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人羊膜负载猪角朊细胞构建皮肤表皮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人羊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含有多种促进细胞增殖的营养成分,是一种较好的负载角朊细胞的生物材料。目的:将人羊膜负载培养猪角朊细胞构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角朊细胞在人羊膜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单一样本研究,重复测量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1/11在创伤、烧伤和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猪角朊细胞取自3月龄贵州小香猪。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角朊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将角朊细胞以1.63&;#215;10^5/cm^2的密度接种于人羊膜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角朊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d与15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角朊细胞在人羊膜上的生长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角朊细胞在人羊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后30min内明显见到角朊细胞在人羊膜上黏附,24h内大部分黏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人羊膜。光镜下人羊膜负载角朊细胞3d,可见角朊细胞在人羊膜基质面黏附呈单层生长,细胞扁平紧密排列。扫描电镜下可见胞体呈多边形,多见胞膜突起。透射电镜下可见角朊细胞与人羊膜黏附良好,生长在人羊膜上的角朊细胞内有许多角质丝。生长至15d,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均可见,细胞因过于拥挤而隆起,因老化而形成较多碎片,部分细胞有空洞形成。结论:人羊膜是角朊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角朊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人羊膜负载角朊细胞生长至15d,因老化部分细胞有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羊膜含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和整合素等多种成分,它表达多种生长因子mRNA及其相关蛋白,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繁殖,能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朊细胞良好生长.目的:拟验证人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朊细胞对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胶原合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顶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贵州小香猪8只,3~6月龄;雌雄不限,体质量7~16 kg.方法:贵州小香猪8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均有放创性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Φ3.67 cm)各3个,共48个创面.将经处理的人羊膜分别负载自体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朊细胞,移植到其左侧24个创面作为实验组(人羊膜负载两种细胞移植组);右侧前16个创面用单纯无种植细胞的人羊膜敷盖;后8个创面用单纯油纱布敷盖.单纯人羊膜处理组和油纱布敷盖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用图像分析法测算7~21 d各组创面活检组织胶原含量.结果:移植15~21 d,3组创面胶原均增加,以人羊膜负载两种细胞移植组创面胶原沉积明显,与单纯人羊膜处理组和油纱布敷盖组创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人羊膜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朊细胞植入可明显促进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人羊膜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人羊膜含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整合素和板层体等多种成分,表达多种生长因子及其mRNA的相关蛋白,能为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繁殖,其能否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良好生长值得研究。目的:建立人羊膜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组织工程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创伤、烧伤和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出生二三个月的贵州小香猪,雌雄不拘,体质量6~8kg,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主要试剂:IMDM培养基(Hyclone,USA);优质胎牛血清PAA(Germany);Eosin B(Sigma,USA);OCT包埋剂(USA)。主要仪器:BX51立式荧光显微镜(Olympus,Japan);IX70型倒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Japan);恒冷切片机(2700-Frigcut,德国);骨髓穿刺针(江苏);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CO2恒温培养箱(QUEUE,USA)。方法:按文献所述方法准备人羊膜,将按文献所述方法分离、培养的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贵州小香猪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以不同密度(0.84×105/cm2,1.54×105/cm2,2.75×105/cm2)接种于人羊膜基质面,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培养密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将第2、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54×105/cm2的密度作为合适种植密度接种到由聚酯环支撑的人羊膜的基质面,最长培养至18d,逐日经卷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人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情况,同时给予扫描及透射电镜。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培养密度及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①不同种植密度人羊膜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比较:倒置显微镜下,以0.84×105/cm2细胞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排列不规则、稀疏,间距大;以1.54×105/cm2细胞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生长排列规则,密度适中,24h前细胞轮廓清楚,细胞活性好;以2.75×105/cm2细胞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拥挤生长,12h后不见细胞轮廓,多见非贴附细胞,随时间的推移,细胞老化快,细胞碎屑多见。扫描电镜下,以0.84×105/cm2细胞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体肥大,呈不规则的长多边形扁平状,见粗细突起,细胞间距大;以1.54×105/cm2细胞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密度适中,胞体肥大,呈不规则的长多边形扁平状,粗细突起较多,突起相互连接交织。细胞边缘有重叠现象;以2.75×105/cm2细胞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拥挤重叠生长,周围突起不明显,边缘卷折,细胞碎屑多见。②不同时间点人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情况:倒置显微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人羊膜的基质面后很快贴附生长,30min内就可见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基质面上的贴附生长象。24h后可见几乎全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生长,细胞活力好,折光度强,48h后融合为单层,第4 ̄18天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的基质面密集生长。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的基质面呈放射状、漩涡状或平行生长,胞体较大,呈梭形,胞核居中、深染、大而清晰,细胞形态较为一致;扫描电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的基质面生长4d,排列密度适中,胞体肥大呈不规则的长多边形扁平状,粗细突起丰富,部分突起相互连接交织成网,胞膜形成突起牢固粘附于人羊膜基质上;透射电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的基质面生长4d切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羊膜上大多呈双层生长,细胞呈纺锤状,胞核两端胞浆突起较长,互相重叠,染色质以常染色质为主,核仁明显,可见丰富细胞器,如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论:人羊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人羊膜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培养,人羊膜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重建皮肤真皮替代物,负载培养猪表皮细胞重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表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分别以不同的密度接种于HAM的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18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的形态特点。结果接种后30min内就明显见到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贴附,24h内大部分贴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HAM,超微结构形态良好。结论HAM是MSCs、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MSCs、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羊膜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表皮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将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重建皮肤真皮替代物,负载培养猪表皮细胞重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表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分别以不同的密度接种于HAM的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18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的形态特点,结果:接种后30min内就明显见到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贴附,24h大部分贴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HAM,超微结构形态良好。