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3 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烧灼感 ,呈持续性 ,无放射痛 ,伴腹胀恶心 ,无呕血及黑便。 2年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病。曾先后 2次因消化道出血住院 ,经治疗好转。查体 :体温 3 6.5℃ ,脉搏 85次 min ,血压 10 7kPa ,营养中度 ,发育正常 ,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 ,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 :胃窦部大弯侧见约 2 .0cm× 3 .0cm膜下隆起肿物 ,肿物表面黏膜光滑 ,与胃窦部黏膜着色一致。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 0 .5cm× 0 .6cm浅表溃疡 ,轻度充血水肿。诊断 :①胃内肿物 (考虑平滑肌瘤 )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超声检查 :饮水后观察 ,胃窦…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男,28岁。因反复发热伴纳差、消瘦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消瘦,食欲差,自测体温37.5℃。此后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2~37.8℃。到我院传染科完善检查后发现,上消化道钡餐示:胃窭远端幽门部狭窄,胃镜示:胃宴多发溃疡伴狭窄,病理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灶性肠化生。遂以胃窦癌待查转入我科。查体:睑结膜略苍白,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胃处在低张力状态下行气钡双重造影,利用各体位充分显示其内部的细微结构。结果显示胃窦部黏膜纹的宽度,胃小区的形态,胃小沟的粗细、变宽模糊与其分型的关系。结论黏膜纹宽度〉3mm,胃小区的形态不规则,胃小沟的粗细不均、变宽模糊是诊断胃窦炎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例1,男,66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胃镜:贲门、胃体上段可见巨大不规则溃疡,底不平,表面有污秽苔及坏死物质,边缘不齐,周围黏膜堤样隆起,质地脆,易出血,病变累及食管下段、贲门、胃体上段及部分胃底;胃体、胃窦交界处  相似文献   

5.
对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7岁。因进食后上腹部胀痛不适2a入院。查体:神清、语明,P76次/min,BP140/9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触痛,未触及肿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胸片心肺未见异常,正常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检查均未见异常。三维内镜超声见胃底胃体黏膜光滑,胃体小弯垂直部见光滑黏膜隆起,质地软,活动度良好,胃窦黏膜充血;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女,36岁。因体检发现左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B超检查示:左肾前方有一8 cm×7 cm大小肿块,提示胰尾肿瘤。胃镜检查示:胃底黏液清亮,黏膜轻度充血,无静脉曲张,胃体、胃窦花斑样充血,未见溃疡、肿物,蠕动好。CT检查示:自胃大弯至肝下  相似文献   

7.
对胃窦体交界处异位胰腺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1岁.以反复上腹痛伴反酸、暖气5 a,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08-06-25入院,患者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伴反酸、暖气,进食量减少,上腹部常有烧灼感.体检:营养中等,腹肌软,脐上腹部有深压痛,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均正常.电子胃镜检查示:(1)胃底体交界大弯处可见一大小约1.0 cm×0.8 cm的息肉,表面黏膜充血水肿,顶端糜烂.(2)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3 cm×0.6 cm广基息肉样隆起,表面黏膜充血并有轻度糜烂.二者均采用亚甲蓝甘油果糖混合液行基底部黏膜下注射,使息肉抬起后,应用圈套器行电凝电切术,切除顺利,术后观察切面整洁干燥,无渗血.病理诊断:胃底部黏膜下类癌;胃窦体交界处黏膜慢性炎症伴异位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患者2年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堵闷、食欲不佳等症状,未予以重视。之后症状时有反复,自服温胃舒颗粒等药物效果不佳。10 d前因加班身体疲劳感觉胃脘堵闷加重,遂就诊于某医院,予多潘立酮、三九胃泰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门诊查电子胃镜示疣状胃炎(胃窦:可见散在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性糜烂);病理显示胃窦黏膜轻度慢性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级。现主症:胃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 (Hp)前后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病理及感染情况的分析 ,探讨Hp和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关系。方法 随机复查 10 5例PU患者 ,其中 74例用三联方案 (铋剂 +阿莫西林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根治Hp ,3个月后取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标本作组织学和Hp检查。RE按中国烟台试行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10 5例PU治疗前合并RE(I级 ) 2例 ,胃窦黏膜Hp阳性 74例 ,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Hp转阴者 4 5例 ,发生胃镜RE(I级 ) 5例 ,组织学RE(轻度 ) 7例 ;胃窦黏膜Hp持续阳性者 2 9例 ,发生胃镜RE(I级 ) 2例 ,组织学RE(轻度 ) 4例。食管下段黏膜两组Hp均为阴性。虽然Hp转阴组发生胃镜RE和组织学RE数略高 ,但两组R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此外 ,检测 112例各级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情况 ,Ⅰ、Ⅱ、Ⅲ级RE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5 .5 5 %和 30 .77%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PU根治Hp后转阴患者RE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提示PU抗Hp治疗后RE的发生与胃窦黏膜是否感染Hp无明显关系。而RE的病变程度与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付万发  张汾燕  陶方 《临床荟萃》2011,26(17):1491-1493
