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晓钟 《上海医学》2001,24(12):711-713
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清 ,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保守的生物学疗法是三叉神经痛最初治疗的基本原则。随着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 ,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一、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生物学疗法主要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 ,早期治疗往往有效 ,部分症状不严重的患者 ,保守治疗可以维持终身。此外 ,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其手术治疗以后的面部麻木较易接受和理解。药物治疗种类较多 ,主要有酰胺咪嗪、苯妥因钠、维生素B1 2 及中草药野木瓜等。目前公认的首选药物是酰胺咪嗪 ,此药为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或牙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每年的患病率约为183/10万人。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前者病因大多是该神经退行性改变,多数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后者病因是三叉神经根受异位血管、肿瘤、蛛网膜囊肿或粘连,或是骨性压迫所致。长期发作的病人疼痛难忍,可发生精神性格的改变,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治疗属于对症治疗。目前卡马西平(或得理多)为缓解疼痛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使用药效逐渐减低,增加用药量亦不能控制疼痛,且长期用药和增加药量而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使患者不能耐…  相似文献   

3.
徐祖吉 《中原医刊》1998,25(3):33-33
美西律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镇痛作用徐祖吉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225800)在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面,目前临床多采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虽然对多数患者有一定疗效,且疗效随剂量增大而提高,但副作用也随之加重,部分患者因副作用大而不能接受治疗。我...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叉神经痛是颜面部疼痛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病因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包括全身药物及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周围支撕脱术、颅底神经高位切除切断术、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伽马刀放射治疗;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总结MVD治疗124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有效率为93.6%,治愈率为85.5%,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术后随时间延长,有效率逐渐降低,迟发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结论:尽管MVD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但长期随访复发率升高,且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对于无明显血管压迫及高龄患者,建议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作为头面部疼痛性疾病谱中常见的一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前缺乏绝对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首选药物治疗,包括抗癫痫药和非抗癫痫药物,需长期服药,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难以耐受药物副作用可选择神经阻滞、神经节射频热凝、手术以及放射治疗等。本文对关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7.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原因不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反复发作性剧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奥卡西平(商品名:曲莱)是新型抗癫痫药物, 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较高的疼痛缓解率,且副作用轻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对50例患者进行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眶上孔入路和眶下孔入路射频热凝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前入路卵圆孔穿刺的治疗法进行改善,并分析讨论。结果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有40例;手术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无效患者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方法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使治疗组中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更好,还提高了手术过程的方便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宏生 《铁道医学》2001,29(2):133-135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疾病,其特点是面部发作性的剧烈疼痛,患病率高达182.8/10万人。笔者综述了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三叉神经池或神经干药物注射术、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等。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需要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痛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是抗癫痫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有关激素治疗,国内罕见报道。现将我院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提取我院1985年至1998年三叉神经痛住院病历80份,按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筛选出30例,经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均证实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员入院后即予卡马西平0-1tid,合并大仑丁0-1tid,维生素B121mg肌注一日一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输液疗法中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也是对有限药物资源的维护。方法:对用四类抗感染药物出现不良反应91例患者行减慢输液速度、平卧、松解领扣、按合谷穴、心理护理、保暖、进饮食等处置。结果:91例药物不良反应,有89例顺利完成输液治疗,2例无效,更换药物。结论:有责任感,加强观察护理及时发现患者反应前驱症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会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2):157-160,F003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以面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中医学多将本病归属于面痛、偏头痛、头风、齿槽风等范畴。目前西医多采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本病,临床尚能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但服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多,长期使用病人大多难以坚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三叉神经痛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扳机点,且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结合起病年龄,不难诊断.本病可采用药物治疗与神经阻滞治疗,如以上治疗无效,或虽有效但不能耐受副作用,则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胞二磷胆碱治疗中、重度弱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治疗中、重度弱视后视力等指标的变化,评估其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81例弱视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肌肉注射胞二磷胆碱;联合组,药物联合遮盖治疗;遮盖组,遮盖治疗加精细作业。严密观察各种可能的副作用。对视力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药物组视力提高出现最早,但4月后呈下降趋势。联合组对各种弱视有效,视力能持续性提高。药物组和联合组视网膜光阈值有改善。治疗后三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均无改善。一例患者注射胞二磷胆碱后诱发癫痫。结论:胞二磷胆碱能提高弱视眼的视力,改善视网膜光阈值,胞二磷胆碱与遮盖治疗联合应用疗效较好。胞二磷胆碱可诱发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5.
胡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40-140
认识疾病,树立长期药物治疗的观念。并学会药物治疗自我管理 计患者认识到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病,少数病因明确,但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病因,许多研究都只能提供一些易感因素或主要诱发因素等。在治疗上,更多的是控制症状即对症治疗,而缺乏十分有效的对㈥治疗方法。因此,患病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绝不能认为患病是被人诅咒或其他超自然力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皮肌炎(DM)是一种最常累及肌肉和皮肤的多系统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系统使用激素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因长期应用的副反应而受限。观察:在一所大学的附属私人医院,通过开放标记的回顾性药物调查问卷评估对其他治疗产生药物抵抗的皮肌炎患者口服霉酚酸酯的疗效。12例有皮肤损害的皮肌炎患者,对传统治疗抵抗或因传统治疗出现毒性反应,接受口服霉酚酸酯治疗,剂量范围0.5-1g,2次/d。对药物反应性的判断主要基于临床皮肤损害消退、肌力增加和(或)减少或停止伴随治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序贯治疗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设计和药物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两种治疗方案:静脉、口服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及连续静脉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同时对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静脉治疗时间、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对两组的抗菌药物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序贯组的静脉用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序贯治疗安全有效,而且有更加合理的成本/效果比,由静脉治疗转为口服治疗的最佳时间约为4天。  相似文献   

18.
朱凤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363-363,409
目的:观察扩血管药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扩血管药物和传统方法治疗34例及68例,并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33例(97%),对照组有效65例(8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78,P〈0.05)。两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非手术治疗的脑出血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962年Blom首先报告酰胺咪嗪(CBZ)对三叉神经痛有效。目前普遍认为此药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第一线药物。但其长期疗效观察的报道尚不多。作者报告16年期间用CBZ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43例,男56例,女87例,年龄24~78岁(平均54岁)。右侧疼痛83例,左侧59例,双侧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中发现96.9%的患有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压迫或接触,手术总有效率达93.8%。并发症发生率为3.1%。复发率为3.1%。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治疗;手术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等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