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聂佳  刘钧  章丽霞 《现代肿瘤医学》2016,(13):2030-203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 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Ⅱ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IGF2BP3)在宫颈鳞癌实验动物模型(U14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放化疗前后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 U14细胞接种于昆明小鼠腹腔,形成腹水瘤模型,再抽取腹水,调整细胞数后,接种于昆明小鼠皮下,建立U14荷瘤小鼠实体瘤模型40例。根据成瘤后处理方式不同,将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放化疗组,测量不同组别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抑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子宫颈鳞癌组织中 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放疗组、放化疗组肿瘤体积呈下降趋势,且放化疗后下降最明显(P <0.05),抑瘤率逐渐递增(P <0.05);IMP3蛋白在以上各组的平均相对灰度值分别为4.516±0.706、2.787±0.646、2.455±0.663、1.109±0.086,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并且单纯放疗或化疗高于联合放化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MP3在小鼠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放化疗处理可降低其表达,下降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巩平  刘文  王于理  宿星  杨鑫磊  唐辉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0):1211-1215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LGP]对顺铂诱导小鼠宫颈癌移植瘤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60只小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左旋棉酚组、顺铂(Cisplatin,DDP)组、左旋棉酚+顺铂(LGP+DDP)组及模型对照(Model Control)组4组,用药干预8天后采用电子天平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瘤组织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cl-2、Bax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干预组小鼠移植瘤瘤重均低于Model组,其中LGP+DDP组瘤重最低,其次为DDP组(P<0.01);各组移植瘤组织内AI均高于Model组(P<0.05),且LGP+DDP组最高(P<0.01);含LGP组移植瘤组织内P-gp、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 Bax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Bax/Bcl-2比值升高,LGP+DDP组的上述作用明显优于单药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P-gp蛋白的表达量与Bcl-2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与Bax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 LGP能抑制小鼠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且与DDP联合后抑制作用更显著;其可能的机制:LGP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蛋白诱导小鼠宫颈癌细胞凋亡,降低P-gp蛋白的表达,增加肿瘤组织对DDP的化疗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及其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直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45只建立CTX免疫抑制模型,行人直肠癌小鼠肾被膜下移植术(SRCA),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RHGH1组、RHGH2组、联合组(RHGH1+5-Fu组)及化疗组(5-Fu组),连续用药7d。各组小鼠随机留3只待其自然死亡,观察其生存期,余6只小鼠术后10d处死,观察小鼠移植瘤末初体积差(△TS)、抑瘤率(IR)、组织学变化(HE染色)及PCNA、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RHGH两亚组、联合组与化疗组间移植瘤△TS和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化疗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RHGH两亚组的组织病理形态相似,差异不大;联合组和化疗组表现为实质细胞减少,间质增多。对照组与RHGH两亚组、联合租与化疗组间PCNA、cy-clinD1及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及化疗组表达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GH对人直肠癌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瘤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且RHGH和5-Fu联用对5-Fu的抑瘤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木鳖子单体化合物对羟基桂皮醛(p-hydroxylcinnamaldehyde,CMS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在BALB/c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细胞计数法检测CMSP对食管癌细胞株Kyse 30和TE-13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细胞中CEA和SCC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食管癌细胞中C-myc和N-myc蛋白的表达变化。构建裸鼠食管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CMSP处理组,实验结束后测量移植瘤大小及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移植瘤组织C-myc和N-myc蛋白的表达变化,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裸鼠移植瘤组织和肝、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CMSP对食管癌细胞Kyse 30和TE-13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7±0.3) vs (3.8±0.3),(1.6±0.2) vs (4.5±0.4),均P<001\]。经CMSP处理后:(1)Kyse 30和TE-13细胞中CEA和SCC mRNA表达降低(P<0.01)、C-myc和N-myc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和质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移植瘤组织中C-myc和N-my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盐水对照组肿瘤组织。CMSP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肝、脾组织并未发生任何病理改变。结论:木鳖子单体化合物CMSP体外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体内抑制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白桦脂酸对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桦脂酸(B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106个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肩背部皮下,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BA高剂量(80mg/kg)、中剂量(40mg/kg)、低剂量(20mg/kg)组及空白对照组(含溶剂),每组6只,隔日腹腔注射连续给药21d,停药24 h后处死裸鼠,测量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CytoC蛋白表达。结果 裸鼠处死后,BA处理组的移植瘤体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6.2%、40.4%和24.6% (P<0.01);HE染色法显示BA处理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凋亡及坏死改变;TUNEL检测对照组和BA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8.36±2.78)%、(20.98±3.01)%、(28.74±4.77)%和(39.34±6.15)%(P<0.05);免疫组化法示BA处理组的肿瘤组织caspase-3、CytoC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B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CytoC蛋白的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肿瘤生长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4,ING4)联合放疗对肺腺癌SPC-A1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制备SPC-A1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PBS组、Ad组、Ad-ING4组、放疗组、Ad-ING4+放疗组。