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灸罐法干预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妇科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灸罐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发生及程度,有无恶心、呕吐、术后肠梗阻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发生及程度比较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灸罐干预能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磁珠耳穴贴压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4h开始进行磁珠耳穴贴压,至肛门排气止。观察两组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磁珠耳穴贴压有利于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85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组(耳压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耳压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以缓解疼痛。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伤口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情况、首次肛门排气平均时间等,并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耳穴贴压护理法在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缩短疼痛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止痛药使用,并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肛门排气,能使患者提早进食,加快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陆金英  金惠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61-206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开始进食流质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能有效地促进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艾灸促进腹部手术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用耳穴埋豆配合艾灸。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埋豆配合艾灸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结论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减轻腹部术后疼痛及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对腹部手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耳穴按压应用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普外科行腹腔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日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按压疗法。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按压可促进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康抚护理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抚护理,比较2组干预过程中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VAS评分干预24小时后2组即开始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同时间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肛门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缓解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抚护理能有效的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不适,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速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9.
王朝蓉  曹静  杨涛 《陕西中医》2013,(11):1452-1453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61例并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后6 h后足三里穴位按摩5 min,早、中、晚各1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心理诱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均<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可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9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2组患者术后基础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增加中药热敷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护理7 d。护理结束后分别对2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程度进行分级评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热敷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改善胃肠症状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治疗措施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流食恢复时间、腹胀评分、肠鸣音次数、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观察周期为1周。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流食恢复时间、腹胀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对经腹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经腹直肠癌全切术后患者160例,随机至耳穴组、对照组两个实验组中,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耳穴组在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之上增加耳穴压丸治疗,每6天作为1个疗程。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耳穴组显著较早(P0.05);而术后出现腹胀、呕吐等并发症的概率耳穴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耳穴压丸对促进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腹胀病人采取耳穴压豆法促进肛门排气、消除腹胀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腹部术后发生腹胀的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耳穴压豆的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法。结果:观察组在取得总有效率的比例上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上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能促进术后患者在短时间内排气排便,且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海英 《光明中医》2023,(3):558-560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5例乐安县中医院妇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腹部穴位按摩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耳穴埋豆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照组24例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热熨腹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中药热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将行腹腔镜术后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中药热熨组、子午流注热熨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中药热熨组给予中药热奄包热敷腹部,子午流注热熨组择时四子散热敷腹部。比较分析3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程度、舒适度、腹胀缓解率、术后胃肠不适的发生率。结果子午流注热熨组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程度评分、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缓解率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结论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可以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2020,(11)
目的:观察在常规术后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盐包热熨联合耳穴压豆改善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2组术后给予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盐包热熨中脘、神阙穴,并进行耳穴压豆。2组均连续治疗5 d。每天进行腹胀程度评分,记录腹胀的缓解情况,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食入不化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术后5 d腹胀程度评分逐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 d、3 d、4 d的腹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d的腹胀缓解率均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术后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盐包热熨联合耳穴压豆,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减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