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用腹膜透析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选择8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探究其价值。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良好,可改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故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差异。 方法:选择东莞康华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58 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进行分组,血液透析组(35 例)采取血液透析 治疗,腹膜透析组(23 例)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 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治疗总效果为 91.30 %,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的 7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 膜透析组患者生存期为(33.16 ± 1.21)个月,显著长于血液透析组的(28.11 ± 1.4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腹膜透析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 糖尿病肾病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可改善肾功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采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HD组33例和CAPD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治疗1年后的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血钾、尿量、血压等。结果:透析后HD组肌酐、血尿素氮、尿量下降更为明显;HD组白蛋白相对较为稳定,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D组白蛋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D血压控制较HD组好,两组血糖水平透析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和CAPD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两种有效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适应证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个体化治疗,进而有效提高其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对 5 0例血液透析和 2 6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透析前年龄大于 6 0岁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血液透析少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年龄大于 6 0岁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选择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行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丰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DK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情况中,在透析前后期收缩、舒张水平以及血红蛋白、血磷、血钙等数据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透析后期对照组血白蛋白数据显示明显优于透析前,观察组在透析前后的数据均未有明显变化,但观察组在血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中,对照组死亡病患为13例(占20%),观察组死亡病患为6例(占9.2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主要死亡原因出现心力衰竭、重度感染以及脑血管病等;两组患者在心功能不全、出血以及脑梗死的相关数据对比中,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终末期DKD患者在选择肾代替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个体化的选择原则,及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持续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G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膜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均可对持续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方法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实施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列表方法抽取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实施腹膜透析的病人共有30例,随机地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的病人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病人应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病人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分值比对照组更高,抑郁分值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实施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明显增强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终末期肾病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较对照组低,透析后甲状旁激素(i PTH)、肾素(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高血压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高通量血液透析降压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对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磷脂酶A2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2例患有末期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定义为A组;在抽取健康人病例资料52例,将其定义为B组。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浓度、磷脂酸A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组研究对象的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研究对象;A组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磷脂酸A2水平明显高于透析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磷脂酸A2水平基本相同。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对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机体会出现一种微炎症状态,进而导致机体内的磷脂酸A2水平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并发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护肾等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膜透析治疗,而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免疫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感染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IL-4、IL-6、IL-8、BUN、SC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而感染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效果较好,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免疫功能异常,并较好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魏云飞 《光明中医》2016,(9):1279-1280
目的对应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超检测残余尿量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经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人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采用利培酮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合对患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28例,根据不同的透析治疗方式,把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114例。对照组实行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和降压药应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8%,对照组是8.8%,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降压药应用率是3.5%,对照组是17.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整体的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降压药应用率。  相似文献   

15.
田中伟 《中医研究》2010,23(4):47-48
糖尿病肾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虽然终末期肾病通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胰肾联合移植术等替代疗法治疗疗效较好,但价格昂贵,顺应性差,难以普及。2004—04-2008—12,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肾功能衰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肾功能衰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常规肾衰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肾功能衰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舒静  徐逸霖 《中医药信息》2010,27(5):121-123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为普遍的替代治疗方法,但各种透析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中医药治疗在替代治疗过程中的合理地应用,可以提高透析效果,降低医疗费用,缓解透析相关症状,对于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76例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时间和高血压疾病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高血压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神经节苷脂钠与综合疗法联合治疗患有重症脑卒中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重症脑卒中疾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疗法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与综合疗法联合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重症脑卒中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钠与综合疗法联合对患有重症脑卒中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甘敏轩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03-104
目的:探索营养护理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终末期肾病病人共计5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根据上述护理方法,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0.7%;观察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2.3%,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重视患者的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