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多发于育龄期妇女,30岁以上女性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与生活。乳腺增生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WHO称之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属于中医学的“乳癖”范畴。多数研究证实,本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癌变的机率为一般妇女的3~5倍。目前西医采用的激素制剂疗法疗效不确切,而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因此,有必要对本病的中医药防治进行深入探讨。现将近年来本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围,是妇女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笔者用自拟的软坚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腺腺病又称乳腺囊性增生,中医属“乳癖”范畴,多 见于28-48岁的妇女,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尤其乳腺 增生与腺管上皮增生,普遍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因而对腺 乳增生病的治疗,是保障妇女身体健康和预防乳腺癌的有效 方法,笔者从1986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800例,经随 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它即非炎症亦非肿瘤,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在中青年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0%以上,乳腺疾病的70%~80%,且有1%~2%的继发癌变率。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绝经期延迟,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我院乳腺科采用乳核速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小叶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包括乳腺疼痛、乳腺小叶增生症、纤维腺病、纤维化增生症等,其癌变率约为2%~4%;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约50%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特别多见于30岁以上未婚、未育、哺乳少、爱生气的妇女。乳腺小叶增生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其病变是乳腺小叶增生为主,质地较软,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属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dysplasia)病变,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该病包括单纯性乳腺增生症(mazoplasia)和乳腺囊性增生症(cysticdisease)两种。乳腺增生病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病,有人统计乳腺增生症在30岁~5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5%左右,在乳腺专科门诊中占50%~70%犤1犦。该病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乳腺增生病,越来越得到众多专家的重视。1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1.1历代医家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乳癖之名始见于华佗《…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与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笔者在近年临床工作中采用疏肝化痰法治疗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增生性的病变。情志内伤或情志失调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的主要特征,属中医“乳癖”、“乳核”范畴。笔者采用乳核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 (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HDB)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疾病 ,其中部分非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乳腺的临界性病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 ,卵巢功能失调 ,致使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垂体催乳素 ,促卵泡成熟激素等的紊乱有关。祖国传统医学认为 ,此病属“乳癖”、“乳痞”等范畴 ,多为肾虚冲任不调 ,肝气郁结 ,痰凝血瘀 ,乳络受阻等引起 [1]。研究资料表明 ,由于社会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 ,此病的发病趋势近年在不断的上升 ,在寻找治疗HDB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方面 ,人们进行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是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的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是乳房部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笔者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10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类乎中医之“乳癖”,是青壮年妇女常见和多发病之一,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远比正常妇女为高[1],因此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重要意义。自1992年6月~1993年10月,我们采用哈孝贤教授的经验方,在中药湿敷的基础上,制成消癖膜外用,治疗乳膜增...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是青壮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内发病率约为10%,若不及早治疗,患者可发生囊性增生而引起癌变。临床多用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拮抗药治疗,疗效虽好,但副作用较大。乳核散结片是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为中药保护品种,具有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的作用。主治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病属肝郁痰凝、冲任失调证候。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有一定的消肿散结作用,未对其抑瘤作用进行研究。本实验主要观察其对S180肉瘤细胞等瘤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内纤维增生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乳管上皮增生。乳管可扩张呈囊状,故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乳癖”,在青中年女性中本病多于其他乳房疾病。迄今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因此值得继续研究。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曾遇到3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治它病时此病愈,疗新疾而痼疾除。貌似偶然,但实属必然,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异病同治”在治疗中的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1.5倍.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通过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140例,同期使用乳癖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显示前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病的范畴,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是乳腺实质性增生,中医称“乳癖”,常见于成年妇女。临床上虽有多种治疗药物,但疗效均不甚理想。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院自拟处方并制成乳增愈胶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17.
李会波  杨贵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139-1140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以乳房肿块,周期性胀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妇女多发病,可发生于青春后至绝经前的任何年龄段,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45岁。中西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方法颇多,疗效欠佳。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1]随着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妇女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关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诊、治、防是广大乳腺疾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 三年以来.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上,[2]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外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积累.结果 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半年后门诊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 穴位贴敷内病外治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田金荷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61-161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乳腺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属巾医学“乳癖”的范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有微波、红外线、西药(三苯氧胺片)等,但均有一定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我们对乳腺增生患者应用的乳癖舒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200例樊凤英(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关键词乳腺增生病,补肾调周法,辩证论治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是乳房肿块与乳房疼痛,乳痛常在经前加重,经后减轻。自1990年5月至1992年5月,笔者在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