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剂(JWYY)促进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PU)愈合及抗复发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和琼脂培养皿法做了JWYY对Hp的体外抑菌实验;体内实验通过尿素酶检测,病理活检光镜、电镜观察JWYY对Hp根除情况;同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JWYY对Hp感染的PU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JWYY对Hp具有抑菌作用,其MIC为1∶256即3.91mg/L;体内试验显示JWYY对Hp根除率为73.6%;经JWYY治疗的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9.5±1.23)明显低于治疗前(79.6±4.56)(P<0.05)。结论 抗Hp感染,抑制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是JWYY促进PU愈合、降低PU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正颗粒对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后疼痛症状、溃疡愈合、下肢供血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足行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舒正颗粒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2组都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舒正颗粒,观察在疼痛症状积分、溃疡愈合程度、踝肱指数(ABI)、动脉流速、动脉内径方面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舒正颗粒治疗组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积分、溃疡深度、溃疡面积、踝肱指数、动脉血流速度、动脉内径、血液流变学等(P<0.05~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舒正颗粒联合基础治疗对于促进糖尿病足介入术后患者溃疡愈合、疼痛及下肢供血的改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IL-1 β所致胃溃疡复发大鼠为模型,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ianweiyuyang Granules,JWYY)对大鼠胃溃疡复发的影响及抗复发机制.方法Okabe乙酸涂抹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腹腔注射IL-1 β制作复发模型.观察JWYY对溃疡指数和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健胃愈疡颗粒能明显降低溃疡复发率和溃疡指数,增加黏膜厚度,改善纤维排列状况.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IL-1 β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贝前列腺素钠联合阿斯匹林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6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溃疡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踝臂指数及经皮氧分压为观察指标.结果 在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踝臂指数和经皮氧分压的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前列腺素钠联合阿斯匹林,可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缩短平均愈合时间,改善踝臂指数和经皮氧分压.  相似文献   

5.
杨然  孙彩  谢云峰 《求医问药》2011,(9):285-286
目的:针对兰索拉唑联合枳术颗粒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兰索拉唑联合枳术颗粒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溃疡愈合率比较。治疗组溃疡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性。结论:经临床验证,兰索拉唑联合枳术颗粒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疗效确切、病程缩短、安全性较高、价廉易得、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术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冷束缚法及阿司匹林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溃疡指数、胃液游离酸和总酸浓度以及胃蛋白酶活性;观察及术颗粒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实验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及术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溃疡指数,提高溃疡抑制率;抑制大鼠胃液分泌,降低胃游离酸、总酸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及术颗粒剂量与溃疡指数(r=-0.6 841)、胃酸量(r=-0.7 173)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及术颗粒大剂量组具有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结论及术颗粒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及抑制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养胃颗粒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致胃溃疡大鼠模型,并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于术后连续给药14d,评价溃疡愈合百分率,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结果 养胃颗粒能显著减小模型大鼠溃疡面积(P<0.05),提高胃溃疡愈合百分率;并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的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MDA的含量(P<0.05).结论 养胃颗粒对模型大鼠的胃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对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胃愈疡颗粒,两组均连续用药8 w。治疗结束后复查内镜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溃疡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治愈率、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具有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溃疡复发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凋亡因子(Smac)和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0例胃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前后胃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及Smac和XIAP的表达.结果 胃溃疡愈合前组织中Smac阳性表达强度多为(++)~(+++),愈合后其阳性表达强度多为(+)~(++),溃疡愈合前Smac阳性表达明显强于愈合后(P<0.01);溃疡愈合前后组织中XIAP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溃疡愈合前(P<0.01).结论 Smac过表达可能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而导致胃溃疡,并影响其愈合; Smac和XIAP蛋白可能参与了Hp感染性胃溃疡发生凋亡和增殖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胸腺蛋白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雷尼替丁联合胸腺蛋白对39例胃溃疡和4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6周,与单用雷尼替丁组的愈合率和内镜下再生粘膜成熟度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合用胸腺蛋白治疗6周,胃溃疡愈合率为84.5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91.30%,与单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指数(Sc百分比)为41.0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Sc百分比为43.47%,均显著高于单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蛋白能在溃疡愈合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沈红梅 《四川医学》2014,(1):100-101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在治疗老年人创伤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32例因为机械刺激引起的创伤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维生素C和康复新液治疗.根据溃疡愈合时间长短及平均疼痛指数来评定疗效.结果 康复新组平均治愈时间4.2d.维生素组平均治疗时间6.8d.结论 康复新液能够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少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健胃愈疡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以及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消化性溃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健胃愈疡颗粒口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连续用药6周,胃溃疡连续用药8周,对照组采用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同。疗程结束后进行内镜复查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溃疡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治愈率、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溃疡复发率观察组(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6.43%)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在治愈率、显效率、临床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健胃愈疡颗粒具有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溃疡复发作用。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情志干预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探讨情志对胃溃疡愈合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溃疡对照组和情志胃溃疡组各10只,用乙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大鼠模型后,用多种不可预知方法建立情志干预模型.建立情志干预胃溃疡模型期间分别给予各组生理盐水灌胃.15天后处死大鼠,以溃疡指数、血清NO和血浆PGE2等指标来评价损伤程度和胃黏膜防御能力.溃疡指数用游标卡尺测定、计算.并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NO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血浆中PGE2含量.结果:情志干预胃溃疡组的血清NO及血浆PGE2较正常组、溃疡对照组明显降低,溃疡明显.结论:情志可以明显延缓溃疡的愈合,可能通过减少血液中NO、PGE2来减缓溃疡的愈合,为溃疡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颗粒的疗效及抗复发机制。方法 以Okeba改良法复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采用RT-PCR法观察该药对胃溃疡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IL-1β mRNA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增高,而健胃愈疡治疗组IL-1β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可降低IL-1β mRNA的上增性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可宁汤有效成分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方法]以石炭酸制备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随即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可宁汤有效成份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及模型对照组,观察可宁液对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愈合天数、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可宁液三个剂量组均能缩短溃疡愈合天数,提高大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其中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白细胞总数。结论:可宁液能促进溃疡愈合,具有一定的抗口腔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 acter pylori , 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50%(体积分数)乙酸烧灼大鼠浆膜面的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 d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胃黏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 含量均高于后者,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VacA +组与VacA -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IL-8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口灌服Hp 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时间,且VacA + 菌株较VacA -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 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黏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天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胃粘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均高于后者(P<0.01—0.05),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P<0.01)。VacA~+组与VacA~-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p<0.01—0.05),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P<0.05),IL—8水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灌服Hp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过程,且VacA~+菌株较VacA~-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粘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丁胺基罗沙替丁乙酸酯(BRA)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测定大鼠溃疡指数及胃液分泌量。结果:BRA组溃疡指数、胃液、胃酸分泌量明显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也降低(P〈0.01)。结论:BRA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溃疡愈合与Caspase3及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溃疡愈合前后胃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溃疡愈合后胃黏膜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减弱,与愈合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此同时,溃疡愈合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与愈合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pase3过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胃溃疡发生,并影响其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溃异功散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中药大中小剂量及雷尼替丁常规剂量,治疗10d后,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并对溃疡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消溃异功散大中小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中药大中剂量组对比西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小剂量组与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溃异功散可促进溃疡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内皮素释放从而调节黏膜血流量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