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神经返支的观测及表面解剖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0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形态进行观察、计测,82±3.84%源于正中神经主干分叉处。依其形态分为多支形(85±3.57%),双支型(10±3.60%),单支型(1±0.99%)、重复型(4±1.96%)。鱼际肌群(拇收肌除外)各肌神经分布呈多源性,拇对掌肌98%由正中神经返支支配。设计自舟骨结节中点与手掌第2指胰中点连线为纵轴线,通过第1掌骨小头顶端作纵轴线垂线为横轴线,以此座标测计正中神经返支的表面Ⅰ解剖定位。采用距纵轴线尺侧10~15mm设计适于临床应用的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均未诱发出电位即重症CTS者38例(44只手),分别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手腕处刺激,在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起始潜伏时差。结果:重症CTS44只手中,40只手(91%)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刺激时,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CMAP起始潜伏时差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只手第二蚓状肌记录未引出波形;拇短展肌肌电图全部异常。结论: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CMAP起始潜伏时差测定是一项快速、简单而准确的诊断重症CTS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解剖1具女性尸体时,发现双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存在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右侧正中神经在臂部伴肱血管走行,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约在臂部上段与中下段正中神经由外侧发出2个分支,近侧分支沿前外下方走行,到达肱二头肌与喙肱肌并支配上述2肌;远侧分支由正中神经外侧发出,行向外下方到达肱肌并支配该肌。正常情况下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所有屈肌;而肱二头肌、喙肱肌与肱肌均受来至臂丛外侧束的肌皮神经支配,但该侧肌皮神经未出现。左侧正中神经由来自外侧束的内侧根与来自内侧束的外侧  相似文献   

4.
共统计50个(男性、女性各25个)1—9岁儿量尸体共计100例上肢。观察尺神经在臂及前臂发出肌肢及肘关节支的情况以及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在前臂吻合的情况。 1.尺神经发出关节支至肘关节,关节支的数量是1—3支,其发出的部位有三:在肱骨内上髁以上发出的37例,占37%;在平肱骨内上髁处发出的36例,占36%;在肱骨内上髁以下发出的27例,占27%;由第一支起始点至肘关节囊的距离为0.2—1.8厘米。 2.尺神经发出肌支,以总干分支支配尺侧屈腕肌及屈指深肌的8例,占8%;支配屈指浅肌的9例,占9%;以总干分支支配尺侧屈腕肌及肘关节的14例,占14%;分别分支支配尺侧屈腕肌及屈指深肌的69例,占69%。其第一肌支发出的部位有三:在肱骨内上髁以上发出的七例,占7%;在平肱骨内上髁处发出的4例,占4%;在肱骨内上髁以下发出的89例,占89%。其最后肌支都在肱骨内上髁以下发出。第一肌支支配尺侧屈腕肌的80例,占80%;支配屈指浅肌的4例,占4%;以总干分细支支配尺侧屈腕肌及屈指深肌的1例,占1%;以总干分细支支配尺侧屈腕肌及屈指浅肌的1例,占1%;以总干分细支支配尺侧屈腕肌与肘关节的14例,占14%。最后肌支支配尺侧屈腕肌的18例,占18%;支配屈指深肌的77例,占77%,支配屈指浅肌的2例,占2%;以总干分两支分别支配屈指浅肌及尺侧屈腕肌的1例,占1%;以总干分两支分别支配屈指深肌及尺侧屈腕肌的1例,占1%;以总干分为两支分别支配屈指浅肌及屈指深肌的1例,占1%。至各肌的肌支数量是1—4支。 3.100例上肢中发现尺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在前臂前面有吻合的30例,占30%,较高于国外作者统计的百分率。其中对称的9例,不对称的21例。吻合的部位都是在屈指浅肌尺侧头与屈指深肌近侧端之间,或在屈指深肌之内;根据吻合支结合的形态特征可将吻合区分为襻型(17例)、“V”字型(4例)、“Y”字型(3例)及直綫型(6例)四种。  相似文献   

5.
