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暂脑缺血后 ,马CA1区神经元的死亡多发生在缺血后 3~ 4天 ,故称之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neurondeath,DND) [1] 。本实验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MAP 2和DND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动物模型和分组 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 ] 。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 0mg/kg)麻醉 ,分离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 ,应用无创动脉夹阻断颈总动脉血流造成脑缺血 10min ,松开动脉夹恢复脑血流即为再灌注。沙土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再灌…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羟自由基的来源及对亚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亚低渐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和ATP含量和羟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前脑缺血于灌注模型,脑缺血10分,32只沙土鼠随机为分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和亚低温组,应用高效液相测定纹状体多巴胺,ATP和海马羟自由基(OH.)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10分,缺血组海马2,3-DHB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60分钟时,缺血再灌注组2,3-DHBA的含量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
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巴曲酶复合低温对沙土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氧自由基的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沙土鼠 ,体重 5 0~ 80g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常温组、低温组 (32℃ )、巴曲酶组、巴曲酶复合低温组 ,后四组又再分为再灌注 2 0分钟、6 0分钟两亚组 ,每组 6只动物。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 。 8BU/kg的巴曲酶在再灌注开始时由腹腔注射给予 ,低温也在此时实施 ,监测鼓膜温度反映脑温。低温和低温复合巴曲酶组沙土鼠脑温维持于32 5± 0 5℃ ,其余各组维持在 36…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 脑缺血10分钟建立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模型。32例沙土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灯盏花素10mg/kg组和灯盏花素20mg/kg组。应用开阔法检查观察各组沙土鼠行为变化,应用病理检查判断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情况。结果 灯盏花素明显减轻脑缺血后沙土鼠行为受损程度,减少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死亡数目。结论 灯盏花素能减轻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脑缺血 再灌注后免疫抑制剂甲基泼尼松龙 (MP)和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 2 CAdo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 81只 ,体重 2 0 0~ 2 5 0 g ,雌雄不限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 ,18只 ) ,生理盐水对照组 (B组 ,2 1只 ) ,MP治疗组 (C组 ,2 1只 )及 2 CAdo治疗组 (D组 ,2 1只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C组缺血 1h再灌注即刻经舌下静脉注入MP(3 0mg/kg体重 ) ,D组缺血后即刻注入 2 Cado(12ml/…  相似文献   

6.
既往研究表明 ,短暂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2~ 3d ,海马CA1区发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delayedneuronaldeath ,DND) [1 ,2 ] 。异丙酚有着与巴比妥类药相似的代谢和脑血管作用[3 ] ,但其脑保护机制 ,特别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对DND的保护机制 ,研究还不深入。本研究应用沙鼠脑缺血 再灌注 72h模型 ,观察异丙酚对DND的保护作用 ,并通过荧光标记的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differentialdisplaypolymerasechainreaction ,DD PCR)分析基因表达的改变。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7.
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产物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沙土鼠短暂的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Bcl-2蛋白表达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63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四组。非缺血对照组(A组,n=5);预处理对照组(B组,n=6),单次脑缺血2min;缺血预处理组(PC组,n=26)与缺血对照组(IR组,n=26),有或无预处理缺血2min,间隔3d后缺血5min,分别再灌4h(P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38 MAPK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蒙古沙土鼠384只,体重50-8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64只。假手术组(SH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前脑缺血5min后恢复灌注;缺血预处理组(IP组):前脑缺血3 min后恢复灌注,24 h后再行前脑缺血5 min;P组:于前脑缺血前20 min侧脑室内注射0.8μg p38 MAPK特异性激动剂P79350;SB组:于前脑缺血前20 min侧脑室内注射0.4μg 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溶剂对照组(VE组):于前脑缺血前20min侧脑室内注射1%二甲基亚砜4μl。各组于再灌注15min、2h、4h、6h分别取8只沙土鼠,测定海马CA1区p-p38 MAPK的表达,再灌注1、3、5、7d分别取8只沙土鼠,采用开阔法观察行为学,然后测定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凋亡神经元计数及p-p38 MAPK、HSP27、Bcl-2、Bax的表达。结果 I/R组再灌注期p-p38 MAPK表达上调,IP组及SB组再灌注各时点p-p38 MAPK表达水平低于I/R组,P组再灌注各时点高于I/R组、IP组及SB组(P〈0.05);IP组、SB组较I/R组及vE组沙土鼠探索活动减少,CA1区再灌注期凋亡神经元数减少,HSP27、Bax表达下调,存活神经元数增加,Bcl-2表达上调(P〈0.05);P组再灌注1 d探索活动增加,再灌注各时点p38 MAPK及HSP27表达均较I/R组上调(P〈0.05)。结论 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元凋亡与p38 MAPK的激活有关;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38 MAPK的激活,下调HSP27及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 蒙古沙土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预处理对照组(IC组)、预处理缺血组(IP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in、2 h、4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建立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1及CA3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p-ERK、p-JNK在海马区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IP组沙土鼠探索活动减弱,海马CA1、CA3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减少,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各组CA1区p-ERK无表达,IR组海马CA1区p-JNK的表达增强,IP组CA1区p-JNK的表达减弱(P<0.01),CA3区p-ERK的表达增强(P<0.05或0.01)。结论 通过抑制CA1区p-JNK表达和加强CA3区p-ERK表达,IP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I区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变化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的关系。方法 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为10分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测定kinesin的免疫活性。组织学检查判断DND。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明显下降,在再灌注6、48和96小时其活性分别仅为假手术组的49%、32%和12%(P<0.01)。在再灌注96小时,CA1区出现明显的DND,而CA2、CA3、CA4微管运动蛋白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活性进行下降,可能为DN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脂质过氧化抑制剂(U74389F)作为脑保护剂,观察其对大鼠全脑缺血后的海马CA1区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三组,对照组(6只),缺血组(7只)与治疗组(7只)均脑缺血10分钟后患,再灌注7小时,治疗组缺血前1小时腹脸注射U74289F10mg/kg。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6小时后,海马诱发电位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斜率与缺血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2.
