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第6和第7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在第5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胸水吸收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22%)低于观察组(91.67%),两组实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胸水吸收时间以及胸腔引流管置留所用时间与对照组开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8、16以及32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第5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胸腔积液患者开展治疗,效果理想,可降低机体疼痛,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还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注入结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对儿童肺炎旁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儿童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胸腔穿刺引流,观察组同时给予尿激酶胸膜腔注入,观察两组胸腔引流量、置管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胸腔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3.7%,对照组62.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注入结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儿童肺炎旁胸腔积液能明显改善引流效果,缩短置管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为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引流量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不影响积液排出总量,且能加快积液的排出速度,对患者伤害小,使患者恢复快,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临床影响。方法此研究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挑选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中,抽取16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此160例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在护理方式上有所差异,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80例(常规护理)和80例研究组(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6.25%比对照组23.75%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引流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每日引流量,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疾病者相应护理干预,可保证置管引流可行性,确保有效性,引流时间得到缩短,可减少其费用支出,降低患者疼痛度,对患者康复存在较大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将9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术进行胸腔抽液、注药等;治疗组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留置深静脉导管于胸腔进行抽液、引流、注药等。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闭式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张力性气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2例用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张力性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6例为静脉留置针穿刺接负压水封系统,观察组6例为深静脉置管导管置入胸膜腔接负压水封系统,对照组3例有效,2例发生纵隔摆动,放弃治疗死亡1例,观察组无死亡及纵隔摆动等症状与体征。结论气胸患儿深静脉置管置入胸膜腔闭式引流无论从平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还是有效率均优于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次数、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以及穿刺置管期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堵管和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留置引流管对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接诊的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在腋前线和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7或第8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时间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腋前线和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并且能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Foley三腔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Foley导尿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白山市中心医院2009至2010年间需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例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Foley三腔导尿管作为胸腔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引流管进行引流。通过对置管的难易、置管后的疼痛程度、引流管的通畅度、脱管情况、引流管对皮肤的刺激及拔管时间进行比较,以评价Foley导尿管引流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 Foley导尿管在置管的难易、置管后的疼痛程度、引流管的通畅度、脱管情况、引流管对皮肤的刺激及拔管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结论 Foley导尿管具有置入顺畅、疼痛满意程度较高、易于固定、调管频率和脱管率低等优点;Foley导尿管行胸腔引流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胸腔引流管;Foley导尿管便于胸腔冲洗和腔内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70例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普通硅胶管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观察组引流管脱出、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比对照组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比普通硅胶管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更优,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的出血损伤和疼痛反应,可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曹俊达  刘秋连  刘海龙  王琦  曹原 《江西医药》2021,56(8):1204-1206
目的 探索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1例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心衰指南规范化诊疗.观察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对胸水较多侧(端坐位最厚≥30mm)胸腔积液的胸腔行置管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评估相关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穿刺置管相关副反应(出血、疼痛、置管相关感染等).结果 治疗10d后,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90.63%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评估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HR、LVEDD、NT-proBNP减小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pO2、EF升高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心衰治疗联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超细胸腔引流管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4月应用超细胸腔引流管(艾贝尔,8FR,20 cm,225 ml/min,外径3 mm、内径2 mm)在55例普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并与同期应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管(22F)7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及胸内残留积液量和再穿刺次数与常规胸腔引流管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传统引流管置管后的止痛药物的应用及术后第1天、3天、5天的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超细引流管组(P〈0.05)。结论超细胸腔引流管较与传统的胸腔引流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创伤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3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对比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均优于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临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血气胸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应用野战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的肺复张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观察置管失误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置管时间(11.7±3.4)min,观察组置管时间(6.5±1.4)min,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肺复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5例出现胸腔引流术失误,观察组未出现胸腔引流术失误。结论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进行急救时,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总体救治效果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并且护理工作量,置管时间缩短,胸腔引流术较可靠,尤其适于院前急救和战伤急救时血气胸伤员的运送。  相似文献   

15.
杨兴强 《医药世界》2013,(12):939-940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4%(2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与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实施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明显优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景阳 《河北医药》2013,(21):3295-3296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胸腔积液、血胸、气胸、恶性胸水等疾患的主要方法[1],已经广泛应用于胸腔需要持续引流的患者。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基础上,通过改进胸引流材料、胸引管置管位置、置管方法、置管深度及胸引管剪侧孔形成了多种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在解除胸腔积液、积气,达到了更好治疗效果,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将102例胸腔积液病患,按入院日期先后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日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日引流量显著低于参照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65%,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时的日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某院急诊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引流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猪尾导管组(n=102)与中心静脉导管组(n=10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及置管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尾导管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5.97±1.58)d、(10.07±4.38)d]短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05±2.03)d、(12.35±5.24)d],总引流量[(2 706.299±329.56)mL]多于中心静脉导管组[(2 326.53±291.31)mL],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92.15%)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3.0%),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91.8%)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猪尾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与中心静脉导管比较,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内置管对肺底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7至2009年120例中-少量肺底积液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行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的引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胸腔穿刺,比较2组肺底积液患者穿刺成功率、胸腔粘连、引流量、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86.7%,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1200±86)ml,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量(800±59)ml,治疗组胸膜粘连12例,对照组2l例,治疗组发生气胸3例,对照组发生气胸8例,以上各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胸腔内置管引流术对中-少量肺底积液治疗具有穿刺简单、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的胸腔引流管治疗,观察组行深静脉置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干预效果;胸腔积液稳定时间、日均穿刺次数、住院日数;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气胸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胸腔积液稳定时间、日均穿刺次数、住院日数优于对照组,P <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分值无明显差异,P> 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值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气胸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技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引流胸腔积液,减少穿刺次数和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