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重视以及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增加。腺性膀胱炎由VON LIMBERK于1887年首先报道,其本质是移行上皮增生和化生。腺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2.
腺性膀胱炎及其诊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为引起临床医师对腺性膀胱炎的重视,本文就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病理改变、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关系、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认为腺性膀胱炎病因复杂,可能与膀胱黏膜慢性刺激有关.可作为膀胱癌的前期改变。其治疗只有针对病因,消除慢性刺激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7例腺性膀胱炎按不同的病因分组,分别采取抗炎对症、解除梗阻、膀胱灌注化疗、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除术等治疗。结果 伴发结石异物的患者,病因去除后50%能够自愈,有效率达94%。伴发下尿路梗阻的患者,病因去除后有效率达84%。单纯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53%能够自愈。未见伴发疾病的患者有效率71%,复发率46%,癌变率21%。结论 对于不同病因的腺性膀胱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尿频的病因及以VE-B电汽化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VE-B电汽化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尿频患者855例.其中腺性膀胱炎520例,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269例,乳头状增生66例.结果:本组855例女性尿频患者的有效率为90.3%,其中疗效满意者为68.4%,基本满意者 为21.9% 无效率为9.7%.结论:女性尿频的病因以腺性膀胱炎为首发,其次是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 膀胱镜多点活检、细胞学病理诊断至关重要 对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等患者采用以VE-B电汽化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1998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腺性膀胱炎28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且有化生性改变。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趋势。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控制困难,易于复发,且具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我们支持对腺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预防癌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对96例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为腺性膀胱炎病例,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电切术(TUR),术后辅以丝裂霉素或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随诊6~30月,其中86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好转,继续灌注后症状消失,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治疗首选经尿道病变膀胱黏膜电切、电灼加术后有效的膀胱灌注以及膀胱镜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CK20在正常膀胱组织、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性膀胱炎和正常组织(P〈0.05),CK20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K20与膀胱移行细胞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它的表达能为合理制定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采用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治疗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9例,随访6~20个月,6例治愈,2例好转,无效1例。讨论了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病理,并重点介绍了激光烧灼术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随诊情况。认为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探索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采用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治疗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9例,随访6 ̄20个月,6例治愈,2例好转,无效1例,讨论了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病理,并重点介绍了激光烧灼术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随诊情况。认为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肉眼血尿, 偶伴尿痛20余天入院。术前影像检查提示膀胱前壁占位性病变, 大小约7.7 cm×6.1 cm×4.4 cm, 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腺性膀胱炎。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膀胱间叶组织的真性肿瘤, 属于临床罕见病, 合并有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未见报道。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表现与膀胱恶性肿瘤难以鉴别, 易造成误诊,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11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加汽化、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98例行经尿道电切加电汽化治疗,对其中21例合并膀胱颈肥厚或下唇抬高者同时行膀胱颈部电切;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16例拒绝手术者和17例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全身抗炎及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等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9~54个月。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者98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者68例,治愈率69%;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者,术后未见复发;行全身抗炎及丝裂霉素等灌注治疗者33例,18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4.5%。结论 下尿路梗阻可能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同时治疗下尿路梗阻是十分必要的,全身抗炎、膀胱三角区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腺性膀胱炎是起源于膀胱黏膜的增生性疾病,由于临床较少见,尚无统--的诊治规范。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病理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该病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但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不同,多数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蒲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腺体膀胱炎的诊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是一类与泌尿生殖系肿瘤关系密切的DNA病毒。本研究试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性膀胱炎等病变标本的HPV感染情况 ,揭示HPV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 ,为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36例腺性膀胱炎石蜡标本、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并腺性膀胱炎石蜡标本、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2 5例正常膀胱石蜡标本 (生前无泌尿系疾病症状的成人尸检膀胱组织石蜡标本 )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鼠抗HPV单克隆抗体 (HPV通用型 )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方法。方法:349例患者分为下尿路梗阻组、膀胱结石组及下尿路梗阻合并膀胱结石组,通过膀胱镜检查明确其中腺性膀胱炎数量及类型;针对病因进行相关治疗,腺性膀胱炎给予病灶电切加膀胱灌注(综合治疗)或密切随访。结果:下尿路梗阻组250例,发生腺性膀胱炎31例(12.4%);膀胱结石组60例,发生腺性膀胱炎8例(13.3%);下尿路梗阻合并膀胱结石组39例,发生腺性膀胱炎5例(12.8%),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给予解除原发疾病加综合治疗29例,有效率79.3%;仅针对病因治疗15例,有效率7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与伴发的腺性膀胱炎有相关性。所有的治疗首先应建立在针对病因治疗上,腺性膀胱炎是积极手术还是密切随访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18例。结果:18例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中,16例随访6~40个月,治愈12例,明显好转4例。结论:分析讨论了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法,并提出了电切的范围,电切深度及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重要性,认为该方法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腺性膀胱炎(附172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72例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2例行经尿道电切,对其中93例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同时电切挛缩膀胱颈、精阜增生等病变,16例伴有尿道口处女膜病变的患者行处女膜病变切除整形,40例拒绝手术和16例电切术后无效者仅行膀胱三角区注药。结果 132例经尿道电切者中78例随访6~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治愈率58%;56例膀胱三角区注药者中32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7%。结论 下尿路梗阻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常见病因,气化电切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此法还可同时切除引起腺性膀胱炎的梗阻病变,膀胱三角区注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和病理类型的腺性膀胱炎与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0例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类型腺性膀胱炎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及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P53和Ki6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慢性炎症型和滤泡型腺性膀胱炎(P〈0.05)。病理分型中,肠上皮型和前列腺上皮型腺性膀胱炎P53和Ki67阳性表达与移行上皮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中,肠上皮型和前列腺上皮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因此腺性膀胱炎是否具有恶变潜能应将二者相结合综合考虑,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则发生癌变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的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其中14例症状消失(有效率87.5%)。1例症状减轻,1例患者在膀胱腔内化疗期间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为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指标”,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吡柔比星腔内灌注致膀胱挛缩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6个月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膀胱镜检示三角区大量滤泡增生,呈“铺路石”样改变。活检病理示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术后第5天开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20mg加30ml蒸馏水,保留30min,1次/N。前5次灌注顺利,第6次灌注后患者自行保留4h排出,随即感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灼痛,每次尿量约100ml,伴下腹部胀痛,排尿后减轻,服用泌尿灵、可乐必妥、诺石帕等药物治疗3周症状无好转,于2005年6月1日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