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行开放或腹腔镜手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实验室相关检查、B超、CT、MRI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确诊,恢复良好,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肿瘤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2(12~49)岁,左侧7例,右侧5例.血压高4例,腰腹部胀痛5例,无任何症状3例.行彩超、CT及MRI检查提示为肾上腺占位,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9例.12例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5例. 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例术中血压波动,矫正后恢复正常.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术中出血量60ml.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平均7d顺利出院.切除肿物最大约6×6.5×6.5cm,最小约2.5×2.5×2.0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0.5~6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和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相关内分泌实验室检查、B超、CT或MR检查,1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有腰腹部疼痛临床症状,术后症状恢复正常.12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提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出院随访3~36个月,12例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肾上腺偶发肿瘤,多数病例无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仅能作为定位诊断,定性诊断须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切除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江  付玉国 《当代医学》2010,16(2):92-9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分析讨论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经超声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肿瘤,术后病理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随访两年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 MSCT 诊断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①肾上腺节细胞瘤以右侧病发居多;②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同一扫描参数下与其他各病变类型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③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不同时间点的 CT 平均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病变类型(P ﹤0.05)。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具有病灶边界清晰度、肿瘤内易出现钙化病变且多发于右侧的特点,增强扫描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2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6例采用X线检查,设为X线组,而76例采用CT检查,设为CT组。比较CT诊断和X线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乳腺癌次之,鼻咽癌骨转移率第三位,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骨转移,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组骨转移瘤检出率为100.0%高于X线组51.3%,而混合性检出率为52.6%高于X线组11.8%,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溶骨性及成骨性检出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检查较X线诊断骨转移瘤的检出率较高,CT可显示X线无法显示的骨转移瘤,临床应合理选择何种检查方法以便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病理所见及诊断方法,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预后良好,随诊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的发现依赖于B超、CT、MRI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办法。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结果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37.4岁(21~56岁)。左侧2例,右侧3例。术前5例患者肾上腺功能检查无异常,CT平扫肾上腺区域内可见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强化。5例患者均行完整的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平均肿瘤直径6.2 cm(4.0~10.0 cm),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罕见,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40-342
目的:提高成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6月8例成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病理进行讨论。结果:8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其中5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经腹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半年以上,8位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成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大多仅通过超声、CT和MRI诊断为肾上腺占位,无法排除其他疾病,目前确诊仍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SCT检查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现代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MSCT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MSCT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83%、73.61%、79.17%,MSCT检查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4%、95.83%、97.22%。MSCT检查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检查均可有效的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但MSCT检查鉴别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能力显著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drenal ganglioneuroma is a rare adrenal pathogenic disease with difficul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rom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Currently, very limited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to allow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two conditions from each other.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profil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of both conditions. Method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6 patients with adrenal pheocheomocytoma and 18 patients with adrenal ganglioneuroma were analyzed. Data from CT scans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from 1999 to 2007 were collected. Endocrine hormone tests and ^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 (MIBG) were performed. Neither ^131I-MIBG nor endocrine hormone tests were available in 9 cases of asymptomatic adrenal ganglioneuroma with tumor size less than 4 cm and there were negative findings from contrast enhanced CT scans. The level of urine catecholamine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in the adrenal ganglioneuroma group was 41.2 years (16-67 year) and in the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patients 38 years (17-74 year). Contrast enhanced CT showed that the foci were intensified in 5 cases (27.8%) of adrenal ganglioneuroma and there were obvious contrast indications in 30 (83.3%) of the pheochromocytoma. Catecholamine levels in a 24-hour urine sample were normal in 4 patients with adrenal ganglioneuroma and increased in 36 (100%) cases with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131I-MIBG nuclear scan showed negative results in 4 patients (100%) with adrenal ganglioneuroma and positive results in 25 (96.2%) with adrenal pheochromocytom. Laparoscopy for adrenal tumors was performed through a transperitoneal 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43±6) months, and all cases survived well. Conclusions CT, urinary catecholamine and ^131I-MIBG are standard and efficient tool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drenal ganglioneuroma from pheochromocytoma.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be performed through a transperitoneal 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depending on the finding of CT scans. Open surgery is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blood loss of more than 800 ml and violent fluctuation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2.
