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扶正肺瘤方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肺瘤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DP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氯氨铂),观察组在D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扶正肺瘤方内服,观察2个疗程(3周为1个疗程)后,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肿瘤情况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稳定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近期治疗客观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CT—L生存质量观察提示: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肺瘤方联合DP方案化疗对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病灶稳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100例,就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TBIL指标、AST指标、ALT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o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可显著改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化疗结合自拟化积抑瘤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53_3%,对照组有效率为2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殷烁 《中医药导报》2013,(10):110-1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0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碎石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体外碎石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2.0%,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前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肾结石患者采取体外碎石配合中西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60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组(30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时间长,且术中出血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用于治疗Ⅲ期NSCLC,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加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7例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37例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十全大补丸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KPS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91.89%,对照组7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LC评分治疗组心理功能、症状/副作用、总的生活质量评分叫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心理功能、症状/副作用、总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o%,高于对照组的80.o%,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15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4天的治疗,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人工周期激素与中医抗巢衰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周期激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总体疗效及血清内分泌(FSH、LH、E2)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有效率经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性激素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提高E2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自拟祛痰化瘀益气方治疗,均连续治疗14d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高于对照组的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O2均有所上升,而PaCOz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高于对照组,而PaC0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结膜炎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膜炎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0例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视力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视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方案组(简称联合组)、中医治疗组(简称中药组)与西医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联合组45例(其中37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药组45例(其中35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其中38例完试验)以尼莫地平胶囊治疗。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降压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降低收缩压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各证型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同组非阴虚阳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阴虚阳亢型和非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值(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阴虚阳亢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应用安全的中西医结合降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方案组(简称联合组)、中医治疗组(简称中药组)与西医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联合组45例(其中37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药组45例(其中35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其中38例完试验)以尼莫地平胶囊治疗。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降压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降低收缩压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各证型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同组非阴虚阳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阴虚阳亢型和非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值(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阴虚阳亢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应用安全的中西医结合降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治疗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H值和血氧分压(PaO2)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H值、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值和低切值、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平均下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压降血糖,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水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腹水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AST、ALT、TBIL及AL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腹水平均消退时间为(31.22±3.03)天,观察组为(23.37±2.17)天,观察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腹水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腹水消退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以3:1的比例依次纳入观察对象,最后纳入评价者136例,其中治疗组102例给予疏肝扶正合剂,同时联用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5MU,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治疗,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6个月后)基本有效率分别为62.75%及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