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对 43 1例门诊初诊高血压病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检查。依据左室构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 4组 :分别为正常左室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对 4组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各项指标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舒张压指标中仅夜间舒张压向心性肥厚与离心性肥厚组较正常构型和向心性重构组为高 ,其余舒张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 :收缩压指标是高血压左室构型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继刚  江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41-224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lt;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lt;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该文观察了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与不伴左室肥厚患者动态血压变化 ,探讨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 92例高血压病患者中 4 6例伴左室肥厚和 4 6例不伴左室肥厚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 2 4h平均收缩压、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 ,2 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可作为左室肥厚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 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28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分为左室肥厚组49例和非左室肥厚组79例,经体检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测定其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比较左室肥厚组24 h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24 h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负荷值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无显著性。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小于10%(非杓型高血压),占75%;非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大于10%而小于20%(杓型高血压),占79.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负荷值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1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5 4例无左心室肥厚组和 65例伴左心室肥厚组 ,并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两组患者 2 4小时、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2 .白昼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0 2 ) ,舒张压负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3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压负荷值。结论 :血压负荷值 ,特别是夜间血压负荷值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评价和预测的良好指标 ,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90例,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EH伴LVH组(n=37)、EH不伴LVH组(n=23)和对照组(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LVMI的相关性。结果:(1)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伴LVH组EH不伴LVH组对照组;(2)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