目的研究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和复合性溃疡(CU)的老年患者胃窦、胃窦胃体交界处和胃体黏膜以及慢性胃炎(CG)患者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统计各自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慢性炎症、活动性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DU患者胃窦、胃窦胃体交界处和胃体黏膜的萎缩发生率分别为54.0%、8.0%和16.0%,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19.0%、6.0%和4.0%。其胃窦黏膜肠化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相应的GU、CU或CG者。3种消化性溃疡和CG患者均存在胃窦部慢性炎症,且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体部炎症的发生率较高,其胃炎活动性以胃窦部为主,且均较CG者高。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均可有胃窦部灶性萎缩和肠化生发生,但DU胃窦黏膜肠化发生率最低,这可能是老年DU患者罹患胃癌危险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舒章华  徐辉甫  张晶樱  苏文  陈壮林  鲁芳 《护理研究》2007,21(14):1238-1239
[目的]研究幼龄厌食大鼠中枢及外周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变化以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运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动物下丘脑、外周血和胃窦黏膜中β-Ep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下丘脑β-E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窦黏膜和血浆β-Ep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P<0.05);治疗组下丘脑和胃窦黏膜β-Ep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P<0.001),血浆β-Ep浓度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有层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采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后大鼠胃组织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幼龄厌食大鼠模型外周β-Ep浓度降低,对中枢β-Ep浓度无影响,开胃消食糖浆能明显促进幼龄厌食大鼠模型中枢和外周β-Ep分泌;并能减少其胃组织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厌食大鼠胃组织的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12.
B超诊断胰腺乳头状囊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8岁。主诉:经常性上腹部痛,饱胀,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近半年来疼痛加重,一般治疗无效,来院就诊查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剑突下触及拳头大小包块,质硬、触摸边界尚清,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包块处压痛明显,上消化道钡剂检查:胃底胃体均未见异常,胃窦十二指肠球及十二指肠明显受挤压,胃窦及球部呈弧形向上抬高,十二指肠圈扩大,内侧壁肠壁僵硬,蠕动消失,扩张受限,诊断胰头癌。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均质,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外…  相似文献   

13.
张琰  赵花  马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64-8164
对胃癌合并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6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反酸、胀气7个月入住我院.查体:全腹软,剑突下压痛阳性,反跳痛不明显.CT提示胃贲门部壁不规则增厚,强化明显,考虑胃贲门癌.胃镜检查为胃贲门部溃疡性质待查(恶性可能性大),胃窦部黏膜下见一直径1 cm的结节性病变性质待查.病理活检诊断为:(贲门)小块低分化腺癌;(胃窦)小块间叶性肿瘤,间质瘤可能性大.随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贲门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小弯淋巴结3/8个查见癌转移,大弯淋巴结7个未见癌转移;(胃窦)间质瘤,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病例1,女,71岁,于2007年3月10日就诊。近2月来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既往有慢性胃病。胃镜示:胃底可见一直径2.0cm的圆形隆起,表面褐色,质软,活检5块,0.5cm大小。胃体、胃窦黏膜光整。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诊断:胃底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胃镜下病理:胃窦类癌。  相似文献   

15.
