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心理康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是心理和躯体的复合体 ,意外的伤残对躯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打击 ,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抑郁是外伤性截瘫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患者伴有严重的失落感 ,悲伤和焦虑。我们对 38例外伤性截瘫并发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康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 997年 9月 - 2 0 0 1年 3月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 38例 ,男 30例 ,女 8例 ;年龄 2 0 - 66岁 ,平均 49岁 ;四肢瘫 1 2例 ,截瘫 2 6例 ;车祸伤 2 7例 ,坠落伤 9例 ,运动伤 2例 ;抑郁自评量表 ( SDS)评测均患有抑郁症。1 .2 评测标准  38例患者住院时及治疗 2周后进行 S…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建筑和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外伤性截瘫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截瘫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下降,使其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需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因此,截瘫患者多处于不良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心理治疗及护理已成为增强截瘫患者战胜伤残的关键因素〔1〕。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也在逐步被"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所取代〔2-3〕。近几年我科采用人性化护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淑静  常明梅 《天津护理》2000,8(4):188-189
外伤性截瘫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之功能不同程度丧失,部分患者终身残废。因此,作好截瘫患者的护理始终贯穿在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截瘫是由于脊髓损伤所造成的一种严重的致残疾病,多为意外事故的伤害,如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也有脊髓疾患及其它原因.截瘫患者给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患者本身严重的身心伤害,都是难以估量的.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意外事故伤害所致的截瘫患者共20余人,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了解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恰当地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截瘫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5.
孙爱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1004-1004
外伤性截瘫,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因外伤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而造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大小便及反射功能障碍,病人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多方面、长期地照顾与护理。1心理护理外伤性截瘫患者致伤原因以生产事故和交通肇事为多,受伤之前身体健康、充满活力。伤后突发的截瘫使患者精神和心理上都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截瘫是脊髓损伤所致的较为严重的一种残疾,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占多数。因治疗时间长,费用大,恢复慢,常给患者及家庭成员造成心理上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由于生活不便及经济负担重等多种原因,大部分外伤性截瘫患者经手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系统临床治疗一段时间、生命体征平稳后,常选择家庭康复治疗办法。康复就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挛缩,应用训练方法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或代偿已丧失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SCL-90及EPQ量表对13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测查,并用SCL-90总分与EPQ4个量表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方程的决定系数是0.34,表明个性可解释心理状态变化的34%。提示:在影响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状况的诸多因素中,个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间接表明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患者并非都有某种特殊个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柏燕 《中国临床护理》2011,3(5):394-395
目的 为了提高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3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呼吸系统干预、泌尿系统干预及排便功能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关节僵直、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萍 《天津护理》2010,18(3):172-173
外伤性截瘫多由交通事故及建筑事故所致,大部分为青壮年,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活上的负担。为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临床上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指导是很重要的一环,现结合文献就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占有一定比例。患者或因高空作业,或因交通事故,都是由于意外而遭到不幸。强烈而突然的身心打击,造成机体的唤醒不足,使身心功能及社会活动突然发生障碍或崩溃。在此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及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工作,使其顺利度过心身调节过程,建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积分明显下降。结论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应加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认知训练在康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脊柱损伤经手术治疗术中脊髓完全横断合并截瘫的患者,早期预防泌尿系感染及压疮,早期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家庭及社会康复。结果通过对脊髓横断、完全截瘫患者的认知训练和心理干预,经过随访观察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现状,并接受生活技能培训,能够尽可能完成生活活动,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解决自身的生存、生活问题,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结论脊柱损伤并发截瘫的病例尽快手术探查以了解脊髓损伤情况及其转归。固定手术是截瘫术后康复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亲属在预防各种并发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截瘫患者的心理康复宜早期开展,从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截瘫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回归家庭及社会。但由于患者功能康复进展较慢,患者在心理、社会等方面均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1] ,为此,我们对出院后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促进截瘫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2 0 0 1年1月~2 0 0 3年月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截瘫患者6 0例,颈椎损伤2 4例,胸椎损伤36例。1.2 方法。利用门诊复诊和信访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  相似文献   

14.
刘昌凤 《全科护理》2009,7(35):3200-320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8例外伤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出院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及家属理解并配合,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配合锻炼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外伤性截瘫病人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有效改善外伤性截瘫病人的信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截瘫是由于脊髓损伤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损伤后形成身体残障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特殊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疗效。目前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肢体训练、排便训练、语言训练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很少关注截瘫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障碍原因与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设问卷,对103例外伤性截瘫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78例伴抑郁反应(75.7%),27例伴焦虑反应(26.2%)。主要原因有:担心治疗效果及是否能站立行走,担心医疗费用,担心成为家庭负担,担心婚姻能否维持,知识缺乏等。【结论】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干预对策,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8例外伤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出院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及家属理解并配合,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配合锻炼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外伤性截瘫病人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有效改善外伤性截瘫病人的信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定。结果 治疗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抑郁指数积分明显下降。结论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应加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截瘫是指严重外伤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均出现障碍[1]。患者病情很不稳定,易发生一系列生理紊乱,导致多系统合并症,重者引起死亡,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拒绝配合治疗等等,因此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减少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质量直接有关,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是护理截瘫患者的关键措施。在此就目前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截瘫病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外伤性截瘫是脊髓损伤所致的较为严重的一种残疾,治疗时间长,费用大,恢复慢,常给病人及家庭成员带来心理上及生活上的负担。我院由于地处贫困地区,大部分外伤性截瘫病人经手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系统临床治疗一段时间后,常选择家庭康复治疗,因此,为了提高外伤性截瘫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因家庭护理不当导致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家庭康复护理的指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