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中成药起源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方剂,历代医药典籍中均有记载,这些成方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地应用、积累、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代医家对中成药的应用,如时间、次数、温度、禁忌等十分重视。现代研究也表明,中成药和西药一样,只有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而且要持续、稳定,才能充分发挥疗效。否则会降效失效,贻误病情,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 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近年来中成药的使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常须将中成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如配伍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子行业也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建立我国中成药工业产值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我国"十二五"时期中成药工业产值进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保证中成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学家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具有易服、易存、方便、疗效好等特点,为医患双方所喜用。武汉军工总医院近2年来运用中成药的绝对数及增加数均较中药为大。以金额为例,中成药1990年224.19万元,1991年243.85万元;而中草药1990年为46.22万元,1991年为50.77万元。《新编中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成药的概念、形成、发展与应用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内容。凡传统中成药都是我国历代医学家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配制而成的。以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著称。因此,其不仅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用,而且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享有很高声誉。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也相应的发展很快。在传统品种和旧有剂型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密切结合临床验证,又研制出很多新品种,然而,由于中成药存在着种类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复杂,疗效不同等因素,因此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一定的疗效特点和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7.
何鸿钦 《中国药业》2000,9(8):27-27
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固定,都是针对某证型疾病最一般的表现而设计的。临床上为适应各自不同的具体病证,除辨证选用中成药外,还可应用单味中草药或某些食物,制备成“药引”,送服相应的中成药,以获更佳疗效,这种方法为历代中医所习用。“药引”的种类很多,现将常用的“药引”制备与应用介绍如下。1 生姜 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取生姜片10~15g,水煎取汤,送服治疗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客肺的中成药,有助药力、增疗效的作用。2 芦根 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止呕除烦之功效。取鲜芦根3…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一直是各方的关切点,本文尝试梳理目前儿童使用中成药的主要问题,并从安全性角度提出解决方法,形成处方点评标准和尺度。从目前现状看,儿科使用中成药较为普遍,且处方不合理比例较高,还存在很多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亟需严格规范和深入研究。首先,从传统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上看,轻粉、朱砂等金石药,巴豆、麝香等毒烈药,牛黄、犀角等苦寒药均为历代医家所警惕,对于小儿用法用量也有特殊说明;从现代儿童特殊人群用药角度看,治疗儿童疾病的药物选择、给药途径选择、用法用量计算等均有更为详细的用药指导,这些内容均可以为儿童使用中成药所借鉴。未来趋势上,应综合以上内容,形成专门针对儿童的中药安全用药体系,并加强中药的发育毒理学研究。最后,提出中成药儿童用药点评的理念和方法,并阐述选药是否适宜、用法用量是否准确、疗程是否合理三个重要关注点的点评标准与尺度。  相似文献   

9.
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含冰片中成药品种多、临床应用广泛,且不合理用药(不对证使用、重复用药、超长疗程服用等)情形常见。同时,历代本草曾多次记载冰片不当使用的安全风险,现代药理学实验也有相关提示,所以,含冰片中成药应成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关注点。为了规范此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采用“共识报告”的形式,由来自全国多地三级医疗机构的28名药学专家经Delphi法形成。共识形成前进行了充分调研,共识形成中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文献学统计分析和循证评价,并采用认可度和推荐度评分进行了专家意见的综合,最终形成了含冰片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基本原则”和“药学评价与用药指导的关键原则”两部分共21条陈述及其说明性文字。旨在为医疗机构药师、医师和医保管理者提供含冰片中成药合理使用与药学评价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代医家对中成药应用中的问题 ,如时间、次数、温度、禁忌等十分重视 ,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已知 ,中成药和西药一样 ,只有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 ,而且要持续稳定 ,才能充分发挥疗效 ,获得预期效果 ,否则会降效、失效 ,贻误病情 ,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中成药品种繁多 ,性质各异 ,需按病情与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区别对待。现就服法简介如下。1 空腹服用驱肠虫药如乌梅丸 ,需在清晨空腹服 ,使药物迅速入肠 ,保持较高浓度 ,达到杀蛔虫作用。2 饭前服 (食前 10~ 6 0 min)滋补药或贵重药如人参精 ,人参再造丸 ,十全大补丸等 ,…  相似文献   

