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4,(37):3544-3546
目的:探讨药品库存周转率的计算方法。方法: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简称《标准》)对药品库存周转率的要求,根据相关周转率计算公式和ABC分类法,分别按品种和金额统计我院药品的库存周转率达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按"85%以上药品周转率少于1015天"的标准要求,以品种、金额累计比率分别计算时我院库存周转率分别为73.63%(不达标)、95.52%(达标);且我院若按品种计达标时,会引致部分药品过度周转或库存量过少的断货风险发生;以金额计则不但周转率达标且符合ABC分类管理法则(A类59.62%、B类22.68%、C类13.22%)。结论:建议将目前《标准》中模糊的定义修订为"金额累计比率85%的药品周转天数≤15天",使医院的库存周转率评价标准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芳英 《上海医药》2017,(18):11-14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的药品周转情况,为提高药品周转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收集本院2014—2016年西药库的出库和结存数据,并收集各药房的报表、领药计划等,用Excel表格分类整理分析,计算药品周转率、品种达标情况和短缺率等.结果:2014—2016年全院药品周转天数分别为8.2 d、9.3 d和10.8 d,品种平均短缺率为(7.4±1.3)%、(10.1±2.9)% 和(17.9±6.8)%,周转天数和短缺率均逐年递增,2016年药库按品种计算,周转率只有72.8% 达标.结论:各部门的药品库存周转率按金额计算,符合2012年卫生部《国家级优质评审标准》要求,但按品种计算周转率尚未完全达标.我院药品库存管理缺乏统一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且周转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科学合理的控制药品库存,从而进一步降低全院药品周转天数,可减少药品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3.
刘辉  郭翠霞  苏爱国 《中国药师》2014,(12):2156-2159
目的:探讨我院药库工作的管理模式。药品库存量管理。方法:从医院HIS系统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3年药品销售及库存数据,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统计、处理,计算库存周转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本院的库存管理效率和库存控制情况。结果:2010-2013年我院药品库存周转率提高至20.06次,周转天数缩短至18 d,基本符合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结论:尚需结合医院的临床特色和实际用药情况对药品的库存管理进行科学地调整,提高库存周转率,以实现医院药品库存量的最佳控制,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某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对药库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从某医院HIS系统数据库中抽取2014~2016年全年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数据,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统计,计算库存周转率等数据,并进行回顾性研析.结果 某医院从2014到2016年的药品库存周转率下降至14.27次,周转天数上升至25d,未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论 某医院药品库存缺乏科学管理,需结合某医院的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对药品的库存管理进行创新科学地统一调整,以提高药品库存的周转率,使某医院对药品库存的管理更加系统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8,(1):21-24
目的:缩短医院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65种抗肿瘤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单价、库存量等数据,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二级库需求量重点计算A类药品的药库采购量、上下限;对C类药品逐一分析,确定临时采购的"临用现进"目录药品;统计分类管理前后A类药品的周转天数和C类药品的库存成本。结果:A类药品共10种,占总品种数的15.38%,占总金额的78.27%,经采用少量多次的采购原则,周转天数从(43.96±19.04)d缩短为(13.64±8.02)d;C类药品中有10种药品被确定为"临用现进",占C类药品品种数的26.32%,每年约节约27万元的库存成本。结论:采用ABC分类法分层管理医院药品库存,可有效优化库存品种和数量,并为"临用现进"药品的确定提供依据,从而缩短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管理模式后对该院药品库存周转率的管理效果,分析药品库存周转率低的原因并找出对策。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每月的药品库存周转率作为对策实施前组,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每月的药品库存周转率作为对策实施后组。比较QCC活动管理模式应用前后药品库存周转率的改进情况。结果 药品库存周转率从2019年的平均数据1.07提高至2020年的2.27,目标达成率129.03%,进步率112.15%,且符合评审标准。对策实施后,药品库存周转天数显著小于对策实施前天数(P <0.05)。结论 经过QCC质控小组活动,药品库存周转率持续≥2,减少药品库存占用的资金,降低管理成本,药品管理模式更精细化,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保证临床用药的基础上,降低医院药品库存,加速库存药品资金周转。方法:利用库存周转率分析法对我院曾经使用的高低限量订货法和零库存订货法的库存成本、周转天数和周转率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平均库存成本分别为175.36万元、158.11万元,无统计学差异(P=0.213),平均周转天数分别为13.03、9.64d,有统计学差异(P=0.017),平均周转率分别为236.99%、314.67%,有统计学差异(P=0.027)。结论:零库存订货法较好地保证了库存药品不积压、不断货,降低费用,节约成本,加快了药品的周转率。  相似文献   

8.
