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探讨相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中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并分为少数民族组和汉族组,高中组和初中组、女生组和男生组,应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对各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除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民族组与汉族组存在差异外(P〈0.05),其余各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各维度以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居多结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主要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在相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231名医学生自杀意向,自杀态度及相关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为探讨青少年对自杀问题的态度、意向及行为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为我国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自杀防范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依据。方法: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二、三年级学生,共计231名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被试中自杀意念的存在占有一定比例,其中15%的人自述"近一年中有过自杀想法",1.9%的人尝试过自杀。男女生在自杀意念与行为的表现上存在差异。结论:被试总体对自杀问题的可接受性一项上持相对否定态度,而"近一年中有过自杀想法"明显地影响个体对自杀的可接受性和冲动性两类态度因素。提示我国应重视建立青少年自杀尝试危险行为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现状,探讨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为中专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14名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专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为66.79±11.83,男女生人际信任得分分别为69.22±13.22和65.66±10.9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自杀态度总分为2.84±0.48;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男女生得分分别为2.91±0.55和2.77±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得分分别为2.96±0.92和3.28±0.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相关(r=0.50,P0.01)。结论中专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偏低,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女生。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总体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女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倾向于持肯定的态度,城镇学生对安乐死更倾向于持理解的态度。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邹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54-1556
运用锚定信息探讨青少年自杀态度的可塑性,为我国中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语意启动与框架效应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锚定信息,语意启动以锚定数字为核心,框架效应以措辞形式为核心,即采用2(锚定数字)×2(措辞形式)的实验设计.于山东省潍坊市4所中学整群抽取初一至高二年级750名中学生,将被试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锚定信息,并完成自杀态度问卷.结果 锚定数字与措辞形式对青少年自杀态度4个维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两大维度上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10,4.450,P值均<0.05),且仅表现在初中生方面(F值分别34.796,10.389,P值均<0.05).接受不同语义锚定信息的初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23,-3.157,P值均<0.01),而高中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中生的自杀态度不够稳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生的自杀态度。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017年9月—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和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共44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得分为2.602±0.349。t检验及方差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变量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及自杀者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1、3.673,均P0.05);人际关系变量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4,P0.05);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和是否单亲变量上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上持矛盾或中立,在各维度上态度表现不一。高校应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寻求确定有效的自杀预防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研究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研究生自杀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22名硕士研究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对自杀态度的总体得分为(2.74±0.34),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自杀者的态度(F2)和安乐死的态度(F4)上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各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7所高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共3 000名,将一般情况、社会支持和自杀态度编成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特征大学生在自杀态度各因子多持矛盾、中立态度。自杀态度各因子在性别、民族、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家庭关系和生源地等家庭多因素存在差异。自杀态度各因子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自杀态度每个维度有数个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各因素和社会支持程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研究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研究生自杀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22名硕士研究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对自杀态度的总体得分为(2.74±0.34),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自杀者的态度(F2)和安乐死的态度(F4)上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了解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为提高师范类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我接纳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的3 5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总自杀态度得分为(2.86±0.54)分.男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因子上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女生比男生更否定对自杀的行为,男生更认可安乐死.文科学生对自杀态度各因子较理科生持更理解和认可的态度(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因子、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18,-0.118,0.098,P值均<0.05).结论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自杀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成年人对自杀的态度。方法在杭州市4个社区随机抽取795名成年人接受调查,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评估。结果社区成年人对自杀行为和自杀者多数持矛盾或中立态度(49.2%、50.6%),对自杀的态度各维度男女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老年组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以及安乐死所持肯定或理解态度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1或0.001)。结论老年人对自杀的高肯定或理解态度是其高自杀率的主要原因,社会需高度关注老年人自杀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死亡、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对死亡、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杀态度问卷和死亡态度问卷调查广州某医药院校在校大学生480人,对研究因素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体被试大学生自杀态度的总均分为(3.44±0.56)分,其均值在2.5-3.5分之间,说明大学生对自杀总体上保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从大学生死亡态度的整体情况看,总得分为12-14分的人数最多,占40.62%,说明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总体上表现为企图以嬉闹玩笑来隐藏内心的情绪,在讨论与死亡有关的主题时,表现得不自在,部分大学生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OR=0.779)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死亡态度(OR=1.143)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异性交往过程中感受烦恼行为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判断标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5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师范生异性交往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对社会烦恼行为的感受性高于男生;同时在2项行为类型上存在年级差异,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感受性高;被试的归因倾向分为个人尺度、周围他人尺度、性别意识尺度、社会和公共尺度、规则和规范尺度,其中判定人群分布最多的是个人标准,而社会和公共尺度以及他人尺度相对较少。结论应加强师范生异性交往的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中学3 071名中学生,使用自杀意念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中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分别为29.5%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和尝试自杀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的条件下,对自杀意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受到的学习压力、主观支持为男、女中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忍耐和幻想否认为中学男生特有的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发泄情绪为中学女生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学女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较男生高,男、女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刘国华  张桂英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98-1200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可能性的性别差异,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东海洋大学一年级大学生6794名,使用自杀可能性量表(SPS)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自杀可能性在SPS条目、分量表和总量表得分上存在性别差异,有23个条目上的得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敌意量表外,其余3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大学生自杀可能性的检出率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SPS总分60分以上的比例高于女生,而60分以下的比例为女生高于男生;70分以上的检出率为19.7%,男生(20.6%)高于女生(18.0%).结论 大学生自杀可能性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理工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自杀态度,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理工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自杀态度问卷(SAQ)。结果自杀态度在不同年级的学生间存在差异,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者占多数,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认同态度占多数。结论自杀态度各指标均提示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自杀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西省南昌市区1 304名医学类全日制不同年级临床在读硕士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自杀态度问卷等测评。结果医学硕士研究生自杀态度问卷总分为(2.833±0.305)分,对自杀行为性质态度为(3.238±0.705)分,对自杀者态度为(2.887±0.908)分,对自杀者家属态度为(2.803±0.512)分,对安乐死态度为(2.631±0.303)分;自杀家族史、SCL-90总均分、社会支持总分、消极应对分和积极应对分进入自杀态度不同维度的回归方程。结论女性、有自杀家族史、社会支持低、心理健康水平低、消极应对多和积极应对少是影响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法,以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43%,女生为1.91%,男生为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42%,女生为18.49%,男生为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家庭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女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差、抑郁、焦虑和对专业不满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校、家庭和心理因素是产生自杀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的自杀干预措施应针对这些因素来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和自杀态度问卷,对某社区的972名青年男性进行测试。结果青年男性的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高等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个体其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青年男性仅在智慧维度上得分高于农村青年男性;9.7%的青年男性对自杀行为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青年男性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自杀态度得分呈显著相关。结论青年男性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