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alot三角扩大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8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病例534例,未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312例.结果 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6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3例,其余的均成功施行LC.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的病例无胆道损伤发生,未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发生胆道损伤2例.结论 采用Calot三角扩大分离法对于胆囊三角的暴露更清晰,减少了LC胆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中Calot三角的处理。方法对125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进行LC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中行LC成功117例,成功率93.6%,中转开腹8例,4例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不清、胆囊管无法分离,1例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无法分离,2例因为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而中转开腹。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萎缩性胆囊炎LC手术成功的关键是Calot三角的解剖,可以通过术前B超,CT,MRI来判断三角区的情况,术中对三角区的胆囊动脉,胆囊管的正确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自1991年国内引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由于它的微创特点,广受医疗同行和患者的推崇.我院自1995年开展LC以来,早期LC中转的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的水肿及粘连.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我院近五年来对LC中发现Calot三角明显水肿、粘连的236例患者,均用电凝钩结合吸引器解剖胆囊三角,分离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利完成LC 229例,疗效满意.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复杂困难胆囊切除术182例手法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复杂困难胆囊切除术的手法技巧。方法 :在全麻下对腹腔严重粘连 ,胆囊萎缩、胆囊扩张、解剖变异、术中活动性出血 ,结石掉入腹腔等复杂困难情况 ,行Calot三角精细解剖超常处理。结果 :临床手术 5 89例 ,其中复杂困难手术 182例 ,中转开腹 2例 ,术后胆总管结石梗阻 2例 ,胆汁漏 3例。结论 :术中精细解剖Calot三角是腹腔镜下复杂困难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防止周围脏器损伤是成功的基础。术中手下要能分辨出组织 ,手法和手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后-前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法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中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价值。方法在265例困难型LC术中应用联合解剖后-前胆囊三角入路法切除胆囊。结果260例顺利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5例,原因为胆囊壶腹冰冻样粘连无法解剖出胆囊后-前三角3例,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祼露分破出血中转开腹缝合止血2例。另有2例术中胆囊床迷走胆管胆漏,镜下夹闭成功;术中出血3例予镜下止血满意,无胆道损伤病例。结论联合解剖后-前胆囊三角入路法对预防困难型LC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有一定的价值,是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果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操作困难的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3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炎症急性发作,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87例;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胆囊三角纤维化无解剖层次78例;萎缩性胆囊炎15例;合并肝硬化10例;有上腹部手术史13例。结果 194例完成腹腔镜手术,9例中转开腹,中转原因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无法暴露胆囊2例;胆囊三角区出血,止血困难3例;胆囊三角区纤维化,难以解剖2例;术中发现胆漏,开腹探查2例。1例LC患者术后发生胆漏,术后1周开腹缝扎迷走胆管,二次手术后10 d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困难LC,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采用顺逆结合、解剖紧贴胆囊壁、严密止血、必要时可行保留胆囊后壁的胆囊大部切除等方法 ,可以提高LC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附2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7年11月对238例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施行四孔法LC,腹腔内压力控制在11-13mm Hg,对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气腹压力控制在10mm Hg。若术中探查发现胆囊三角水肿明显,解剖困难,则逆行切除胆囊;若术中发现胆囊管内结石嵌顿,则尽量将结石挤入胆囊后切除胆囊,为防止胆囊管内结石进入胆总管,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除外胆管结石。结果220例LC成功;18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及解剖困难12例,术中发现胆管结石6例。2例术后出血,经二次手术止血后康复出院。6例术后2-4d发生胆漏,引流量较少,每天50-80ml,采取保守治疗(禁食,静脉补液和静脉用抗生素)后治愈。238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可行且有效,但应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解剖胆囊三角显露胆囊管是手术的关键,当腹腔镜手术遇困难时,应适时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27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急性胆囊炎279例采用常规四孔法和冲吸钝性解剖法行LC。结果254例成功完成LC;25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d的9例、病程>3d的16例,中转开腹原因:1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4例术中创面出血较多,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胆囊结肠瘘,1例Mirizzi综合征。术中无胆管损伤,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及肝下积液等并发症。279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腹痛、黄疸等不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应严格掌握好手术时机和适应证,采用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和精细化冲吸钝性解剖法有效避免术中出血及胆管损伤,并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9.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1996年1月~2006年5月,对35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解剖Calot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31例。中转开腹4例:1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行胆囊大部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1例损伤胆管,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2例胆囊周围广泛致密粘连,行开腹胆囊切除。15例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1例胆总管结石,引流2周后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术后胆漏3例,腹腔引流治愈。结论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的。仔细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辨认壶腹部与胆囊管的交界,准确解剖Calot三角,掌握中转开腹时机,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区域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区域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gional retrograd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RRLC)的操作方法、意义与合理性。方法2001年6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RR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19例。在胆囊颈管交界处由胆囊游离缘切开Calot三角前、后侧浆膜至肝脏,由浆膜切缘向左侧进行钝性解剖。以胆囊颈→胆囊管→胆总管顺序,区域性、逆行显露出胆囊管、胆囊动脉、部分肝总管及胆总管后,再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切除胆囊。结果218例采用RRLC法完成,1例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0~150min,平均52min;术后住院2~6d,平均4d。218例均未发生肝外胆管损伤、腹腔内出血、消化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RRLC将胆囊三角进行整体、逆行区域解剖,在预防LC的手术并发症,特别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困难类型LC目前并无规范的定义,通常指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充满型结石、解剖变异、胆肠内瘘、炎性粘连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腹部手术后腹腔广泛粘连等情况[1,2]。我院从2000年开展LC,2013年1~12月行LC共629例,其中复杂胆囊疾病288例,取得  相似文献   

12.