测量各组荷瘤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变化,治疗15 d后摘取瘤块,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中Bax、caspase-3、Bcl-2、VEGF等因子的表达。 结果: 治疗后第15天SPC-A1移植瘤体积:Ad-ING4组为(1 136.03±151.58)mm3、单纯放疗组为(1 035.67±86.27)mm3、Ad-ING4+放疗组为 (743.84±10906)mm3 ,联合组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P<0.01);此外,联合组抑瘤率也显著高于单纯Ad-ING4组或放疗组(6962% vs 33.17%、3541%, P<0.01),呈现放疗增敏协同作用 (Q=1.2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NG4及其联合放疗组能明显上调Bax、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VEGF等蛋白的表达,且Ad-ING4+放疗组对这些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强于Ad-ING4组、单纯放疗组(P<0.01)。 结论: Ad-ING4联合放疗可有效抑制肺腺癌SPC-A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肺合剂对S180肉瘤、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S180肉瘤、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分荷瘤阴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中肺合剂组和CTX阳性对照组,观察中肺合剂对两种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运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vclinD1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和CTX组对移植性荷S180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16.48%、29.73%、23.51%、41.8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和CTX组瘤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和CTX组对移植性荷Lewis肺癌小鼠的抑制率分别为22.33%、39.02%、25.48%、64.16%;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瘤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CTX化疗组瘤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肺合剂能下调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中、高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结论]中肺合剂对S180和Lewis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量-效关系呈抛物线型.其抑瘤作用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LG]对小鼠宫颈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的效果,同时观察左旋棉酚采用灌胃、腹腔注射两种途径给药对小鼠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建立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按随机原则将90只小鼠分为左旋棉酚腹腔注射[(-)-gos-sypol interaperitonea Injection,LGIP]组、左旋棉酚腹腔注射+顺铂(LGIP+DDP)组、左旋棉酚口服[(-)-gossypol peros,LGPO]组、左旋棉酚口服+顺铂(LGPO+DDP)组、顺铂(DDP)组及模型对照组6组,连续用药干预8天,在用药第1、3、5、7天及停药2日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停药后两日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密切观察用药期间各组小鼠一般情况的变化(包括体重、白细胞、脱毛),同时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皮下注射宫颈癌U14细胞建立昆明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达100%。各干预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LGPO+DDP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明显低于DDP组、LGPO组、LGIP组(P〈0.01),DDP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低于LGPO组、LGIP组(P〈0.01),LGPO+DDP组与LGIP+DDP组、LGPO组与LGIP组之间的移植瘤的体积及瘤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干预组在用药开始后小鼠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1),按减轻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LGIP+DDP、LGPO+DDP、DDP、LGIP、LGPO(P〈0.01),其中,LGIP+DDP与LGPO+DDP、LGIP与DDP组小鼠体重减轻无统计学差异(P〉0.05)。DDP组、LGPO+DDP组、LGIP+DDP组小鼠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DDP组小鼠白细胞水平低于LGPO+DDP组(P〈0.05),LGPO组、LGIP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白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LGIP组与LGIP+DDP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干预组(P〈0.01),且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高达93.3%、53.3%,明显高于其它各干预组(P〈0.01)。结论:左旋棉酚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株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顺铂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左旋棉酚经灌胃途径给药较腹腔注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步热放化疗三联疗法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0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组(实验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第1d开始行化疗,顺铂40mg/m2静脉滴注1d,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实验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于化疗当天行盆腹腔深部热疗,每次60分钟,每周1次,共4次。于热疗后1小时内行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放疗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放化三联疗法治疗晚期宫颈癌可提高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bFGF单抗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bFGF-mAb)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并提纯小鼠bFGF-mAb,建立荷B16黑素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bFGF-mAb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经相应治疗后,测量移植瘤体积;治疗20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率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bFGF-mAb治疗、放疗、联合治疗的抑瘤率分别为30.49%、12.17%和48.76%,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与放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放射增敏率为2.37。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较放疗组、bFGF-mAb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58.56±6.47)%vs(17.21±2.86)%,(28.45±5.47)%,(10.62±1.73)%;P<0.05或P<0.01],其bFGF、VEGF表达水平下降,MVD明显减少(P<0.05)。