袁成雪  张世芳  张宗霞  许婷  刘应红 《西部医学》2023,35(10):1515-1518
目的 探讨硬化剂+套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58例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再出血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T1)、72 h(T2)时的门静脉压(PV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使用硬化剂+套扎术治疗效果理想,可预防再出血,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增强CT与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确定优势方法。方法对170例严格纳入标准后的患者进行强化CT与超声检查,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增强CT检查。结果每组有85例患者,分别有680节段。观察组检测出斑块总数为259,占38.09%(259/680),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5%(222/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声检测的观察组发现290节颈动脉斑块,检测率为42.65%(290/680),采用增强CT的对照组发现250节颈动脉斑块,检测率为36.76%(250/680),观察组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出的狭窄节段共299节,有381节正常,检测率为43.97%(299/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检测率38.38%(26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性高,误差低,优势显著,能很好的确定斑块成分和分布,简便无创,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09-111
目的评价多层CT检查在腰椎间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腰椎间盘DR和CT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将采用DR(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检查的作为对照组,采用16层CT检查的作为观察组,每组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中椎间盘病变膨出25例,骨质增生37例,椎间盘变性21例,椎间盘椎间隙狭窄3例,椎间盘积气2例,信号偏低或无变化22例,阳性检测率为88.00%。观察组中椎间盘病变膨出28例,骨质增生42例,椎间盘变性23例,椎间盘椎间隙狭窄7例,椎间盘积气4例,信号偏低或无变化6例,阳性检测率为9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病变患者使用16层CT进行检查,更能清晰显示其病变性质与病变部位,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连枷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和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胸带外固定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手术治疗,随访至2016年10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重症监护室(ICU)观察时间、治疗后疼痛评分、止痛药剂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1个月复诊时的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ICU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 h的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48 h的CI、ELWI低于对照组,CVP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诊时肺活量(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和最大呼气蜂流速(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7.1%(16/34) vs 17.6%(6/34),P<0.05],死亡率(2.9%,1/34)低于对照组(17.6%,6/34;P<0.05).结论 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连枷胸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病率低、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CT、放射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脊椎骨折治疗患者116例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诊断法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平片法进行影像学检查,手术后,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诊断后,观察组患者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出椎管、脊柱曲度改变等骨折特征的确诊率显著比对照组的确诊率高(P<0.05).观察组患者前柱骨折、中柱骨折等骨折部位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椎骨折患者经CT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放射平片相比,CT诊断更能直观反映患者的骨折特征,明显区分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少见的肾上腺偶发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如何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偶发肿瘤的CT资料.结果:32例中髓质脂肪瘤13例,CT值呈脂肪密度;囊肿6例,CT值呈水样密度;节细胞神经瘤4例,CT呈较低密度,可有细点状钙化及中至轻度强化;畸胎瘤2例,CT平扫时可见脂肪和钙化;淋巴瘤2例,脂肪瘤,皮质腺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平滑肌肉瘤和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结论: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对正确诊断肾上腺偶发肿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7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3例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2例行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准备。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与术后病理一致,1例术前考虑嗜铬细胞瘤,术后病理结果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均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时间为9~17 d,平均13.2 d,术后随访1~5年,11例未见明显复发,1例失访。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为临床上罕见的良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与其他肾上腺疾病相鉴别的重要方法,但最终诊断仍以病理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中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肾脏CT检查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00kVp,对照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20kVp,两组患者使用造影剂碘海醇,分析两组主观评分的分布情况与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以及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结果 168例患者增强CT图像主观分数均≥3分,满足诊断要求,两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期肾髓质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质期肾皮质、肾髓质、腹主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噪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减少了44.26%,观察组碘摄入量较对照组减少27.67%。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检查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观察组检查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肾脏增强CT检查时选用100kVp管电压以及80mL浓度为270mgI/mL的造影剂能在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的基础下,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