结论:HAM是MSCs,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MSCs,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D大鼠角朊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采用dispase酶消化法从SD大鼠仔鼠皮肤获得角朊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并传代,采用倒置显微镜和MTT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生长曲线。结果:通过酶消化法可以获得较纯的角朊细胞,原代培养10d细胞即可以达到融合,传代后细胞部分发生变性,呈成纤维细胞样,传代次数高,成纤维样细胞比例也相应增高。结论:SD大鼠角朊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分裂增殖,但传代后即发生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D大鼠角朊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采用dispase酶消化法从SD大鼠仔鼠皮肤获得角朊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并传代,采用倒置显微镜和MTT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生长曲线。结果:通过酶消化法可以获得较纯的角朊细胞,原代培养10d细胞即可以达到融合,传代后细胞部分发生变性,呈成纤维细胞样,传代次数高,成纤维样细胞比例也相应增高。结论:SD大鼠角朊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分裂增殖,但传代后即发生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和染色体倍性;将培养的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在本培养体系下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良好,细胞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均为二倍体细胞。脱细胞真皮基质对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体外复合培养细胞可生长增殖。结论:此实验方法可以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接种到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上,用于治疗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方法将HAM负载经核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的MSCs,培养3~5d后,移植到小香猪全厚皮肤缺损创面作为实验治疗组,以单纯无细胞接种的HAM作对照治疗组。从宏观、光镜、电镜水平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对照治疗组相比,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皮肤缺损的愈合。荧光标记显示,MSCs参与了局部组织的修复。结论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0.
刘德伍  李国辉  邹萍  刘德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39-1441,T00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和染色体倍性;将培养的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在本培养体系下人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良好,细胞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均为二倍体细胞。脱细胞真皮基质对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体外复合培养细胞可生长增殖。结论:此实验方法可以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和发展,皮肤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生理屏障,其在机体免疫和内分泌等方面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条件下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多方面应用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和皮肤科。材料:实验于2003-03/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同年4月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收治的1例6岁正常男性术后的包皮为角质形成细胞的来源。方法:①对表皮细胞分离过程采取两步消化法:首先运用离散酶对全层皮肤进行低温消化,将包皮皮片浸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Dispase酶中,4℃过夜,次日分离表皮;第二步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氨基四乙酸的混合液进行消化。②采用改良的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培养基为人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2.5mg/L牛垂体浸出液 5μg/L表皮生长因子 438mg/L谷氨酰胺,其中谷氨酰胺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③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冻存和复苏,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mL接种入75cm培养瓶中传代培养。置于显微镜和透射电2镜下进行细胞形态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②不同代的角质形成细胞冻存和复苏情况。③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结果:①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初期细胞悬于培养液中,逐渐细胞贴附于培养皿底部。一般在6~24h内开始贴壁,细胞以圆形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伸展成椭圆型。3d左右可见数个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小集落或小集簇,四周可见卫星样表皮细胞增殖,多数细胞为多角形,细胞的均质性和透明度加强。5d左右细胞融合范围可达70%,9d左右细胞融合达90%,11d左右细胞完全融合形成细胞膜片。角质形成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2~3个月,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②不同代的角质形成细胞冻存和复苏情况:将不同代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冻存于液氮罐中,3个月后进行复苏,发现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和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③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上皮样特征,高核浆比例,细胞紧密排列,轮廓清楚折光性好。透射电镜下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有大量束状张力丝和张力原纤维,可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胞质周边有短的突起,细胞间有桥粒相连等角化细胞所具有的特点。结论: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多次传代后仍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特征,提示改良的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可为实验和临床提供可靠丰富的角质形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人工皮肤替代品的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仍然没有一种理想的产品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构建一种可以缓慢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新型人工活性真皮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采用酶-去垢剂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双相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缓释微球黏附于脱细胞羊膜上;三四代成纤维细胞培养于负载缓释微球的脱细胞羊膜上。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脱细胞羊膜为白色半透明状薄膜有较高的孔隙率,空隙不规则,孔径大小为10-100nm,无细胞毒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分散较均匀,呈球形,粒径均匀,球体表面比较光滑,载药率为20ng/g,包封率为80.5%,体外药物缓释曲线显示药物控释效果良好;成纤维细胞在支架表面爬行生长良好,层粘连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表明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脱细胞羊膜上,缓释微球能较好地黏附于脱细胞羊膜表面。  相似文献   

13.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包括角膜缘干细胞的定位、培养条件、载体选择和鉴别方法等.目的:探索兔角膜缘上皮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兔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以人羊膜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兔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其体外生长特征;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AE5和P6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在体外获得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能成功传代培养且保持较高增殖潜能.培养于去上皮羊膜上的干细胞可融合成片,呈"拉网"现象.原代角膜缘上皮干细胞AE5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率低于5%,P63染色阳性达90%;随传代次数增加AE5染色阳性率增高,P63染色阳性率降低.结果显示兔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可以在体外成功获得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原代和传代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特性,以羊膜为载体培养可形成角膜移植片.
