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条件。因此,对肿瘤血管的研究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宿主的小静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并与动脉、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是最能代表肿瘤血管生成强度的指标。近年来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小血管病变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 ,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10 2例冠脉造影确定的小血管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冠脉造影指导组 (冠脉造影组 )和血管内超声指导组 (超声组 ) ,血管内超声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置入支架 ,冠脉造影组在单纯冠脉造影指导下置入支架 ,根据各自不同的判定标准 ,对支架置入达不到理想标准的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或加置支架。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和术后 6个月不同时间定量冠脉造影测定病变长度、直径或面积狭窄率、病变最小血管直径 (MLD)、参照血管直径 ,观察 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冠脉造影组 5 2例患者 4 9例成功置入支架 ,超声组 5 0例患者全部完成血管内超声检查 ,4 8例成功置入支架。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比较 :支架置入前 ,两组所选支架长度、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异 ;支架置入后即刻 ,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病变MLD分别是 (2 .78± 0 .30 )mm、(2 .5 0± 0 .2 7)mm ,直径狭窄率分别是 (8± 3) %、(12± 5 ) % (P <0 .0 1) ;6个月随访时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再狭窄率分别是 2 5 %、4 6 % (P <0 .0 1) ,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是 6例(12 % )和 17例 (32 .7% ) (P <0 .0 5 )。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小血管病变支架置入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及方法 :本文应用血管超声技术对 2 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期 17例 , 期 11例 )和 13名正常人前臂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 :高血压 组及 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FMD)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P<0 .0 5 ,P<0 .0 1)。高血压 组与 组患者充血反应 (RH)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P<0 .0 5 ) ,而平滑肌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GNT- MD)在三组中无差异。正常人给予左旋精氨酸 (L - Arg)后 ,FMD及 RH增加 ,与用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 .0 5 ) ,平滑肌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GNT- MD)在用药前后无差异 ,而两组高血压患者给予 L - Arg后 ,FMD,RH及 GNT- MD在用药前后均无差异。结论 :无创性血管超声检查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三维能量多普勒显像及与血管造影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描述原发性肝癌内血管分布的能力。方法 :对 4 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4 3个病灶行二维及三维能量多普勒检查 ,其中 14例患者接受了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的瘤内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供类型。对 14例接受了二维、三维能量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定量比较了瘤内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 :1.  4 3个病灶中 ,三维能量多普勒显示瘤内血管分布丰富程度及分布类型与二维能量多普勒均有明显差异 (均 P<0 .0 0 1) ;2 .二维、三维能量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密度分别是 4 .3% ,4 6 .0 %及 4 8.5 %。三维能量多普勒与血管造影结果高度相关 (r=0 .87,P<0 .0 0 1) ,而二维能量多普勒相关性较低 (r=0 .4 9,P>0 .0 5 )。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描述原发性肝癌内血管分布优于二维能量多普勒 ,并与血管造影结果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3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9例)和非再狭窄组(44例).根据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本次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及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并分析2者的关系.结果:造影复查结果显示再狭窄组患者原38处病变中24处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的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均明显小于非再狭窄组(均为P<0.05);直线回归分析证明,63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的变化存在正相关(r=0.83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病变近端参考血管存在血管重塑现象,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参考血管的重塑,有助于正确评价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血管生成相关因素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检测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能量多普勒检测 80例乳腺癌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测定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 44 .4% ,VEGF阳性病例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高于阴性病例 (P <0 .0 1) ,三者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但与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 ( 3 9.4% )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 ( 76.1% ) (P <0 .0 1)。