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蓉  易静  何小清  李君怡 《当代医学》2021,27(30):72-7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石蜡病理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蛋白表达,观察MMR蛋白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与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关系.结果 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9.03%(18/62),其他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表达正常;MMR蛋白表达缺失在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癌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R蛋白表达缺失在不同肌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蛋白在深肌层浸润、高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较高,对推进子宫内膜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定期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MMR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肿瘤微环境中S-100蛋白阳性的朗格汉斯细胞(LC)的浸润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PCNA的表达及S-100蛋白阳性LC浸润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阳性指数评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S-100蛋白阳性的LC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浸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浸润阳性率为81.9%,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PCNA阳性指数评分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100蛋白阳性的LC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浸润多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CNA阳性指数评分与S-100蛋白阳性LC的浸润呈负相关(r=-0.471,P<0.01).结论 癌组织微环境中LC浸润反映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PCNA的阳性表达和缺乏LC浸润可能与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 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in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病程相关蛋白的(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50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in1及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n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其表达阳性率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递减(高分化组93.3%,中分化组84.6%,低分化组36.4%),浅肌层浸润组pin1阳性表达率(77.4%)显著高于深肌层浸润组(47.4%),淋巴结转移组pin1阳性表达率(28.6%)显著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72.1%)。pin1与PR阳性表达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 pin1蛋白表达增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与PR一起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与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诊治的7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5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PARP-1与PD-1、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RP-1与PD-1、PD-L1表达水平、三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意义.结果 PARP-1与PD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与年龄、病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D-1蛋白的表达与病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D-L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与年龄、病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子宫内膜癌组织PARP-1与PD-1、PD-L1表达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245及0.315,P均<0.05).结论 PARP-1、PD-1、PD-L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因素相关,有望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预测复发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40例、子宫良性疾病组42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HE4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子宫内膜癌、配对的癌旁组织及子宫良性疾病组组织中HE4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水平较子宫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子宫内膜癌组术后血清HE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HE4表达分别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及子宫良性疾病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HE4表达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灶范围、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HE4表达水平升高,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灶大小、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HE4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何燕  郑曙民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2+17-42,17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的宫颈组织30例和宫颈鳞癌组织93例,用免疫组化SP法对S100A4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100A4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S100A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Ⅱ期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组织的表达;在间质浸润≥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间质浸润〈1/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S100A4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S100A4的检测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在评价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杰 《当代医学》2016,(27):24-2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8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B组)及80例子宫内膜癌(A组)的ER、P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ER、PR在C组、B组、A组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且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学分级来看,低分化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癌组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ER、PR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孕激素受体A和B亚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亚型PRA和PRB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并总结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等.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半定量研究孕激素受体亚型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与内膜癌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孕激素两种受体亚型的蛋白表达均与内膜癌的分化呈负相关,即从高分化至低分化,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0.343,r=-0.310,P<0.05).PRA蛋白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呈负相关,即分期越晚PRA蛋白表达水平越低(r=-0.294,P<0.05).在蛋白表达水平,PRA与PRB比值的降低与淋巴结转移相关(r=-0.376,P=0.044),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RA与PRB的比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7).孕激素两种受体亚型的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R mRNA和PRBmRNA与以上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蛋白表达水平,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均与肿瘤分化相关,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无关;仅PRA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RA与PRB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R mRNA和PRB mRNA与以上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全部患者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分型、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外转移及腹水细胞学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灶范围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宫外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肌层浸润、特殊病理类型以及宫外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应行淋巴清扫及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癌组织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原位检测,并在不同病变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随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53基因的突变率及蛋白表达强度增加.深肌层浸润组P53基因突变率为71.43%、蛋白表达强阳性率为52.38%,均高于浅肌层浸润(40%,P<0.05;14.29%,P<0.01)和无肌层浸润组(14.29%,P<0.05;0,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53基因突变率为93.33%,蛋白表达强阳性率为8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3%,P<0.01;8.33%,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参与了其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与癌组织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组织中PTEN表达情况,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术前行诊刮术的200例纳入研究对象,比较PTEN在不同研究组的阳性表达差异,并行阳性表达等级与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TEN阳性等级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成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分期的升高,PTEN呈现阳性表达等级下降的趋势,在病理类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中,PTEN阳性等级较高;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等级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结论子宫内膜癌诊刮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情况受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影响,病变越早、越轻,阳性表达等级越强。  相似文献   

12.
车力凡  孙钰  邵素芳 《当代医学》2010,16(24):18-20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10号染色体丢失的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临床上寻找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K4及PTEN蛋白在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CDK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0%,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72.0%。后两者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CDK4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2.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升高而有增高的趋势,Ⅱ期及Ⅲ期的阳性表达率与Ⅰ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CDK4在G2及G3中的阳性表达率与G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CDK4蛋白在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8.0%。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或浸润〈1/2组(P〈0.05)。5.术后复发者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93.3%)明显高于未复发者(57.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6.0%。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100.0%)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91.0%)(P〈0.05)。PTEN蛋白在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1/2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6.0%。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6.0%,与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复发均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降或缺失及CD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4及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手术切除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Cerb B-2及Ki-67在不同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样癌中ER、PR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Ⅱ期ER、P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Ⅰ期Cerb B-2、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Ⅱ期和Ⅲ~Ⅳ期(P<0.05);G1级Ki-67阳性率低于G2、G3级,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G3级,Cerb B-2阳性率低于G3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ER、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90例子宫内膜癌中,Cerb B-2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rh B-2、Ki-67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不良预后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FOXC1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OXC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子宫颈癌及23例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结果:FOXC1蛋白分别在29(53.7%)例子宫颈癌组织及20(8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定位在细胞浆.FOXCl 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的病理分型,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FOXC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附件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C1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它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化相关基因NDRG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中N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中NDRG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深肌层浸润的表达高于浅肌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DRG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级、FIGO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NDRG1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NDRG1蛋白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KiSS-1mRNA及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及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mRNA及KiSS-1蛋白metast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教的关系。结果KiSS-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37.5%)明显低于EIN组(80.0%)及正常内膜组(83.3%),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43.8%)明显低于EIN组(90.0%)及正常内膜组(91.7%),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iSS-1mRNA和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P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基因蛋白在7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72.0%、12.0%;ER、PR的表达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ER、PR、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结论:ER、PR、C-erbB-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27-28,3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本文病理标本来自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非典型增生症40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腺癌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RUNX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RUNX3蛋白阳性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组(χ2=4.308、7.935,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χ2=5.479、4.916、3.852,P<0.05),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无关(χ2=1.073,P>0.05)。结论 RUNX3蛋白有明显抑癌作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以及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R、PR、Ki-67、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4种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R、PR、Ki-67、CA12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9.3%、72.4%、62.1%和51.7%;ER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分级有关;PR和CA125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Ki-67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ER、PR、Ki-67和CA125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黏蛋白(MTDH)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3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TDH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TDH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MTDH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MTDH蛋白的过表达与腺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FIGO分期有关,而与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CA125无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结果分析提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TDH蛋白过表达总生存期明显差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MTDH表达水平这5项因素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TDH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MTDH可能是根治性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指标,可评价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