11.
邓景赞 《中国药业》2004,13(2):29-30
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2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企业。创业伊始,敬修堂药厂就致力于中成药的研究和制造,历代敬修堂人不懈的奋斗创造了敬修堂百年传承的基业,使“敬修堂”这个老字号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企业从一个设备简陋的小药厂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现代制药企业。  相似文献   

12.
地黄丸的繁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英 《天津药学》2001,13(1):27-28
地黄丸出自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儿科专家钱乙的经验方.该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故又名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加味而成同一类的中成药,为临床广泛应用,效用可靠,历久不衰.现将其发展繁衍情况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中成药说明书的完整性,促进中成药说明书规范管理,为完善中成药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某三甲医院中成药说明书171份,根据《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对中成药说明书的所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说明书主要存在功能主治表达混乱、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缺失,用法用量表述不完整、忽略配伍禁忌等问题。结论中成药说明书信息量太少,不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充分的依据,应进一步完善中成药说明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以确定数据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门诊药房处方2610张,对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处方共1034张,中成药使用率为39.62%,不合理使用率为14.22%,主要不合理情况为重复用药、中成药配伍使用不当、缺乏中医辨证论治等。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需加强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发挥中成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孕妇用药禁忌,为药师提供用药指导,为临床医师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保证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临床使用的56种中成药说明书中孕妇使用标注进行汇总,并结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关于中成药妊娠禁忌的信息,找出孕妇禁用、忌用、慎用的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确保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安全性。结果56种中成药中,39种中成药的说明书标注孕妇使用宜忌。其中,8种中成药的说明书标注该药为"孕妇禁用",8种中成药的说明书标注该药为"孕妇忌用",14种中成药的说明书标注该药为"孕妇慎用",9种中成药说明书标注"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通过对39种有注明孕妇使用事项的中成药的说明书中组方药进行分析发现,30种标注孕妇忌用、禁用、慎用的中成药的组分中含有禁用、慎用的中药,2种说明书标注"孕妇禁用"和7种说明书标注"孕妇慎用"的中成药不含禁用和慎用类中成药。结论孕妇禁忌的中成药的组方中大部分均含有禁用、慎用的中药,为孕妇用该药忌用、禁用、慎用提供理论依据。但也发现部分孕妇禁忌的中成药的组方中不含禁用、慎用的中药,因此,不能简单按照中成药的组方中是否含妊娠禁忌的中药作为中成药在孕妇使用时的依据,而是要根据说明书中的标注外,还要根据中成药的具体组方判断是否可供孕妇使用,更好地保障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中成药使用现状,评价中成药使用合理性。方法利用处方评价系统提取医院2009年至2012年门诊中成药处方,对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并进行排序,按种类点评中成药使用合理性,按年龄阶段评价中成药使用现状。结果2009年至2012年中成药采购金额年平均增长24.00%;中成药使用率年平均增长11.50%;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居多;18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使用中成药普遍。结论门诊患者中成药使用量过大,存在滥用现象,药师应加强监管,提高中成药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亚铭 《淮海医药》2004,22(4):282-283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 ,评价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调查我院近几年中成药的年销售量和金额 ,并结合某些中成药治疗疾病的临床资料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 发现临床疗效好的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 ,疗效确切且价廉的中成药占优势 ,我院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彤 《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44-145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人们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这样才能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门诊中成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卓  刘永  王芬  罗丹  罗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44-3546
目的了解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前三季度门诊处方(包括中成药、西药处方),每月抽取100张,共900张(包括西药、中成药处方),对中成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中成药应用率为37.33%,应用品种为103种,主要是活血类、胃病类、清热类、安神类等,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其次是外用;心内科使用中成药的病例最多,其次是儿科、妇科、消化内科等。结论该院门诊中成药的应用大体上是合理的,对存在问题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防止中成药滥用。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安全风险相关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海  朱林峰 《中国药房》2011,(15):1436-1438
目的:探讨中成药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分析引发中成药用药风险的药材质量、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结果与结论:中成药用药风险客观存在,必须提高中成药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中成药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