结论 PDI定量检测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计数、VEGF测定相结合 ,能全面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VEGF阳性表达者血管生成活跃 ,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高 ,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已证明 ,血管形成在胚胎发育、子宫内膜周期性增殖、创伤愈合、肿瘤发生和转移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生理和病理状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形成紧密关联 ,被认为是影响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现将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血管形成相关的几个概念血管形成分为血管发生 (vasculoge-nesis)、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及动脉生成 (arteriogenesis)〔1〕。血管发生是指在胚胎期 ,来源于中胚层的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形成内皮细胞 ,进而与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及血管硬度定量分析(QAS)技术评价中青年高血脂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改变及血脂与血管弹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获取70例高血脂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和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参数: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僵硬度(β)、顺应性系数(CC),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脂组颈总动脉IMT、PWW、β高于对照组,C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WV及β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2、0.8401及0.9492(P<0.001);CC与总胆同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91(P<0.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能够自动、实时、准确检测高血脂患者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可为临床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超声显像法评价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 )合并心房纤颤 (房颤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2 0例风湿性房颤患者、17例风心窦性心律患者及 15例健康正常对照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 ,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房颤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 (FMD)明显下降 ( 8.75± 4.79vs 12 .92± 4.5 8,P <0 .0 1) ,风心窦性心律组FMD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及正常组三组间硝酸甘油诱导的内径变化率 (GNT -M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房颤组血浆NO浓度较正常对照组 ( 63 .3 8± 9.0 6vs 83 .87± 10 .3 3 ,P <0 .0 1)及窦律组 ( 63 .3 8± 9.0 6vs 69.94± 9.43 ,P <0 .0 5 )显著降低。③房颤组FMD与LA容积呈负性相关 (r =-0 .49,P <0 .0 1) ,与血NO水平呈正相关系 (r =0 .60 ,P <0 .0 1)。结论 风心并发房颤时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FMD与患者左房构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前提条件,而且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血管生成的调节通过肿瘤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因子而实现.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最重要的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因子.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组织和血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很低,低氧、缺血和实体肿瘤可使VEGF合成增加,并与消化道肿瘤、呼吸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的生长、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1-2].因此,血清VEGF(S-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能力.本文综述S-VEGF及其受体在消化道肿瘤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1食管癌 血清VEGF(S-VEGF)水平是食管鳞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Shimada等[3]报道,原发性食管癌患者S-VEGF水平升高,并与肿瘤体积、病理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而复发与痊愈的食管癌患者S-VEGF水平基本正常.Nomiya等[4]认为S-VEGF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心脏重塑,而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过度激活则导致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最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为此,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 ( 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 ( 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分配病例进入 POBA与 CBA组。介入过程在造影指导下完成 ,球囊扩张前后均进行 IVUS检查。对比造影及 IVUS下术前术后斑块部位质与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 :37例 ,共39处病变 ,2 3处进入 CBA组 ,16处进入 POBA组。造影下 CBA组较 POBA组弹性回缩及弹性回缩率小分别为( 0 .18± 0 .0 8) mm vs ( 0 .6 1± 0 .32 ) mm ,P <0 .0 0 1;( 7.5 9± 2 .6 8) % vs ( 2 2 .0 2± 12 .88) % ,P<0 .0 0 1。 IVUS下术前术后血管面积的增大 ,POBA组大于 CBA组 ( 1.30± 0 .6 6 ) mm2 vs( 0 .49± 0 .38) mm2 ,P<0 .0 1;斑块面积缩小 CBA组大于 POBA组 ,( 2 .0 3± 1.2 3) mm2 vs( 1.49± 1.0 0 ) mm2 ,P<0 .0 1;夹层发生率 CBA组小于 POBA组 ,2 6 .1% vs 5 0 % ,P=0 .0 33。