一、以中国人成年尸体及部分离体上肢共200侧,观察了正中神经鱼际肌支的起始情况及鱼际肌的神经支配。二、正中神经鱼际肌支的起始形式变化较大,但以起于第一指掌侧总神经占多数(84.00±2.59%)。三、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在腕管外发出的多于腕管内,贯穿腕横韧带的鱼际肌支共19侧,占总数的9.5%。四、鱼际各肌的神经支配,有来自正中神经,有来自尺神经,或受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支配。此外,鱼际肌尚可通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深支之间的吻合而获得双重神经支配。肌支进入肌肉的部位以近侧三分之一为多见,肌支数目最多见的为一支。五、对腕管综合症患者作腕横韧带切除减压术时,应考虑正中神经鱼际肌支有贯穿腕横韧带的可能,并应考虑到腕管内可能有高位分出的鱼际肌支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手术过程中神经吻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胸内侧神经及尺神经深支分支特点,比较相关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确定手术过程中神经吻接。结果胸内侧神经为胸小肌的主要支配神经,其在第3肋间隙近锁骨中线处入胸小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为(868±130)根;尺神经深支穿出内侧肌间隔后在第3、4掌骨间隙分别发出两明显肌支,其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394±49)根、(708±78)根;P3L4(尺神经深支在第4掌骨间隙的分支,其分布于第3骨间掌侧肌和第4蚓状肌)与胸内侧神经、正中神经返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都比较接近。结论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手术中,在切取胸小肌时以胸内侧神经作为供体神经,以第3肋间隙与锁骨中线交点为标记寻找该神经;尺神经深支中P3L4肌支与胸内侧神经吻合最匹配。  相似文献   

7.
掌长肌内神经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掌长肌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该肌肉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掌长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20侧掌长肌,一侧的掌长肌完整剥离后用Sihler's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另一侧掌长肌用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及其关系.结果:掌长肌血供多为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肌支,4侧出现肱动脉肌支.其神经支配来自正中神经发出的神经支.该支在进入肌肉前多为1支,有动脉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尺侧返动脉肌支和正中神经分支在肌内的分布区域大致吻合.结论:根据掌长肌肌内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将其分为一个近端和两个远端的3个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相似文献   

8.
作者观测了45具(男29,女16)年成尸体90侧上肢的拇长屈肌,见65.56±5.01%有尺侧头。尺侧头多双侧性地出现或否,无性差及侧差。尺侧头上端附于指浅屈肌腱或肱骨内上髁者居多,肌腹斜向外下方,汇入拇长屈肌腱的上端。支配尺侧头的神经均发自骨间前神经,起始平面大多较支配拇长屈肌挠侧头的肌支稍高,行程短。供应动脉可以是尺侧下付动脉或骨间返动脉的细小分支。尺侧头与正中神经和尺动脉关系密切。本文就,拇长屈肌尺侧头的来源、功能以及命名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指掌总神经又称指总神经,由正中神经穿过腕管后在屈肌支持带下方自桡侧向尺侧,发出正中神经返支,拇指桡、尺侧固有神经,再发出第一指掌总神经,第二指掌总神经,第三指掌总神经,1 ~ 3条指掌总神经由正中神经发出;第4条指掌总神经和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是由尺神经发出,且每条指掌总神经与指掌总动脉伴行。第一指掌总神经行于手掌桡侧,达示指桡侧,延续示指桡侧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第二指掌总神经行于手掌中央,达第一指蹼处再发出示指尺侧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中指桡侧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别行于示指尺侧和中指桡侧;第三指掌总神经,行于手掌中央略偏尺侧,掌浅弓上方,达第二指蹼处再发出中指桡侧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环指桡侧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别行于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第三指掌总神经达第二指蹼处再发出两条指掌侧固有神经[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临床经手术确诊的重度腕管综合征病例进行肌电图分析,总结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探索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测方法。方法:运用KEYPOINT.4型肌电图仪对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34例常规进行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检测,神经传导速度、F波、针肌电图检测。对拇短展肌萎缩严重、运动电位波形消失者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值。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30条,远端运动潜伏期正常11条,波形消失、远端运动潜伏期测不出1条;腕-肘传导速度正常35条,腕-肘传导速度异常增快7条;感觉电位消失58条;正中神经F波异常33条,其中F波消失19条,F波潜伏期延长或/和出现率减低14条,正常9条;34例患者、42条拇短展肌均可见正尖、纤颤电位。结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可以表现正常,正中神经腕-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时明显异常增快,F波表现可以正常,但远端感觉神经传导一定严重受损,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或/和募集不良;当拇短展肌萎缩明显、运动电位检测不到时,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解剖学数据,为正中神经的创伤修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发出的前臂段浅层肌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分支类型有1支型、2支型、3支型和4支型。其中,旋前圆肌支以3支型(87%),指浅屈肌支(90%)以4支型,桡侧腕屈肌支(96.7%)和掌长肌支(96.7%)以1支型出现率最多。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主要集中于前臂的4%~65%。结论确定了正中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在前臂的危险区间;讨论了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相似文献   

12.
