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孙喜灵同志把脏腑经络归属于“非实物粒子性质”的“场物质”提出质疑,认为“非实物粒子”及自成系统或组织器官的“场”都是不存在的。孙喜灵把场当作物质三态(固、液、汽态)之外的另一类“隐态”物质,则是混淆了物质宏观的不同运动形态与物质宏微观不同结构层次的概念。并对采用粒子物理学方法研究中医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2.
对孙喜灵同志的论文“人体隐态系统的显态系统”提出商榷,认为孙喜灵关于人体结构的新理论“,只是一种对脏腑、经格、五体、五官等熟知的中医基本概念的分类假说。这种分类是以主体视界为标准的有在的主观性、相对性和不稳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对孙喜灵同志的论文“人体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提出商榷,认为孙喜灵关于“人体结构的新理论”,只是一种对脏腑、经络、五体、五官等熟知的中医基本概念的分类假说。这种分类是以主体视界为标准的,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对性和不稳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下,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中药和针灸治疗反应等的综合概括,因而难以与现代解剖、生理学“对号入座”;也不必将解剖、生理学范畴内“不可见”的内容归之于“隐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所谓“四态五阶段”说 ,是孙喜灵同志近年提出的一种“辨证分析方法”(见《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0 4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孙文”)。他提出要把表现于人体的各种症状、舌象、脉象先隐后显地依次“规范于时间之中呈‘相性’来辨”。因为无视中医四诊所获病理信息的共时性和相  相似文献   

5.
证规范化研究是推动中医理论发展的科学实践──与孙喜灵等同志再探讨王强,辛国芳(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关键词证规范化,理论与实践,学术争鸣孙喜灵、李志安二同志在“以中医学及其演进历史为背景看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一文中[1],没有正面回答我们上次提...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基本理论着手,结合现代医学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及胚胎发育;并结合物理学、化学知识及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来说明人与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唯物论观点。从而提出气是一种物质,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真空”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粒子;气是人体功能活动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生物场,经络系统中运行的气血是一种或多种微小的粒子;“气”也指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曾强调:“中医的证也是功能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证的功能性特点,如“证是多系统功能的变化”,“中医的证亦是研究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病理功能态的改变”。特别是祝世讷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证“是人的功能异常的特定疾病态”。下面就证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人身阴阳本质的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在于把阴阳的本质设想并力图归结为某种特异性的物质成分。许多研究把阴阳的本质与阴阳的物质基础混淆了.阴阳的本质是抽象的,需从理论上概括,无法归结为物质实体,阴阳的物质基础是具象的,可找到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也不可能是可“提纯”的“阴物质”、“阳物质”,需要考虑更深刻、更复杂的场形态、波形态、能量形态。要取得突破,一要准确理解中医经典理论,二要运用现代科学关于物质的最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仝小林院士“态靶辨证”理论,结合熊辉教授多年临床诊治与科研经验,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例,整合中西医学,构建LDH“态靶辨证”诊疗策略。LDH“调态”方面,抓住核心病机,认为该病“偏态”可参考“慢病十态”理论,将湿态与寒态、热态分别合并,LDH辨态分为“寒湿态、湿热态、郁态、瘀态、壅态、老态、虚态、燥态、瘠态”9态,推荐调态经验方药。“打靶”方面,基于现代医学对LDH发病机制的认识,提出LDH的病靶为“腰椎间盘退变”、症靶为“腰腿痛”、标靶为“炎症因子升高”。通过对LDH态靶医学的系统梳理,构建LDH的“态靶辨证”诊疗策略体系,以期为临床诊治LDH提供参考,推广并传播“态靶医学”。  相似文献   