结论:bFGF-mAb联合放疗对B16移植瘤具有协同抑瘤效应,通过降低肿瘤组织bFGF和VEGF表达、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瘤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沉默食管癌细胞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基因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 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为 4组:空载组(NC)、空载+照射组(NC+IR)、沉默UHRF1组(shUHRF1)、沉默UHRF1+照射组(shUHRF1+IR),每组5只,于裸鼠皮下接种Eca109食管癌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22天(肿瘤直径8 mm左右)开始给予放射线照射,1次2 Gy,共5次,每3 d测量1次移植瘤的最大径(a)和最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ab2/2),2周后处死裸鼠称量瘤体质量;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UHRF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shUHRF1组、NC+IR 组以及shUHRF1+IR组中肿瘤体积的增加率均小于NC组(P<0.05),其中shUHRF1+IR组较shUHRF1组、NC+IR组更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组UHRF1蛋白的表达均较NC组下降,其中shUHRF+IR组 UHRF1蛋白表达量下降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肿瘤组织内均可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中shUHRF1+IR 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NC组相比,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AKT、p-mTOR的蛋白表达下降,其中shUHRF1+IR 组PTEN提高水平,p-AKT、p-mTOR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shUHRF1组及NC+IR组(P<0.05)。结论:沉默UHRF1基因可以增加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12(CXCL12)受体CXCR4抑制剂AMD3100对人乳腺癌MDA-MB 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MD3100处理组、放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AMD3100+放疗);称量肿瘤的重量并测量移植瘤的体积,计算放射增敏比,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CXCR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XCR4、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 经统计CXCR4抑制剂AMD3100的放射增敏比为1:45。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XCR4和EGF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AMD3100处理组、放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下调60%、45%、82%和56%、4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AMD3100治疗或者放射治疗均能使CXCR4、EGFR表达下调(P<0.05),联合治疗较单纯AMD3100治疗和放疗更能显著地抑制CXCR4和EGFR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XCR4、EGFR及MMP-9在AMD3100处理组、放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中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5)。AMD3100与放疗均可抑制CXCR4、EGFR及MMP-9的表达,两者联用较单一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ual specificity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d kinase 1b,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化疗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04月至2013年03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yrk1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顺铂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并分析Dyrk1b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Dyrk1b低表达组有34例,高表达组有46例,Dyrk1b的高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而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高、低Dyrk1b蛋白表达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远期疗效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Dyrk1b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组(29月 vs 39月,Log-rank test P=0.012)。结论: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且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加,并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4(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4,SNHG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PT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01月期间于我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37例患者的PT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SNHG14在PT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检测SNHG14在PTC细胞TPC-1及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3-1中的表达。采用si-RNA技术下调PTC细胞TPC-1中SNHG14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研究SNHG14在TPC-1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SNHG14在PT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病灶数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P均>0.05),同时,SNHG14在TPC-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Nthy-ori3-1细胞(P<0.05)。下调SNHG14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SNHG14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P均<0.05)。结论:SNHG14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PTC患者新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疗效与贫血之间的相关性,为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于我院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明确入选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的发生率及贫血与患者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表现出贫血征象;化疗的周期数、同步放化疗及补铁治疗与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化疗后贫血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无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年生存率方面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可导致贫血发生率的升高,影响近期化疗疗效,但不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av3.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靶向下调Cav3.