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晚期肝癌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时代,尤其是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降期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特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更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正式写入了多个指南之中。本文就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适用人群、疗效监测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苯磺顺阿曲库铵对舒芬太尼诱发咳嗽(SFIC)的抑制效果。方法 2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0.9%Na Cl 1 m L,苯磺顺阿曲库铵预处理组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01 mg·kg-1。2组均于5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注射时间2 s。记录2组患者咳嗽发生次数和时间,并根据咳嗽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于注射0.9%Na Cl或苯磺顺阿曲库铵时、注射舒芬太尼时及注射后1,2 min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苯磺顺阿曲库铵预处理组SFIC的发生率(11.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5);舒芬太尼诱发中度和重度咳嗽4例次(占3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例次(占71.4%)(P<0.05)。2组咳嗽发生时间、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顺阿曲库铵预处理能有效降低SFIC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急诊行开颅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9~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和D2组).气管插管后,D1组或D2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3或0.7μg· kg-1 ·h-1,持续48 h.手术结束前,将微型传感器植入硬脑膜外,持续监测ICP,术后2d内若ICP≥30 mm Hg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甘露醇0.5 mg/kg和甘油果糖0.25 mg/kg.于麻醉诱导后(T0)、术后6 h(T1)、12 h(T2)、24 h(T3)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术后9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分级;记录地塞米松、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用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三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ICP,有利于患者预后,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常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持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是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作者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甲氧明预注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癌的遗传不稳定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方法 用9个随机引物对胃癌DNA做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 5号和3号胃癌样本显示出最高的遗传变异,每个随机引物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从21%到85%不等。结论 遗传不稳定性往往集中发生在胃癌细胞染色体上的一些特定位点如微卫星DNA的重复序列上,由于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大量位点的遗传物质损伤、变异,提示针对单个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基因疗法是不易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Gore平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413例使用Gore平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3个月到2年,治愈410例,复发3例,复发率0.73%(3/413)。术后伤口感染2例,感染率0.48%(2/413)。术后疼痛2例,发生率0.48%(2/413)。术后异物感3例,发生率0.73%(3/413)。结论本方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复发率低,异物感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行腹部手术的肥胖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按传统切口缝合方法,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观察脂肪液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符合标准的胆囊切除术78例,LC术中分别使用超声刀(A组,n=30)和电刀(B组,n=30),18例因经济原因要求开腹手术(C组,n=18)。术前、术后0h、12h、24h检测3组患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LC术后0h MDA[A组:(7.141±1.024)nmol/Lvs(6.483±0.721)nmol/L,q=3.940,P0.05;B组:(7.357±1.151)nmol/Lvs(6.562±0.730)nmol/L,q=4.545,P0.05]均明显升高,C组升高不明显[(6.676±0.920)nmol/Lvs(6.575±0.762)nmol/L,q=0.505,P0.05]。术后24h MDA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6.635±0.903)nmol/Lvs(6.483±0.721)nmol/L,q=0.910,P0.05;B组:(6.762±0.884)nmol/Lvs(6.562±0.730)nmol/L,q=0.890,P0.05],而C组持续升高[(7.715±1.183)nmol/L vs(6.575±0.762)nmol/L,q=4.88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0hLC组SOD活性降低[A组:(99.405±18.840)U/ml vs(121.821±15.535)U/ml,q=7.039,P0.05;B组:(101.516±19.304)U/ml vs(124.242±16.301)U/ml,q=6.962,P0.05],C组降低不明显[(111.019±18.425)U/ml vs(118.748±18.247)U/ml,q=2.443,P0.05];术后24h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120.487±17.004)U/ml vs(121.821±15.535)U/ml,q=0.420,P0.05;B组:(119.118±18.235)U/ml vs(124.242±16.301)U/ml,q=1.570,P0.05],而C组继续降低[(102.363±15.741)U/ml vs(118.748±18.247)U/ml,q=4.009,P0.05]。A组术后各时点MDA水平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h SOD活性较B组明显偏高[(119.836±18.208)U/ml vs(109.917±17.543)U/ml,q=3.080,P0.05]。结论 LC术中CO2气腹可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但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恢复快;LC术中应用超声刀较电刀更有利于机体术后氧化应激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肝病背景及AFP等因素与老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特点、AFP情况及术前肝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合并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肝硬化体征老年组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肝癌病人多以结节型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弥漫型多见。老年组以Edmondson Ⅰ-Ⅱ级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Ⅲ-Ⅳ居多;老年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o05);AFP比较,非老年组肝癌术前AFP(+)率及定量≥400ng/ml的患者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各方面都差异于一般人群,AFP对诊断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肝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螺旋水刀、刮吸刀及钳折法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螺旋水刀肝切除术2l例(A组),刮吸刀肝切除术23例(B组)、钳折法肝切除术26例(C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约76ml,B组约180ml,C组约256ml;完成切肝时间A组平均45min,B组24.5min,C组37.1min;术中肝内管道的暴露A组效果最佳。结论应用螺旋水刀能满意地完成不规则肝切除、半肝切除术,在肝门区肝癌切除术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