Abstract:
BACKGROUND: How to establish a stable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including location of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in vitro sample harvest, in vitro culture, vector selection, as well as identification methods, play a key role in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ulture. OBJECTIVE: To culture the isolated rabbit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and to identify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ultured cells. METHODS: The primary rabbit corne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with tissue inoculation using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as vector. The growth features of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an inverted microscope. The morphology of cells was observed by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urthermore,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AE5 and P63 two-ste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in express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rabbit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ould be successfully cultured and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high value-added potential in vitro. Rabbit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ultured on the amniotic membrane pull netted cellular layer. The AE5 monoclonal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primary cultured cells was about 5% and P63 monoclonal antibody positive up to 90%. AE5-positive rate increased and P63-positive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ubculture. The rabbit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an be successful culture and amplified on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in vitro by limbal tissue culture method. The cultured cells main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The rabbit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an form grafts on the amniotic membrane.  相似文献   

14.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项体外高浓度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已在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得到应用。目的:对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形态学观察。方法: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为支架来培养人肝细胞L-02设为实验组;无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细胞的培养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定时的细胞计数,并对实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组培养的细胞数量均呈现前3d增长,在第3天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值;而且实验组3个样本培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数量(P<0.05),实验组各样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可见前3d微载体表面黏附生长的肝细胞则逐渐增多,第3天可见大部分微载体表面有许多肝细胞黏附成团,总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肝细胞保持着良好的形态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切面和内部均可看到有许多球状肝细胞紧密黏附。提示,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作为一种支架,在体外三维环境下可以进行高浓度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5.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包括角膜缘干细胞的定位、培养条件、载体选择和鉴别方法等。目的:探索兔角膜缘上皮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兔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以人羊膜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兔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其体外生长特征;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AE5和P6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在体外获得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能成功传代培养且保持较高增殖潜能。培养于去上皮羊膜上的干细胞可融合成片,呈"拉网"现象。原代角膜缘上皮干细胞AE5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率低于5%,P63染色阳性达90%;随传代次数增加AE5染色阳性率增高,P63染色阳性率降低。结果显示兔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可以在体外成功获得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原代和传代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特性,以羊膜为载体培养可形成角膜移植片。  相似文献   

16.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项体外高浓度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已在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得到应用。目的:对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形态学观察。方法: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为支架来培养人肝细胞L-02设为实验组;无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细胞的培养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定时的细胞计数,并对实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组培养的细胞数量均呈现前3d增长,在第3天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值;而且实验组3个样本培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数量(P〈0.05),实验组各样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可见前3d微载体表面黏附生长的肝细胞则逐渐增多,第3天可见大部分微载体表面有许多肝细胞黏附成团,总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肝细胞保持着良好的形态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切面和内部均可看到有许多球状肝细胞紧密黏附。提示,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作为一种支架,在体外三维环境下可以进行高浓度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7.
背景:如何获得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以及维持其干细胞表型和体外增殖特性,是目前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5-03/2006-05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完成。材料:所用包皮来自2~12岁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患者无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方法:取包皮皮片,采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富集分离表皮干细胞。收集处于指数生长期第二三代成纤维细胞的上清液,过滤后与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等比例混合,并加入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牛垂体提取物等组成表皮干细胞培养液,用以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以角朊细胞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传至第2代,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结果:①与同一标本同一批次培养的角朊细胞相比,人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克隆维持时间延长(P〈0.01)。②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应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及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表皮干细胞成功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