10.
“态靶结合”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中医新型诊疗模式。通过对乌梅丸的分析,发现乌梅丸中黄连、乌梅可针对糖尿病的病靶进行调节,乌梅还能生津止渴,针对口渴多饮之症靶发挥作用,附子调节糖尿病并发症阳气不足诸证之症靶,黄柏、人参、当归针对标靶如血糖等指标进行调节。全方除打靶之外,还调节糖尿病寒热虚实错杂之态,黄连、黄柏调节热态、实态,改善糖尿病郁热内盛的状态;细辛调节寒态,人参、当归调节虚态,附子、干姜、蜀椒、肉桂寒态与虚态同调。运用“态靶结合”理论对乌梅丸治疗糖尿病所作用的“病靶”“症靶”“标靶”及所调节的“实态”“热态”“虚态”“寒态”进行全面分析,来阐明乌梅丸在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熵维特在恒定体温下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相协调的水平上,两类代谢失调出现“阳虚”或“阴虚”时,引起积熵,积熵部位偏离低熵、有序的非平衡稳定态,就会出现“寒”或“热”的不正常功能态。因此,“寒”或“热”是熵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中医治疗的目的,本质上是使两种代谢由失调回到协调,维持低熵、有序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13.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悬浮聚氯乙烯(S-PVC)树脂对增塑剂不同温度下的吸收量,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PVC不同增塑剂吸收条件下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S-PVC颗粒由多级粒子聚集而成,增塑剂主要通过各级粒子聚集体间的间隙沟槽进入PVC粒子内部完成润展与溶胀,S-PVC对增塑剂的吸收是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的四步吸收非定态过程。其吸收包括树脂颗粒间隙润展吸收缓慢的“第1诱导期”,聚集粒子间隙润展溶胀吸收加快的“第1溶胀期”,初级粒子间润展吸收速率缓慢的“第2诱导期”,以及分子链间溶胀吸收的“第2溶胀期”。温度越高诱导期越短,  相似文献   

15.
涨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五脏子系统可通过相互之间生克制化的双向反馈调节使内涨落维持在正常范围节律上,以适应和抵御外涨落的干扰和维护内环境的有序稳定,使机体处在最佳适度状态。内环境涨落和外环境涨落之间的关系失调,内环境的阴阳失调是脏腑发病的主要原因。辩证可根据涨落的具体形式及系统与外界物质、能量状态等不同因素所形成的特定的疾病功能态而辨为某证。治疗疾病是针对不同疾病功能态,利用药物、针灸等随机涨落,使机体离开病态向有序稳定的健康状态转化。提出:结合脏腑相生、相克、传变规律随机涨落;结合脏气法时规律随机涨落;结合不同病因致病规律随机涨落;结合影响顽证痼疾诸因素随机涨落。  相似文献   

16.
一,本猜想的理论依据 1、物质的波动性: 宇宙万物都具有二重性,即“实物”和“场”,实物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实物体;场是客观存在的,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生物场等。实物和场都具有波振性。宇宙有膨胀和收缩的周期运动,恒星有自行运动,行星有绕转运动,地球波动出现四时周期变化,空气波动成为声波,水的波动发生浪潮,场的波动成为电磁波、引力波等。波动宏及宇宙微及粒子,无处不有,无处不到。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对“脾主运化”所作的解释是“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并说脾“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  相似文献   

18.
对古代“气机”一词沿用的史实和相关的哲学思想背景进行了探讨。“气机”初现于宋,流行于清代民国,缘由宋之后研究气机理论高涨,临床应用广泛,在当时“气一元论”和张载“物质运动内因说”的影响下,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气可流,称之为“气机”,这是一种概念。同时对以往6种气机释义提出了不同意义,认为这些释义背离了气机理论发展背景和古代思想框架,非“气机”的本义。  相似文献   

19.
每当人们提起健康状况时,常会听到“三高”的说法,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实,高血脂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很多人认为,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升高或者胆固醇升高,血脂异常其实并非那么简单。所谓血脂,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脂性物质,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它是一个大家庭,家中有四个“兄弟”。“大哥”叫胆固醇,“二哥”叫甘油三酯,“三哥”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中医学“气”的基本概念彭洁(《广西中医药》编辑部,南宁530001)主题词中医学;气(中医)/病理生理学对于中医学“气”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大约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