低温可减少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坏死(delayedneuronaldeath,DND),但增高血粘度、干扰微循环。山莨菪碱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且还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表明,亚低温与山莨菪碱复合减少DND的作用强于单独的低温或山莨菪碱,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拟研究亚低温复合山莨菪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羟自由基(OH·)产生和ATP含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沙土鼠,50~60g,戊巴比妥钠45mg/kg腹腔注射麻醉。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无创动脉夹阻断造成脑缺血10分钟,然后松开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缺血海马ATP含量变化与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及低温的影响。方法: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10分钟。测定脑缺血10分钟再灌注30分钟和60分钟时海马突触体ATP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后ATP和ATP酶活性明显下降。再灌注后ATP含量有明显恢复,但ATP酶活性恢复的程度明显小于ATP恢复的程度。低温组ATP和ATP酶活性恢复的程度均高于常温组。结论:脑缺血后应用低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短暂全脑缺血后30分开始的低温复合巴曲酶对沙土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10分,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常温组,延迟性低温组,巴曲酶组,延迟性低温复合巴曲酶组,每组7只,低温(32℃)于再灌注30分给予,维持3小时,巴曲酶8BU.kg^-1再灌注30分经腹腔注入,于动物存活第5天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第7天行海马CA1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道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动物与分组SD大鼠 32只 ,体重 2 2 0 g± 30g ,经适应性喂养 2周后 ,随机分成SAP加全肠外营养 (TPN)组 (A组 )、模拟手术加TPN组 (B组 )、SAP加肠内营养 (EN)组 (C组 )和模拟手术加EN组 (D组 ) ,4组 ,每组 8只。C组和D组术后 48h内予肠外营养 ,48h开始予EN ,并相应减少肠外营养量 ,至72h达到EN全量。2 .动物模型的制备按我院方法[1] 稍加改进后建立SAP大鼠模型。大鼠禁食 12h后 ,用 1%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海马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水平的影响。方法 蒙古沙土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n=30):常温假手术组(SH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温假手术组(HSH组)、常温缺血低温再灌注组(HIR组)。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后,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IR组、HIR组分别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min后恢复脑血流灌注,IR组再灌注时维持正常体温(36.5—37.5℃),HIR组再灌注即刻开始降温,10min内降至32.5—33.5℃,并维持4h;SH组、HSH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SH组维持正常体温,HSH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5min开始降温,10min内降至32.5—33.5℃,并维持4h。每组于再灌注2h,4h、1d、3d、5d分别随机取6只动物,采用开阔法观察沙土鼠的行为学,行为学观察完毕立即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CA3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CA3区、DG区p-ERK、p-JNK的水平。结果HIR组再灌注1—5d沙土鼠行为学异常及海马凋亡细胞计数较IR组降低(P〈0.01);与SH组或HSH组比较,IR组及HIR组再灌注期间海马CA3区及DG区p-ERK水平增加(P〈0.05),但IR组与H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海马CA1区均无p-ERK表达。与sH组比较,IR组再灌注2h-5d海马CA1区、CA3区p-JNK水平增加,且HIR组再灌注2h-1d海马CA1区、CA3区p-JNK水平低于IR组(P〈0.05)。结论 亚低温(32.5-33.5℃)4h可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再灌注早期p-JNK的激活有关,而与p-ERK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近来研究认为,脑缺血后氧自由基的产生与脑内儿茶酚胺的增多有关。因此,本实验同时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及自由基代谢产物MDA的含量,探讨其关系,并研究亚低温对其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沙土鼠,体重50~60g,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组,每组8只动物。所有动物在脑缺血期间脑温均维持在(37±0.2)℃,再灌注期间亚低温组脑温维持在(32±0.2)℃,其余各组维持脑温(37±0.2)℃。常温缺血组在脑缺血10分钟后,其余各组在再灌注60分钟时断头处死,在冰面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沙土鼠缺血去极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沙土鼠24只,体重60-75g,随机分为2组(n=12):对照组和异丙酚组。两组均吸入1%氟烷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持续吸入1%氟烷,异丙酚组停止吸入氟烷,静脉输注异丙酚1.2mg·kg-1·min-1。股动脉、静脉切开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输液。监测两侧海马CA1区脑皮层直流电位、局部脑血流(rCBF)及直肠温度。1h后,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min,再灌注30min停止吸入氟烷或输入异丙酚。结果缺血即刻两组MAP升高40%,rCBF几乎降至0,再灌注期逐渐恢复至缺血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脑缺血去极化的起始时间延长(P<0.01),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丙酚可延长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沙土鼠缺血去极化起始时间,而对脑缺血去极化的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体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与Fas蛋白表达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动物模型与分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开放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三组 ,Ⅰ组对照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旷置 5 0min ;Ⅱ组缺血 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双活结结扎 ,30min后松开结扎线 ,恢复再灌 2h ;Ⅲ组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ry[3 ] 法进行。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测定Fas的含量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 )法检测凋亡细胞[4] ,用HAIPS 2 0 0 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变化及低温对其的影响,以探讨其活性改变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和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为10min。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应用组织学检查进行神经元计数。结果 在常温缺血再灌注6h、48h和96h,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分别降至假手术组的49%、32%和12%(P<0.01),在缺血96h出现大量的神经元死亡,正常神经元数目仅为假手术组的5%,而低温组在再灌注6h、48h和96h后,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及神经元计数均明显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微管运动蛋白Kinesn活性的下降而减少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