医院药品相对零库存在药品采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降低医院药品库存,加速库存药品资金周转。方法:对医院药品经验性采购和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在保证临床用药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药品的周转率从原来的1.28提高到2.79,提高了约118%。药品的周转天数从原来的24.6d提高到11.8d,药品的周转天数缩短了12.8d。结论: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较好地保证了库存药品不积压、不断货,合理控制了药品库存,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  相似文献   

9.
我院药品采购请领模式的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涛  马瑛  董亚琳  任晓东  姜媛媛 《中国药师》2012,(10):1513-1515
目的:规范和简化医院传统的药品采购请领模式。方法:设计并应用药品按销售自动采购请领模式,记录并分析新旧模式药品库存和工作量指标。结果:按销售请领采购比传统模式药品平均库存更接近最适库存,而传统模式出现库存积压和缺药的情况显著多于按销售请领采购模式,且按销售请领采购模式在每日领药次数、领药品种数、人工检查库存、填写请领单时间以及采购次数方面,均显著少于传统模式。结论:销售请领采购模式的应用能够减少缺药率,提高周转率,节省了领药时间,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元星  唐曙音  顾嘉钦  朱珺  冯运 《中国药房》2009,(34):2676-2678
目的:科学地确立贵重药品的品种范围,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库存水平。方法:采用改良的ABC分析法确定贵重药品的品种范围,用"定量订货方式"和"定期订货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优化管理贵重药品。结果:优化管理后,有效地降低了贵重药品的库存总量。75种贵重药品库存金额从原来的393.57万元下降至247.37万元;周转率由原先的238.36%上升至461.86%;周转天数从13.03天缩短为8.29天。结论:结合计算机管理,运用改良的ABC分析法,"定量采购,定期周转",可使贵重药品的库存管理有效准确,进而加快周转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药品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合理设定库存周转率改善自动片剂摆药机内药品库存管理的方法。方法:统计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药品调剂室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自动片剂摆药机中每种药品的摆药量和库存数量,计算出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我院利用摆药机自动摆药的药品品种共247种,其中64.37%的品种库存能够在30天内周转使用完毕,35.63%的品种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周转,存在库存上限和下限设定不合理的问题。结论:通过制订以库存周转天数为量化基础的管理策略,提高了库存管理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对合理控制库存药品周转周期、提高加药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ABC分析法和排序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我院的方法,以降低药品的管理成本。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对我院门诊药房2014年1月~12月药品入库数据和实际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运用ABC法和排序法对药品进行分类,计算库存周转天数,设置每类药品的库存上下限。结果:根据ABC法进行分类,A类药品71个品种,实行重点管理;B类药品70个品种,实行一般管理;剩余的331个品种为C类,适当宽松管理;A、B、C分类分别占药品总品种数的15.04%、14.83%、70.13%。根据排序法进行分类,重点管理的品种数为163种,占药品总品种数的34.53%,剩余的309种药品实行非重点管理。ABC法划分的A类、B类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均在15天以内,库存上下限设置为A类为3~7天、B类为7~15天、C类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排序法划分的重点管理品种98%以上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在15天以内,库存上下限设置为7~15天,剩余部分的重点管理品种以及非重点管理品种库存上下限适当延长至20天或1个月。结论:以两法对比分析结果为依据,综合两法的优点,取长补短,建立适合我院门诊药房的药品分类管理方法,保证药品供应,降低药品管理成本,实现药品库存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抗肝炎病毒药物应用情况调研及库存优化管理情况。方法分析我校附属医院2010年~2014年抗肝炎病毒药物的出库情况,对其使用情况给予统计,分析其规律性。结果药物使用以及主要是指南和药物说明书,其药物市场份额变化与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密切关系。另外,优化以后的药品库存金额、周转率、周转天数和优化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我校附属医院抗肝炎病毒药物应用基本合理,可是仍然需要增强管理,通过库存优化管理,可以使药品周转率明显提高,使周转天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药房功能模块优化在基层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康美医院药房(含药库)于2021年3月起实施药房功能模块优化,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康美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用药量最高的10种药物并作为优化前组,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康美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用药量最高的10种药物(药物种类同优化前组)并作为优化后组。优化前组采用以配方发药为中心、内部管理为中介的被动式服务的药品管理模式,优化后组采用药房功能模块优化。比较两组的库存周转率、非计划领用次数、药品周转天数、药品调剂时间、盘点时间和损耗等。结果 优化后组的库存周转率为(8.76±1.34)%,高于优化前组的(3.34±0.85)%,非计划领用次数为(2.59±0.98)次,少于优化前组的(4.18±1.22)次,优化后组的药品周转天数为(6.55±1.64)d,药品调剂时间为(9.23±4.10)min,盘点时间为(2.77±1.03)h,均短于优化前组的(8.37±2.07)d、(16.41±5.28)min、(3.90±1.14)h,药品损耗次数为(12.58±2.06)次,少于优化前组的(19.52±4...  相似文献   

15.