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v3.1在68例宫颈癌组织和40例非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中Cav3.1的表达;采用siRNA瞬时转染技术靶向下调Cav3.1表达,CCK-8检测下调Cav3.1表达后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下调Cav3.1表达后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中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Cav3.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宫颈癌HeLa细胞中Cav3.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erEpic 细胞(P<0.01)。与对照组相比,siRNA-Cav3.1组的Cav3.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mock组相比,siRNA-Cav3.1组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凋亡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siRNA-Cav3.1组Bax、Cleaved-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升高,而Bcl-2降低(P<0.01)。结论:Cav3.1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靶向下调Cav3.1可以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Cav3.1在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点及肿瘤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吴海 《现代肿瘤医学》2019,(12):2181-218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I-IIa期)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的33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后复发患者56例作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患者282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后复发56例,术后复发率16.57%,其中鳞癌患者46例(82.14%)、非鳞癌患者10例(1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术后放疗、术后化疗以及术前SCC表达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宫颈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以及SCC表达情况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宫颈浸润深、术前SCC表达异常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ruppel样因子6(KLF6)、p21蛋白表达与中晚期(Ⅱb-Ⅲb)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均行同步放化疗,根据病变好转情况分为放化疗敏感组81例和放化疗不敏感组2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组织中KLF6、p21蛋白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及3年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放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化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LF6蛋白低表达患者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p21蛋白低表达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KLF6、p21蛋白表达与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放化疗敏感性有关(P<0.05)。KLF6低表达患者OS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p21高表达患者OS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LF6、p21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KLF6高表达、p21低表达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强,其放化疗总有效率及3年OS均较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靶向融合肽MAP2K6-FP(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6-fusion protein)、紫杉醇单独和两者联合对上皮性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卵巢癌HO8910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 5 ml/kg腹腔注射治疗)、MAP2K6-FP组(予0.25 mg/kg MAP2K6-FP腹腔注射治疗)、紫杉醇组(予15 mg/kg 紫杉醇腹腔注射治疗)、联合用药组(予0.25 mg/kg MAP2K6-FP+15 mg/kg 紫杉醇腹腔注射治疗),比较4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体积、裸鼠体质量;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移植瘤中细胞凋亡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以及Bcl-2、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裸鼠移植瘤体积(90 mm3),小于MAP2K6-FP组(324 mm3)、紫杉醇组(215 mm3)和空白对照组(804 mm3)(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28.88±2.03)%,高于MAP2K6-FP组(14.36±0.56)%、紫杉醇组(15.78±0.87)%以及空白对照组(4.78±0.87)%(P<0.05)。联合用药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0.14±0.06),低于MAP2K6-FP组(0.32±0.10)、紫杉醇组(0.29±0.08)及空白对照组(0.78±0.14)(P<0.01);联合用药组PCNA表达水平(18.4%),低于MAP2K6-FP组(32.3%)、紫杉醇组(29.8%)及空白对照组(81.4%)(P<0.05)。联合用药组Beclin 1/Bcl-2比例较单一用药组高(P<0.05)。结论:MAP2K6-FP联合紫杉醇能够显著抑制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微小RNA-34(miR-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50例,取手术切除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标本待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R-34及EMT相关蛋白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相对表达量。根据化疗耐药性将所有患者分为化疗耐药组、化疗敏感组,对两组患者化疗前胃癌组织中miR-34、E-cadherin、vimentin、snail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对比。结果:miR-34、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vimentin、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miR-34、E-cadherin表达低于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vimentin、snail表达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34、E-cadherin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vimentin、snail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肿瘤体积≥5 cm3患者miR-34、E-cadherin表达低于肿瘤体积<5 cm3患者,vimentin、snail表达高于肿瘤体积<5 cm3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miR-34、E-cadherin表达低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vimentin、snail表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P<0.05)。miR-34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在胃癌中呈正相关,miR-34表达与vimentin、snail表达在胃癌中呈负相关。化疗敏感组患者化疗前miR-34、E-cadherin表达低于化疗耐药组,vimentin、snail表达高于化疗耐药组(P<0.05)。结论:miR-34、E-cadherin、vimentin、snail在胃癌组织中呈现异常表达,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miR-34、E-cadherin、vimentin、snail表达与化疗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