肱二头肌副头及其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观察了 80具成年尸体 (男 ,5 1,女 2 9) ,共有 16具尸体 (男 10 ,女 6 )的 18侧上肢存在肱二头肌副头 ,侧发生率为 11 2 5 % ,其中 4头者仅 1例。观测了副头的起止、肌腹形态、神经支配与动脉来源等特点。发现有 83 33%肱二头肌副头的起点集中于肱骨中段上部的前面 ,起点在距离喙肱肌止点最下部 1~ 4cm的区域 ;肌腹形态以圆 (条 )索状最多、带状次之。肱二头肌副头的神经由肌皮神经发支者占 86 6 7% ,其余由正中神经发支 ;副头动脉由肱动脉发出者占 75 % ,其余由肱二头肌动脉发出者占 2 5 %。分析了肱二头肌副头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电生理检测在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进行检测。测试项目包括:①患侧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②采用同芯针电极检测臂丛神经支配远端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4伸指总肌、外展拇短肌、外展小指肌或骨问肌)肌电图。结果:39例新生儿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1例(28%);上干损伤18例(46%);下干损伤3例(8%);后束损伤7例(18%)。节前损伤11例(28%)。结论:新生儿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早期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尺神经深支卡压和损伤的临床诊治以及高位尺神经损伤直接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侧自肘以上离断新鲜完整无畸形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尺神经深支的走行和分支.测量小鱼际各肌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神经深支相邻肌支间距离;豌豆骨近缘至深支最末分支间长度;尺神经深支逆向可分离长度和分离后的近端宽度和厚度,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远端宽度和厚度.结果:尺神经深支分支复杂,呈树枝状结构,在其走行过程中经Guyon管、豆钩管、对掌肌管、拇收肌腱弓等,解剖关系复杂.相应骨间肌支和蚓状肌支大部在尺神经深支主干同一平面呈不同角度发出.结论:尺神经深支易卡压部位多,可能是高位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不易恢复的原因之一;邻近骨折脱位较易损伤尺神经深支;高位尺神经损伤早期行神经移位直接修复尺神经深支,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TFCC的解剖构成,明确TFC周围韧带的组成及神经分布,为开展支配神经切除术治疗腕尺侧痛的术式奠定基础。 方法 对30例成年男性腕关节标本进行解剖,首先观察腕尺侧组织及TFCC的神经支配,之后观察TFC周围韧带的组成及起止。 结果 (1)TFCC的韧带组成除包括国内外报道的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均抵止于对应腕骨掌侧)、桡尺骨远端韧带、尺侧副韧带、尺侧腕伸肌腱鞘之外,还包括新观察到的尺月、尺三角背侧韧带。(2)腕尺侧及TFCC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于尺神经手背支的腕关节支。 结论 (1) TFCC的尺月、尺三角韧带不仅止于对应腕骨的掌侧,同时也发出纤维抵止于对应腕骨的背侧。(2) 腕尺侧及TFCC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于尺神经手背支的腕关节支,因此TFCC或尺神经手背支腕关节支损伤为腕尺侧痛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功能束定位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臂丛损伤后正中神经及其手内在肌支的定位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较新鲜的上肢标本上 ,按照自然分束、醋酸浸滴法逆行显微解剖分离各功能束组 ,分段观察手内肌束组在神经干中的走行分布方位和与其他功能束的交错混合情况。结果 :(1)正中神经鱼际肌支 83 %自神经干掌桡侧汇入 ,至 5 /16平面 86%的鱼际肌支已分散到神经干截面积的 1/2以上。 (2 )正中神经鱼际肌支汇入神经干平面距尺桡骨茎突连线之间距离为 5 .3± 0 .7cm。结论 :.臂丛损伤修复正中神经手内在肌支时 ,以选择在前臂远端 (或以远 )直接修复为宜。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内侧入路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于光生  苗华  周建生  刘泉 《解剖与临床》2006,11(3):147-148,151