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降低采购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药品库存,加速库存资金周转.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经验药品采购模式和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进行分析.结果: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在保证临床用药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药品的周转率提高了100%,药品的周转天数缩短了10.2 d,药品库存量保持在10d.药品库存总金额比去年同期每月减少了200多万元.1年中累计减少了2 400多万元.结论: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较好地做到了既不积压也不断货,达到了合理控制药品库存和显著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药房合理库存管理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药品账物相符率,合理请领药品,降低药房库存量,提高药品周转率,提升药品管理水平。方法应用ABC分类法对药品分级管理,计算库存金额、库存量上下限与周转率等技术参数,探寻控制药品合理库存的有效措施。结果账物相符率大幅提高,加快了领药速度,减少了缺药次数,减少了滞销药品库存。药房药品周转率明显提高,周转时间有效降低,库存金额有效降低,趋于合理。结论体现了药品ABC分类方法实施的优越性和合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能优化成本管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浅谈医院药库库存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清  王燕燕  宋华勇  陈馨 《医药导报》2006,25(12):1343-1344
医院库存药品可分为3类,即非常重要(A类药品)、适度重要(B类药品)、最不重要(C类药品)。医院药库库存实行ABC库存管理法可以合理控制库存量,减少药品积压,避免药品过期失效,也提高了药品周转率,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红斌  王晨 《中国药师》2016,(2):395-396
摘 要 目的: 探讨药品库存周转率的算法。方法: 根据商业领域库存周转率的计算方法并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医院评审的明确要求,推导药品库存周转率算法,并编写相应程序进行验证。结果: 按照商业领域库存周转率的算法,只能得到当天的周转率,若将上期销售情况换成本期销售情况则可统计任意时间的周转率,但部分品种的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如采用统计留库时间的办法则可避免。结论:统计药品留库时间能更准确地计算除当天以外任意时间的库存周转率,且可以编程实现自动统计,并且同时可得到满足检查要求的品种占比。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19):2677-2680
目的:优化药库库存管理,降低药品周转天数。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品管圈方法针对引起药品周转天数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措施持续改进,以目标达标率和圈员的成长率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结果:在品管圈活动中,针对人员、药品、方法等因素拟定出包括固定领药人员、设定药品领用上下限、增加采购频次、部分药品实行"零库存"管理、优化采购订单生成程序等相应对策,将周转天数在15 d内的药品比例由原来的72%左右增加至85%以上,目标达标率为107.9%;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方法的运用、责任心、积极性、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成长率为12%~28%。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优化我院药库库存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周转天数在15 d内的药品比例。  相似文献   

20.
医院药库药品综合分类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薇  黄寅  夏培元  彭永富 《中国药房》2009,(31):2424-2426
目的:在医院各药品库房间建立与自身药品销售情况相适宜的药品分类管理,以保障药品供应,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方法:在指定时间周期内,市场紧俏药品由医院一级药品库房统一定义为D类,除D类药品外,按销售金额由大到小排序,金额累计≤60%的品种定义为A类;金额累计>60%而≤80%的品种定义为B类;金额累计>80%的品种定义为C类。A类药品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管理的次重点,C类作为一般管理,D类药品是采购的重点对象。结果:医院一级药品库房和各二级药品库房均有自身的A、B、C药品分类(D类品种一致)。约20%的A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60%;约20%的B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20%;约60%的C类和少量D类药品占其销售金额的20%。结论:此方法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