结论 :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 POBA使管腔扩大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的被动扩张 (占 5 0 %左右 ) ;相反 CBA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压缩。 CBA对血管的损伤小于 PO-BA,推测 CBA发生再狭窄率较 POBA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前壁导联(V1~V4)和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同时改变者在临床上很常见,本文通过对前壁和下壁导联ST段同时改变的AMI52例的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所见,以探讨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塞相关血管(IRA)的分布关系,旨为通过无创心电图推测梗塞相关血管的部位及梗塞面积,判断AMI的危险分层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急性肺栓塞大鼠肺血管内膜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receptor2,flk-1)在急性肺栓塞大鼠肺小血管内皮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及flk-1均与栓塞早期肺组织中的血管重构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及flk-1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大鼠的血管重构过程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Tie2是一种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它与其配体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特异性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Ang/Tie2是调节血管生成的一条重要通路,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都存在相关,本文对Ang/Tie2的结构、功能、与炎症、损伤、肿瘤的关系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变血管与非病变血管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特征的异同,探讨病变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后,对所有狭窄程度>40%的血管行VH-IVUS检查,测量所有病变最小管腔面积(MLA)、血管重构指数、MLA处斑块各种成分面积及其百分比、斑块各种成分体积及其百分比,确定病变血管组及非病变血管组,对比分析两组的VH-IVUS特点.结果 病变血管组血管重构指数(1.10±0.20vs1.01±0.19,P=0.011)、MLA处坏死成分面积[(2.92±1.55) mm2 vs(2.27±1.36) mm2,P=0.015]、MLA处坏死成分面积百分比(32%±12% vs 27%±10%,P=0.033)、坏死成分体积百分比(25%±9% vs 22%±8%,P=0.03)均较非病变血管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病变血管重构指数更大,斑块坏死成分含量更多,斑块易损性增加,更容易导致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B-Flow技术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B-Flow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血管疾病患者应用B-Flow技术观察血管腔内血流动力学情况,测量血管内径、动脉管壁中内膜厚度、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范围等,并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比分析.结果 B-Flow技术在对软斑块的显示及对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优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血管有明显血流动力学病变时,B-Flow技术对血流回声信号显示的灵敏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论 B-Flow作为一种新的超声影像技术,在血管疾病检查中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使用,扩展了二维影像显示血流的能力,提高了周围血管疾病(尤其早期病变及软斑块)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信息,因此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5T磁共振插入有限脉冲响应技术肾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5T 采用轴位插入有限脉冲响应(IFIR)序列进行肾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122例受试者进行IFIR序列扫描,在ADW 4.3工作站上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肾动脉各分支显示程度进行评分,并与肾动脉的信噪比(SNR)、呼吸运动伪影的有无、年龄高低等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112例(91.80%)可显示肾脏段血管,其中78例(63.93%)能清晰观察到肾脏段血管,54例(44.26%)可清晰显示到段后血管,22例(18.03%)可清晰显示到段后血管的分支.不同年龄组间血管评分不同,<60岁组及≥60岁组血管评分平均秩次为67.48及49.25(P=0.006).呼吸运动影响肾血管评分,有无呼吸伪影组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43.35及66.66(P=0.002).SNR与肾血管评分无关(P=0.177).结论 1.5T MR IFIR序列用于肾脏血管成像简便、安全,可清晰显示各级肾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测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行循环时间(TT)和主动脉强化峰值持续时间(DPE)血管成像扫描时间测试,对注射速度时间TT.主动脉峰值信号(SPE)和DPE与延迟注射时间(TI)的差值(△T),分别获取不同注射速度及延迟注射时间CEMRA原始图信噪比及CEMRA影像.同时对18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三维稳态快速激发序列(3DFISP)CEMRA.结果 20例健康成人组CEMRA图像清晰.主动脉走向显示清楚.18例主动脉病变组CEMRA图像清晰,对大动脉炎.颈动脉变窄,腹主动脉管腔扩张,走行扭曲,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内膜撕裂,胸腹主动瘤,主动脉病变大小,范围及主动脉各大分支动脉显示清楚.结论 磁共振灌注血管成像检测扫描延迟时间在理论、技术上有较高价值,充分满足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以导管为基础的血管内介入技术方法的选择、治疗结果及血管壁夹层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弹性特征.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能实时获取血管横断面信息,但根据超声图像对斑块类别的判断以及对图像信息的解释还缺乏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用超声和磁共振技术检测心肌功能法多局限于形态学观察,并不能提供心肌所受应力-应变的情况,而这种应力-应变的情况被认为与组织的病理和生理变化最直接相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