目的:为髋关节内侧手术入路及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髋关节内侧入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耻骨肌由股神经支配占97.2%,由闭孔神经支配占2.8%;长收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71.4±23.2)mm(50~95mm);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138.8±35.1)mm(105~175mm);短收肌和大收肌的前部纤维由闭孔神经后支支配,进入大收肌的神经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距离为(122.2±18.4)mm(102~145mm)。结论:1、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为腰丛分支与股神经的神经界面,耻骨肌与短收肌、大收肌的间隙为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神经界面。2、手术入路中长收肌是手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从该肌外侧缘深入经缝匠肌与长收肌之间再经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达病变部位路径;从其内侧缘深入即为从长收肌与股薄肌间隙经短收肌、大收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手术部位路径。  相似文献   

18.
2 Innervationofthemedialepicondylarmuscles :ananatomicstudyin 5 0casesC .Chantelot,C .Feugas ,P .Guillem ,etal.5 0例标本上内侧髁上肌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正中神经的典型分支有 5个 ,支配内侧髁上肌的分布于旋前圆肌 2个分支(上、下支 ) ,支配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的1个共干 ,另有 1分支支配指浅屈肌。 2位工人将 30侧经甲醛处理的上肢标本和2 0侧经新鲜冷冻尸体的上肢标本做成 5 0侧解剖标本以供研究。在 5 0例标本中 ,与常见的神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足底中间群和足背肌的肌内神经整体分布模式,探讨其意义。 方法 取下12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足底中间群肌和足背肌,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肌内神经整体分布模式。 结果 接受足底内侧神经支配的趾短屈肌、第1和第2蚓状肌的神经支,分别从肌的内侧深面和浅面入肌;接受足底外侧神经支配的足底方肌、第3和第4蚓状肌的神经支从肌止端走向起端;骨间足底肌和骨间背侧肌的神经支从肌起端走向止端。趾短伸肌和母短伸肌的神经支共干。蚓状肌、第1和第2骨间足底肌、第1骨间背侧、母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仅在肌腹中部形成1个肌内神经密集区;趾短屈肌、足底方肌、第3骨间足底肌以及第2~4骨间背侧肌有2个肌内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两侧,这些肌可分为2个神经肌亚部。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外科手术免于神经损伤、肌移植的选材匹配,以及注射肉毒毒素A阻滞这些肌的痉挛提供形态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腕管综合征患者 ,通过检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的方法 ,来判断其受损程度 ,已广为人知。但有关其波形特点 ,目前国内研究尚少。国外学者认为 ,常规取皮肤电极 ,在拇短展肌接收 ,所得到的电位波形 ,易受其它肌群干扰 ,容易出现初期正相波 ,对结果影响较大。而蚓状肌受影响较少 ,准确性较高[1] 。笔者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6月共检测 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MCV ,并分别在第二蚓状肌和拇短展肌接收 ,比较初期正相电位波形特点 ,以期明确蚓状肌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检测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5例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