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版核摘除术中,因手术期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我院1996年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35例,由于注重了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本组中,男28例,女7例,年龄32-67岁。病程2-12年,脱核突出部位L。19例,bSll6例。治疗结果:症状消失兀例,明显好转7例,无效2例。2护理体会2.l术前护理:术前训练床上使用便器,为术后卧床排便作准备。2.2术后护理:(l)定时观测血压、脉搏、呼吸,一般池内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2)每日测患者下肢感觉和…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方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48-149,15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2010年214例行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开窗髓核摘除137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49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28例,其中18例予以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本组214例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0.0±12.5)min,平均失血量(50.2±21.2)mL,平均住院(17.8±9.2)d。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椎间隙感染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本组214例患者中148例术后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年,按Nakai评定标准,优84例(56.8%),良50例(33.8%),可10例(6.8%),差4例(2.7%),优良率为90.5%。结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术方法,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临床上的精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2004~2007年,我们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摘除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的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1995年8月-1999年3月的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其中16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次PLD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椎间盘钙化等,16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87.6%。结论 只有严格掌握PLD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才能减少和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采用椎板切除及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治疗。间盘手术是一种精细的手术,可有时因护理不当,而致使手术失败.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对此类患者,我们实行了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fiR床资料本组病例共90例,男性65例,女性25例。其中Li35岁左右发病率最高,20~40岁80例,4U岁~65岁10例。病史1年以上65例,8个月~12个月的15例,8个月以内的10例。我们通过对60例进行术后随访,除1例无明显改善外,10例较术前明显减轻,49例疼痛完全消失。2术前护理2.l心理护理。一般患者因手术心情迫切。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总结临床特点,评估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从1995~2003年对14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年龄17.6岁(年龄范围14~22岁)。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症状与体征。结果 其中1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2年,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远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外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对保守疗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术后注意正确翻身,严密监测生命征变化及肢体感觉,早期指导功能康复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的发生。结果:本组术后2周下床,应用Oswe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评定,临床成功率88.9%,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摘除术能完满地解除神经根的压迫,80%~90%病例术后不感到任何腰痛和下腿疼痛。经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能参加正常工作。因此护士在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才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有多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腰腿痛症状,而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术式之一。对患者实施术前指导,术后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对疾病的恢复确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2月开展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配合,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1.82±15.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8.3±10.6)ml,术后1d、术后半年VAS评分分别为(2.4±0.5)分和(1.6±0.2)分,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60作为本的研究对象,60名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结果: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没有出现意外情况,手术时间为36分钟至45分钟不等,平均[41.3±2.9]分钟。结论: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正确且舒适的体位,加强术中心理护理干预,提前准备好器械设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是确保手术成功关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的手术失败原因.方法1995年8月~1999年3月的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其中16例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PLD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椎间盘钙化等,16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87.6%.结论只有严格掌握PLD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才能减少和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探究应对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2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全麻患者,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麻术后出现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前用药情况、咪达唑仑的使用情况、麻醉方法、麻醉维持药物、气道管理方式、有创操作、手术时间、麻醉气体吸附器的使用均是全麻术后患者出现躁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躁动发生的原因对全麻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陆思伟  徐永华 《四川医学》2002,23(5):460-461
我院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行腰椎间盘摘除术 117例 ,其中 9例为二次手术 ,本文就 9例再手术的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5例 ,女 4例。平均年龄5 0 .3岁。 4例初次手术在我院施行 ,5例在外院施行。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 3天~ 5年。1.2 再手术原因、治疗方法及结果1.2 .1 脑脊液漏 2例 :2例均为手术后数日内发生的急性期脑脊液漏 [1,2 ] 。其中 1例为糖尿病患者 ,初次手术中硬脊膜损伤 ,术中破口修补 ,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另 1例为术中未发现硬脊膜损伤 ,术后出现。 2例确诊后姑息治疗 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术前诊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探查发现有神经根管狭窄的发病病例。探讨神经根管探查、扩大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短期、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意义,探讨是否将神经根管探查、扩大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常规步骤。方法将328例术前诊断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髓核摘除术组(A组)160例和髓核摘除并神经根管探查、扩大术组(B组)168例。对A组病例只行髓核摘除术,而B组病例在行髓核摘除术后。常规探查神经根管,若发现有神经根横向移动(1cm.或神经根管入口厦中间狭区骨性或软组织性压迫,则给予切除压迫物,骨性神经根管潜行扩大。通过短期(1月内)、近期(1年内)和远期(1~15年)随访、观察和分析,评价疗效。结果A组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短期90%,近期88%.远期84%;有36例(23%)患者在0.5-5年间接受二次椎间盘手术。其中28例原因为神经根管狭窄。B组168例术中发现88例(52%)有不同程度神经根管狭窄,且均为年龄40岁以上、平均病程5.8年的患者;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短期98%,近期95%,远期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诊断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发现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发病率较高(52%),尤其40岁以上、病程较长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的同时神经根管常规探查、扩大对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手术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s首次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成功地施行第1例髓核摘除术以来,白核摘除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1。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大约要做20万次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术后有70%~8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和恢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例如,Xish[2]报告在15000例手术中,效果良好或治愈者仅占50%,改善或好转者为80%,有20%的患者术后症状持续存在。Radin[’]报告腰椎间金手术的失败率为53%。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以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的原因,为防治术后腰痛提供依据。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和随访。结果 67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中术前腰椎节段性不稳9例,术后腰椎节段性不稳25例,椎间盘突出复发8例,腰椎小关节病13例,脊神经后支综合症12例,椎管狭窄10例,肿瘤1例,风湿2例,手术创伤2例。结论 腰椎节段性不稳,脊神经后支综合症,腰椎小关节病,椎间盘突出复发,椎管狭窄等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以便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 随访1975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45例,其中208例行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37例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共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30例,其中椎管狭窄8例,腰椎不稳7例,硬膜外瘢痕4例,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同一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3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神经根损伤、定位错误和假关节形成各1例。结论 术后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6~ 2 0 0 0年 ,对 16 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局麻加术中神经根封闭行腰椎间盘摘除术 ,随机分组对比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共 16 4例 ,病程均在 1年以上。手术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和 /或神经根管狭窄。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突出程度的评估,正确制定科学周密的护理计划。结果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显著,术后未发现坐骨神经痛、腰痛等并发症状。结论腰椎间突出症的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加广泛,既包括使疾病减轻或痊愈的护理,还  相似文献   

20.
崔彩清 《医学文选》2002,21(3):301-302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failed back surgerysyndrome,FBSS)指在行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摘除术后 ,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它不适症状。FBSS发病率约 1 0 %~ 40 % [1]。我院从1 994~ 2 0 0 1年 8月对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板减压术2 3例 ,腰椎间盘摘除术 1 43例。获随访 1 1 6例 ,发生FBSS1 2例 ,现通过回顾性分析 ,探讨 FBSS的常见原因及对策。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66例 ,其中腰椎管狭窄症 2 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1 43例 ;男性 95例 ,女性 71例 ,年龄 2 2~ 71岁 ,平均 46.5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