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蛋白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LC1A5的表达,分析SLC1A5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SLC1A5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88.75%)高于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2.86%)( P<0.05)。SLC1A5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有关(P<0.05)。但癌组织中SLC1A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C1A5可能是一个促进肿瘤远处转移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NCRNA00173在54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降低(1.793±0.158 vs 5.368±0.285,t=10.96,P<0.01).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此外,高表达lncRNA NCRNA00173患者的OS及PFS均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骨肉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lncRNA NCRNA00173参与调节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骨肉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及肌动蛋白凝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GLN和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GLN、TAGLN2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GL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7%(54/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2%(3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GL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均<0.05);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7%(62/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5%(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GL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 TAGLN蛋白表达与TAGLN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远处转移、TAGLN和TAGLN2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AGL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TAGLN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表达、TNM分期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和泛素结合酶10(UbcH10)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骨肉瘤组织和20例正常骨组织中MTAP和UbcH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的MTAP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而UbcH1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者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51,P=0.013).MTAP和UbcH10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分型无关(P﹥0.05),而与软组织浸润、远处转移及Enneking分期有关(P﹤0.05).随访6~72个月,生存组患者骨肉瘤组织中的MTAP和UbcH10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P和UbcH10与骨肉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建军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677-1681
目的:探讨DDR2和IFIT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DDR2和IFITM1蛋白表达,分析DDR2和IFITM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DR2和IFITM1表达相关性,Kaplan-Meier法评估DDR2和IFITM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DR2和IFITM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两者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高及淋巴结转移时DDR2和IFITM1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DDR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为40.0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63.33%(P<0.05);IFITM1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36.0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54.35%(P<0.05)。DDR2和IFITM1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DR2和IFITM1均异常表达,两者参与该疾病的发展过程,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对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nm23基因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勇  杨学伟 《肿瘤学杂志》2004,10(6):407-409
[目的]研究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标本nm23、ER、PR的表达,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73.3%、66.7%.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nm23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P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在判断转移和预后方面,ER( )PR( )与nm23基因阳性表达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nm23、ER、PR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LC7A11及GPX4在肾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SLC7A11及GPX4的表达情况与肾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LC7A11及GPX4在肾癌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SLC7A11及GPX4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SLC7A11及GPX4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方法分析SLC7A11,GPX4表达的高低及临床因素对肾癌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SLC7A11及GPX4在肾癌中为高表达,而在正常肾组织为低表达(P<0.05),SLC7A11及GPX4蛋白表达与肾癌大小、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SLC7A11与GPX4之间呈正相关(r=0.583,P<0.01)。在肾癌组织中,SLC7A11,GPX4表达阳性的患者与阴性表达的患者相比预后较差(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肾癌大小、远处转移、临床分期、SLC7A11及GPX4是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SLC7A11及GPX4在肾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SLC7A11或GPX4高表达的肾癌患者预后不良,未来可能成为肾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微管关联蛋白4(MAP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MAP4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MAP4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MAP4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等级相关(P<0.05)。3年随访显示MAP4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MAP4表达水平、肿瘤浸润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等级均是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AP4蛋白水平高表达可能会促进患者的病程发展,且是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KLF4和Survivin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的研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KLF4和Survivin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中KLF4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KLF4在癌旁正常黏膜阳性表达率为89.4%,食管癌组织为42.3%(P<0.05).低、中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和56.4%(P<0.05);与肿瘤WHO临床分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等级的增加,KLF4表达呈现递减趋势;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3.0%,癌旁正常黏膜为7.1%(P<0.05);低、中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和38.4%(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Survivin和KLF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7,P<0.01).