复杂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0年8月我院116例复杂困难LC的临床资料,对腹腔严重粘连、重度肥胖、胆囊颈结石嵌顿、解剖变异、胆囊萎缩等复杂困难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技巧,行Calot三角精细解剖等处理。结果 104例成功施行LC,12例中转开腹,包括冰冻状胆囊三角结构不清3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囊癌2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结肠内瘘2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例。共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2例,胆漏3例,穿刺口感染1例,术后腹腔内感染2例,经开腹手术结合ERCP、EST、ENBD和B超引导穿流,全部治愈。116例随访1~36个月,平均22.4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复杂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精细解剖Calot三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防止周围脏器损伤是成功的基础,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胡从兵  田夫  戴忠莲 《腹部外科》2000,13(6):356-3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处理方法 ,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综合 88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80例中重度粘连 89例 ,其中 81例均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而达到满意效果。 8例因Calot三角呈冰冻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 2例因上钛夹时撕脱血管 ,经吸净术野的出血 ,找到出血点再钳夹而顺利止血。以上病例均无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时辨认Calot三角处的解剖 ,不盲目止血 ,正确放置钛夹 ,遇粘连严重和解剖关系不清时 ,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 ,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601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2例(0.033%),1例术中及时发现,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另1例于术后5d行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术后恢复良好。95例(1.58%)分别因Calot三角严重充血水肿解剖不清、胆囊萎缩、腹腔广泛粘连、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结论严格的技术培训、正确仔细地处理胆囊三角、适时地中转开腹手术是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困难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为11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是否中转开腹、有无结石残留分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C联合LCBDE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容易组63例、困难组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大小、胆囊壁炎症严重程度、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显露情况、胆总管下段有无结石嵌顿及胆总管直径均是LC联合LCBDE手术难度较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胆囊三角显露不清(OR=14.090,P<0.001)、胆囊壁化脓坏疽(OR=20.057,P=0.011)、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OR=23.001,P=0.006)及胆总管直径≥12 mm(OR=3.950,P=0.008)是LC联合LCBDE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伴有胆囊三角显露不清、胆囊壁化脓坏疽、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12 mm时,LC联合LCBDE的手术困难、危险性明显增加,临床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中操作,以降低手术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管置管法在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 方法 2002年2月~2003年5月我们对15例坏疽性胆囊炎行LC时,通过胆囊管置管法寻找胆囊管,确认Calot三角的解剖位置.结果 14例成功找到胆囊管,使胆囊切除术顺利完成;1例因无法找到胆囊管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胆囊管置管法能安全、准确地确定坏疽性胆囊炎时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提高坏疽性胆囊炎L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02年3月本院LC术中转开腹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8例LC中,中转开腹60例,中转率4.39%。中转开腹的原因:腹腔内及Calot三角粘连17例,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囊炎恢复期14例,胆囊癌2例,胆肠内瘘5例,胆总管结石2例,萎缩性胆囊炎6例,出血2例,胆道损伤2例,Minizi综合征2例,胆漏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其它原因6例。结论 Colat三角解剖不清是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也与手术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萎缩性胆囊炎切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07年5月36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解剖Calot三角、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切除胆囊的方法。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30例,中转开腹6例。4例胆囊三角区广泛致密粘连,无法分离,行开腹胆囊大部切除术。腹腔镜术后胆漏2例,经腹腔引流治愈。结论: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的。仔细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辨认壶腹部与胆囊管的交界,准确解剖Calot三角,合理处理胆囊管,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时机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严重并发症13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东  刘武 《腹部外科》1997,10(2):93-94
我院1992年9月~199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710例,技术性损伤致严重并发症13例,死亡1例,发生率达1.8%。其中肝总管继发性狭窄1例,胆总管电刀击穿伤1例,胆总管、胆囊管夹角损伤1例,胆囊动脉及肝床出血3例,暂时性胆漏4例,膈下及盆腔脓肿2例,1例术中损伤十二指肠并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LC致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典型病例例1:女,48岁。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术中剥离Calot三角,电刀把握不准,戳伤胆总管,中转开腹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痊愈。例2:女,40岁。因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经验和难点。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57例,分离胆囊周围粘连,解剖胆囊三角,显露三管关系,游离胆囊管,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51例采用三孔法,6例采用四孔法。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56例行LC,1例行LC联合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56例LC手术时间42~95 min,平均55.4 min;术中出血量12~65 ml,平均25 ml;术后住院时间5~7 d,平均5.5 d。1例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127 min,术后住院12 d,术后14 d经T管胆道造影,术后30 d拔除T管。术后无出血、胆漏及其他并发症。57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7.4月,无腹痛、腹胀、发热等发生。结论仔细辨认解剖变异,具备精确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术中遵循相关手术原则,萎缩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