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60条胃肠镜检查后的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内镜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镜管道刷洗阶段,试验组内镜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刷洗内镜,对照组内镜采用清洗消毒员手工刷洗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内镜管道刷洗时间及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内镜总体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P=0.009),其中试验组胃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86.89%,P=0.016),肠镜消毒合格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0.00%,P=0.299)。试验组内镜管道刷洗时间长于对照组[(158.76±17.46)s VS (117.44±13.59)s,P<0.001]。试验组刷洗前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0.87±0.80)分VS (2.84±1.08)分,P<0.001],其中刷洗前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50)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感染管理风险感知与应对的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工具对某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调研,统计内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及纯化水染菌量合格率,发现感染预防与控制风险点,分析其原因并持续改进。结果:水-气管道与副送水管道、活检管道、抬钳器管道、纯化水合格率分别由改善前的96.67%、92%、70%、0%提高至100%、95%、95%和100%,并形成符合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流程与制度。结论:以品管圈的方式规范软式内镜环境卫生学监测,可发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再处理流程中的风险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 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 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并进行微生物检测, 比较有无残留组织胶内镜组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和菌落数分布情况。结果 41条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使用后的钳子管道, 清洗消毒后28条有组织胶残留, 发生率为68.29%。组织胶残留部位以距离钳子管道出口0~2 cm处为主(23条), 组织胶残留形状多呈块状(23条)。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为46.43%(13条), 13条无组织胶残留的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 两组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 P=0.003)。残留组织胶内镜组和无组织胶残留内镜组的菌落数分布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7, P<0.001)。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合格率为53.57%(15条), 与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 P=0.593)。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后菌落数与首次清洗消毒菌落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 P=0.236)。结论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发生率高, 导致钳子管道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及细菌检出率高, 降低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结果 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A组和B组各39条,共234份标本,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 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分离MDRO 36株,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 对于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的内镜,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方法更有效。对内镜的微生物学监测不能仅局限于钳子管道的监测,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需监测副送水管道,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级别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制定调查方案,对不同级别的17所医院进行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并对使用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7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基本符合要求,其中3所二级医院未设置独立洗消间,4所医院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抽样检测20条电子胃镜、14条电子肠镜清洗消毒效果,三级及二级医院内镜外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5.0%、71.4%,内镜活检管道道合格率为80.0%、57.1%,送气送水管道合格率75.0%、71.4%;共检出30株病原体,主要来自活检道及送气送水道,分别占33.3%、26.6%;病原体检出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36.7%。结论山东省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比较规范,仍需进一步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是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操作规范的要求,设计的一款专用于硬式内镜清洗的设备,该设备采用手动+自动组合方式,洗消自动数据记录系统,配备四槽以上清洗槽,配备高压水、气系统,蒸汽清洗系统,清洗防护、排风系统、趟声系统,电子定时,自动灌流(酶洗)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保养日趋重要,是预防和控制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关键所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我院消化内镜清洗设备为四川成都老肯内镜清洗设备,为一体半自动化,设有初洗槽、酶槽、次洗槽、消毒槽、终洗槽及内镜与附件整理台.1.2方法 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初消毒-初洗-酶洗-次清洗-浸泡消毒-末次清洗-干燥的程序进行.(1)初消毒:在检查床侧用75%乙醇纱布擦净镜身黏液,并反复送水送气至少10s后关闭主机电源,防止送水管道堵塞.然后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帽,送入洗消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影响医疗器械超声清洗效果的因素,为合理改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超声清洗医疗器械的方法和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波能量检测瓶和超声波声强测试仪对超声波效能进行检测,采用管腔型清洗效果检测卡对超声波清洗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能量瓶平均变色时间、超声波声强、检测卡平均清洗合格时间比较,脱气组和未脱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规则摆放组和堆叠摆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摆放组和双层摆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数相同条件下单筐组和双筐组在相同测试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品牌清洗剂中A品牌的清洗效果最好、清洗速度最快,但能量瓶平均变色时间和声强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剂加注量在1:100、清洗温度在45℃时清洗效果最好。超声时间2 h内清洗剂的酶活力均在1 600 U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气、器械摆放、器械装载方式以及不同清洗剂、清洗温度均能导致超声清洗效能的改变,合理选择清洗条件才能够使医疗器械超声清洗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以8S管理理念为核心构建的链式管理模式应用于内镜中心清洗消毒质控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时间为节点,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的内镜80件和本科护士20名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年安阳市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的内镜80件和本科护士2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清洗消毒质控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8S管理理念的链式管理模式进行清洗消毒质控管理,比较2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内镜消毒缺陷发生率、内镜管理缺陷发生率及护士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镜清洗合格率(98.75%)及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的内镜清洗合格率(90.00%)及消毒合格率(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消毒缺陷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11.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管理缺陷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考核分数为(96.62±1.04)分,高于对照组护士的(91.4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8S管理理念的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合格率,提升内镜中心的质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及成本。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同一内镜分别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菌落计数及成本消耗。并利用问卷星与微信平台调查部分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现状。结果共检测软式内镜207支。滤膜法与涂抹法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8.26%、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镜清洗消毒后病原菌检出率、检出菌落数滤膜法均高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7支内镜滤膜法较涂抹法每年增加经济成本1 498.48元,平均每支增加7.24元/次。使用滤膜法较涂抹法平均每支内镜多耗时62 s。共调查26所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后检测方法使用情况,仅有2所医院使用滤膜法。对于使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医院最关注的问题为增加的经济成本。结论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时,滤膜法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出内镜洗脱液中的细菌,客观的反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智能内镜储存柜和标准内镜储存柜在干燥消化内镜管腔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压力气枪对活检管腔充气的时间,将240条内镜分为30 s、40 s、50 s充气组,每组80条,充气结束后30 s、40 s、50 s充气组各排除已干燥内镜13、30、41条,将每组中干燥不合格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使用多酶预处理后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对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60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酶组)、对照组(水洗组)各80条,在常规清洗和消毒前分别用多酶液、自来水进行预处理,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洁度、喷嘴堵塞、消毒合格率和刷洗时间,以评价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均100.0%,多酶组内镜表面清洁度及喷嘴堵塞评分、刷洗时间等均优于水洗组.结论 多酶用于消化内镜预处理有效提高了内镜清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内镜中心(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5年7月对苏州市不同级别的28所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8所,二级医疗机构10所)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被调查的28所医疗机构均设立了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室,配置一体化内镜清洗工作站的占89.29%,配置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占17.86%;配备专用多酶洗液、选择正确消毒剂、每日监测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达标的执行率均为100%。而多酶洗液做到一镜一换的仅占39.29%,清洗消毒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占78.57%。现场检测77条消化内镜,合格率为88.31%。结论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在操作环节上仍存在问题,需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市医院中内镜消毒现状,提高内镜消毒质量,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对医院内镜及其相关用品的消毒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37家不同级别医院共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527份,总合格率为74.9%,市级医院消毒质量结果好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好于乡镇医院。内镜检测合格率为69.7%,清洗消毒槽内表面检测合格率为66.9%,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合格率为75.7%。结论常州市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管理,规范操作过程,加大内镜消毒工作的指导和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