结论:KLF4低表达及Survivin的过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食管癌诊断及分期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FOXM1在96例骨肉瘤组织和3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FOXM1表达情况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FOXM1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骨肉瘤组FOXM1高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瘤组织中FOXM1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肺部转移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OXM1蛋白高表达、肺部是否转移、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FOXM1蛋白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为65.15%,低于低表达或无表达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OXM1蛋白高表达、临床分期和肺部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FOXM1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的肺部转移及临床分期等病理特征有关,且高表达与较差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NA-37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30例子宫肌瘤患者增殖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miRNA-375、SLC7A1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及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水平的降低与FIGO分期升高、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HE4、NLR、SII升高有关(P<0.05),SLC7A11蛋白表达的升高与BMI增加、FIGO分期增加、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CA125、HE4升高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与SLC7A11蛋白、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低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iRNA-375高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SLC7A1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859、0.875,敏感性分别为0.767、0.700、0.833,特异性分别为0.775、0.950、0.900,单项指标miRNA-375敏感性最高,SLC7A11 mRNA特异性最高,二者联合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下调、SLC7A11蛋白表达上调,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二者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对EC的诊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FAL1(long non-coding RNA FAL1,lncRNA FAL1)在前列腺癌(PCa)患者癌组织(Tum)和相邻非癌变组织(Non-tum)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治疗的89例P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初诊时的年龄、病理Gleason评分、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以及TNM分期等。qRT-PCR检测癌组织或相邻非癌变组织中lncRNA FAL1相对表达水平,根据lncRNA FAL1表达水平的中位值将PCa癌组织组分为低、高表达组,通过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FAL1对PCa患者预后的影响。最后,Cox多因素分析评估lncRNA FAL1表达与 PCa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Non-tum组织相比,Tum组织中lncRNA FAL1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另外,lncRNA FAL1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PCa患者Gleason评分分级、T分期、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和年龄及PSA等指标无关。lncRNA FAL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降低(P<0.05);lncRNA FAL1高表达是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R=1.961,95%CI:0.635~2.107,P=0.012)。结论:lncRNA FAL1在PCa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是预测PCa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望成为PCa治疗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ERK5)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71例骨肉瘤组织和40例正常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K5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ERK5和MMP-9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ERK5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9%(61/71)、74.65%(53/71),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2.5%(5/40)、10.0%(4/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RK5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Enneking分期和转移相关(均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骨肉瘤组织中ERK5、MMP-9的阳性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均P <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转移、ERK5和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证实Enneking分期、转移、ERK5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骨肉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均P < 0.05)。  结论  ERK5和MMP-9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与骨肉瘤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二者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RID1A及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经病理科诊断为乳腺癌92例、乳腺纤维腺瘤55例及癌周正常乳腺组织3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ARID1A及PTE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将乳腺癌组按照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统计分析这两种蛋白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性及与预后相关性。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RID1A及PTE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及癌周正常乳腺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及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子分型、远处转移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ARID1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分期及脉管侵犯有关,而PTEN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有关(P<0.05)。实验结果还显示ARID1A和PTE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3,P<0.05);ARID1A及PTEN蛋白表达缺失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阳性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ARID1A及 PTEN在乳腺癌中均存在低表达的状态,并与肿瘤的脉管侵犯、高级别组织学分级等恶性生物学特征间存负向关联性,有望成为提示乳腺癌预后的两项可供参考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吴瑗  王欣  陈永华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27-4229
目的:探讨胎盘特异基因1(placenta-specific 1,Plac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7例HCC组织及10例非肝癌的正常肝组织中Pla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7例肝癌组织中,Plac1阳性表达51例,阳性表达率为52.6%,而在10例非肝癌的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Pla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是否有肝硬化及HBsAg阳性与否无关(P>0.05),但与癌栓的形成及肿瘤转移相关(P<0.05)。Plac1阳性表达组HCC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Plac1阴性表达组HCC患者(P<0.05),提示Plac1的表达可能与HCC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Plac1表达升高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建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11):1723-1727
目的:研究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法)检测ZEB-1 蛋白和E-cadherin 蛋白在171 例胃癌组织和60 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5),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胃组织,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临床分期有关(P<0.05);ZEB-1、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69,P=0.019)。结论:联合检测E-cadherin 和ZEB-1 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CK10和CK17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预后价值的意义。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10和CK17在6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2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K10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50.00%和21.67%,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K17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6.67%和80.00%,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χ2检验分析宫颈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关(P>0.05);CK10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7%、93.3%;CK10 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和100%;CK17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K10及CK17的表达和预后无关(P>0.05),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组织分化、病理分型均与预后相关(P<0.05)。根据CK17和CK10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四组,CK17阳性CK10阴性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4.9%、89.7%,余CK17阳性CK10阳性组、CK17阴性CK10阳性组、CK17阴性CK10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结论:CK10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CK1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但CK17和CK10在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不大,而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组织分化、病理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