(4/20)、31.1%(14/45)和95.0%(57/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027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p27在10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官颈鳞癌、1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一原住癌一浸润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2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官颈癌Survivin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宫颈癌p27阳性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和(或)间质侵袭患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量增多,而p27的表达量与之相反(P〈0.05)。结论:Survivin、p27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中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0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度制定优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感染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病毒复发转归的意义。方法152例的CA患者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法及S-P免疫法对初发和复发CA患者的活检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织进行检测,HPV6型E7早期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伴少许胞质着色为阳性,阳性率大于或等于15%者为阳性组织。结果152例CA患者中有91例HPV6型感染,感染率为59.9%。其中56例为初发患者,35例为复发患者;18~38岁53例,38~48岁26例,48~60岁12例;男52例,女39例。56例初发患者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患者的活检组织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阳性率为0%,HPV6型E7蛋白在初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以及复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发与复发CA组织相比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型E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例18~3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71.7%,26例38~4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9.2%,12例48~6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6.7%,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患者中阳性率为75.0%,39例女性患者中为64.1%,阳性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HPV6型是CA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6型早期蛋白E7在HPV6型感染的CA初发和复发组织中的表达和在正常生殖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年龄、性别无关;HPV6型早期蛋白E7的含量与其病情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2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和AQP2在90例宫颈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在正常宫颈、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54.4%,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晚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AQP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癌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56.7%,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2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AQP1和AQ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s=0.301,P=0.004)。【结论】AQP1在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p16基因的表达和高危 HPV 感染(HR-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上皮肉瘤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上述标本中 HR-HPV感染。结果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34、0.70±0.36、0.2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其无显著影响(P >0.05);HR-HPV 阳性患者的 p1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HR-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16基因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与 HR-HPV 感染密切相关,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宫颈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芯片中HPV、p27、p27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p27、p27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3%、38.3%、51.7%。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5)。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5)。而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CINⅠ级和CIN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宫颈癌中HPV与p27及p27mR—NA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74,P〈0.05;r=-0.612,P〈0.01)。结论HPV感染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低表达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感染与p27低表达有关。HPV和p27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zrin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及9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的乳腺组织(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86例乳腺癌患者的Ezrin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P>0.05),与伴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P<0.05)。结论 Ezrin与乳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明显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柳华  彭芝兰  杨开选 《华西医学》2006,21(4):696-697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MMP-7,TIMP—1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宫颈浸润癌组织,9例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MMP-7及TIMP-1蛋白表达的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及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MMP-7,TIM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1),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5),MMP-7的表达在宫颈鳞癌中高于腺癌,低分化癌中高于中-高分化者,伴淋巴结有癌转移者中高于无转移者(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TIMP-1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分类,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7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宫颈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7例结肠腺瘤、16例不典型增生、52例结肠癌及J5例癌旁正常纽织中Id—1的表达。结果正常肠粘膜组织中Id-1蛋白偶有表达,在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43.75%、73.1%,三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低的结肠癌组织中Id.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高者,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原发灶者29例(82.9%)表达Id-1,1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9例表达Id-1(52.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高、TNM分期的升高,Id-1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1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Id-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TNM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结肠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泛素(Ubiquitin)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宫颈癌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Ubiquitin、p27、p27 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宫颈癌组织中Ubiquitin、p27、p27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5.0%、38.3%、51.7%。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1)。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5)。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Ubiquitin与p27表达密切相关,而与p27mRNA无关。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低表达与宫颈癌密切相关,p27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Ubiquitin在p27蛋白质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p27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圆柱瘤基因(CYLD)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64例官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CINI26例、CIN Ⅱ-Ⅲ38例)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YLD mRNA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YLDmRNA在宫颈鳞癌、CINⅡ—Ⅲ、CINI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52.6%、73.1%、80.0%,宫颈鳞癌、CINⅡ-Ⅲ组织中CYLD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5、4.42,P〈0.05)。宫颈鳞癌CYLD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4.64、5.59,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病人年龄无关。结论CYLDmRNA低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L1壳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529例,所有患者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行宫颈活检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52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7.52%(463/529)。宫颈细胞学检查中,HPV L1壳蛋白在52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11%(154/529),其中在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16%、36.97%、65.15%、18.39%、0.00%,各组间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60.76%、29.33%、16.54%、0.00%,各组的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 DNA结果显示,随着HR—HPV DNA负荷量的增加,HPV L1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除HR—HPV DNA 1.1—9.9pg/mL组与10—100pg/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HPV L1壳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健  王丽岩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03-4005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CM2和PCNA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MCM2、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表达在中分化癌组高于高分化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CM2和PCNA的标记指数(LX)随宫颈病变进展而增加。其中MCM2 LI和PCNA LI分别在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P〈0.01)。比较宫颈癌组和CIN组中MCM2 LI和PCNA LI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MCM2和PCNA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与PCNA相比,MCM2是更敏感、可靠地反映宫颈上皮细胞增殖的指标,对判断宫颈病变的性质及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1,p5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6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①Pca和BPH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组(P<0.05),而Pca组与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PH组和NP组(P<0.05),而BPH组与NP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Pca组中bcl-2蛋白阳性10例,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4例,Ⅲ、Ⅳ组肿瘤组6例(P<0.05);p53蛋白阳性12例,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5例,Ⅲ、Ⅳ级肿瘤组7例(P<0.05)。显示bcl-2、p53蛋白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③p53蛋白表达阳性率≤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呈负相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p53、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P16/MTS1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MTS1在人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和40例正常组织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食管癌旁组织表达为60%,正常食管组织阳性表达为100%(P〈0.05)。在80例食管癌中有和无淋巴结转移厦Ⅰ、Ⅱ期与Ⅲ期两组中,P16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临床分期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阴茎肿瘤p16及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阴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阴茎正常皮肤、阴茎鳞癌中p16及EGFR表达。结果:阴茎鳞癌p16表达率低于正常组(P<0.05),p16蛋白在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高分化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38.9%、57.9%、80%。EGFR在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 化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53.3%、39.5%、10%。EGFR在鳞癌中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降低、EGFR的过表达在阴茎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p53及PCNA蛋白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PSH、8例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pseudotumor,PP)、8例正常肺组织(normal lung tissue,NL)中P53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p53及PCNA蛋白在35例PS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16/35)和62.86%(22/35),在8例P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和25%(2/8),而8例NL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p53、PCNA在PSH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L和PP组织(P<0.05)。结论:p53、PCNA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PSH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p57^kip2和Rb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及预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岳辉  麻树人  张雪峰  蒋会勇  杨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654-1655,F00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于p57^kip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蛋白)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57^kip2和Rb蛋白在37例大肠腺癌和2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40.5%,显著低于正常大肠腺癌组织(x^2=5.039,P&;lt;0.05),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x^2=8.914,x^2=4.416,P<0.05);Rb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51.4%,显著低于正常大肠腺癌组织(x^2=4.234,P<0.05),并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x^2=14.596,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gt;0.05);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组Rb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p57^kip2蛋白明性表达组,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369,P&;lt;0.05)。结论 p57^kip2和/成Rb蛋白的低表达可随在大肠癌发生中发挥置要作用并可随预测其恶性程度及转移,对治疗有指导作用;p57^kip2和Rb蛋白在大肠癌细胞周期调控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