肖文  赵超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10-11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9岁。因反复上腹部烧灼样疼痛 2年余就诊。查体 :心肺正常 ,上腹部轻压痛。内镜检查 :食管黏膜未见异常 ;胃体、胃窦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幽门圆形 ,开闭自然 (图 1) ;十二指肠球腔明显增大 ,并见左右并排的两个圆形开口 ,直径约 1.5cm(图 2 ) ,均见气泡逸出和黄绿色十二指肠液返流 ,但进镜困难 ,开口间为一宽约 1.0cm的黏膜隔将二者分开 ,黏膜完整稍充血 ,未见溃疡或糜烂 ,合拢的活检钳可进入约 10cm无明显阻力。内镜诊断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 ,慢性浅表性胃炎。次日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食道通过顺利 ,胃底及胃体黏膜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幼龄厌食大鼠中枢及外周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变化以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运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动物下丘脑、外周血和胃窦黏膜中β-Ep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下丘脑β-E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窦黏膜和血浆β-Ep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P〈0.05);治疗组下丘脑和胃窦黏膜β-Ep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P〈0.001),血浆β-Ep浓度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有层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采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后大鼠胃组织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幼龄厌食大鼠模型外周β-Ep浓度降低,对中枢β-Ep浓度无影响,开胃消食糖浆能明显促进幼龄厌食大鼠模型中枢和外周β-Ep分泌;并能减少其胃组织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厌食大鼠胃组织的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38岁。因上腹胀疼3月余就诊。B超痛示肝、胆、脾无异常,提示胃壁增厚。胃镜示胃壁黏膜光滑,可见散在充血点。胃腔较正常缩小,胃窦、体部黏膜皱壁粗大,于窦部有一3cm×4cm大小黏膜下隆起。突起处取活检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窦黏膜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胃镜下所见的典型胃窦黏膜脱垂表现的患者,超声胃镜确认病变在黏膜层,排除肿瘤等疾病。经过质子泵抑制剂(PPI)连续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好转,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ESD。术后3个月门诊复诊,复查胃镜。结果 10例接受ESD术的胃窦黏膜脱垂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内镜下未见胃窦黏膜脱垂。结论 ESD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女,68岁。因间断性吞咽困难2年,进行性加重5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不适及梗阻感,5个月前间断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予雷尼替丁口服,症状未见好转。无恶心、呕吐、呕血及排柏油样便,无发热、呛咳、声嘶及消瘦。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环形皱襞黏膜正常,球腔无变形,球部黏膜未见异常;幽门圆形,开放胃角形态正常;胃窦蠕动良好,胃窦黏膜红白相间,红为主,幽门前区见一肿胀黏膜及糜烂,未见溃疡及肿物;胃体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肿物;胃底未见静脉曲张及肿物;贲门黏膜光滑,齿状线欠清晰,距门齿30-32cm处食管后壁及右侧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边界欠清,未见静脉曲张及肿物。取食管糜烂区组织做病理检查。内镜诊断:①食管炎;②食管癌待除外?③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诊断:(食管下段黏膜)送检少量组织大部分为炎性坏死物,其中夹有一小块鳞状上皮呈中度非典型性增生(可疑癌变)。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64岁。胃癌切除术后 6年 ,反酸、烧心、腹胀 1个月入院。 6年前因胃窦癌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 ,病理报告 :胃窦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 (图 1 ) ,面积 5cm× 3cm ,浸润至浆膜层 ,小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 (2 / 5)。术后行化疗。此次入院胃镜检查显示胃底黏膜粗大、充血、水肿 ;胃体后壁巨大溃疡 5cm× 5cm大小 ,覆有污苔 ,质硬 ;胃肠吻合口黏膜充血 ,分别取活检 ;CT、PLE示瘤组织侵犯胰、右肾上腺及双肾、右侧腰大肌 ,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病理检查 巨检 :胃镜下胃底、胃体、吻合口活检组织 ,大小分别为灰白色小米粒大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